评《孔子》评论及有关“孔子”的见闻录之四(续13)
2010-09-25 09:44:55 发表
【反晋同盟】
昭陵之会
前506年春,晋国正卿范献子士鞅发动诸侯,要为蔡昭侯伸张正义,号召天下诸侯会集昭陵。士鞅与齐国夏、鲁、宋、蔡、卫、陈、郑、许、曹、苔、邾、顿、胡、滕、薛、杞、小邾国君,共18路诸侯同聚昭陵,共商伐楚大计。这是春秋时代,以一国之力发起的最大规模的诸侯会盟,也是晋国昔日辉煌霸业的最后反照。这次会盟中,士鞅将楚国的贪婪丑陋行径公之于众,并宣布:前548年,晋楚双方曾经签署的弭兵之会的盟书从此作废,晋国是中原唯一的合法霸主。
士鞅此举的想法是利用诸侯会盟,提高范氏在诸候国中的声望,顺便光复一下晋国日益凋零的霸业。结果士鞅最铁的同盟者中行文子荀寅因为向蔡昭侯索要贿赂遭到拒绝后,便向士鞅提出异议,说我们会盟诸侯去替蔡昭侯讨伐楚国划不来,咱们捞不到便宜。士鞅也清楚荀寅的意图,但想想,中行氏是范氏最好的世交,如今晋国六卿的矛盾已经升级,诸卿对各自封邑的改革逐渐完善,世家新一轮的角逐即将开始,在这样的多事之秋,何必为别的国家谋取利益来得罪自己最好的盟友呢?
在士鞅领导下,帮助蔡国灭掉袖珍型的沈国,以此作为对诸侯的答复。于是昭陵之会不了了之。晋国人的拙劣表现使中原诸侯很失望,威信降至冰点。全天下都知道晋国人再也靠不住了,只有晋国人自己不这么想。这自然给齐国图霸创造了可乘之机。
昭陵之会后,郑国执政大夫子大叔在回国的途中,愤然辞世。郑国的亲晋势力大减,郑献公与晋国彻底决裂。前503年秋,齐景公与郑献公正式结盟。
不久卫灵公因为在皋鼬之盟时对士鞅不满,逐渐与齐国靠拢。因为卫国的投怀送抱,齐景公信心饱满。这年的秋天,齐景公命令国夏率齐军讨伐晋国的铁杆盟友——鲁国。鲁定公不甘示弱,于第二年与齐国对攻。齐景公认为连个鲁国都搞不定,实在不像话,便于前502年的秋天,令两个上卿高张、国夏一同出征,大兵压境。鲁定公坚持不下去了,急忙向晋国求救。
晋国中军元帅士鞅连忙与上军将赵鞅、上军佐荀寅共同援助鲁国,因为鲁国是晋国外交的底线,一旦鲁国叛离晋国,那么晋国真是威严丧尽了。齐国的这一狠招激起了晋国君臣的强烈反对,以至于范氏、赵氏、中行氏三家联手一致对外。齐景公很快也察觉到自己的做法有些冒险,认为与晋国决战还不是对手,如果施予晋国人太强的外部压力,反而促使六卿的团结,这是景公不愿意看到的。景公很知趣的退兵了。
卫灵公本就是一意孤行的靠近齐国,看齐国不给自己抗担子,无奈之下与赵鞅结盟,结果赵氏家臣涉佗、成何在会盟中不礼于卫侯。这下卫国被彻底逼上梁山。
【晋齐火并】
前502年,中军元帅士鞅终于寿终正寝,原中军佐智文子荀跞高升为正卿,其余四卿依次升迁,士鞅之子范昭子士吉射继之为下军佐。由于国家总理换人,晋国高层人员又出现调整。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齐景公认为是挑衅晋国霸权的最好时机。
终于,几十年来每每跃跃欲试却没有胆干到底的齐景公决定豁出去,再也不装孙子了。在临淄集结部队,号召将佐,浩浩荡荡的杀奔晋国东部的战略要地——夷仪(今山东聊城)而来。夷仪城虽然不大,却是晋国安置在黄河以东的战略堡垒,震慑齐国与卫国的军事基地,自然也就是齐卫同盟的眼中钉。
齐军的力量积蓄了太久,这一战中完全的爆发,没过多久齐军攻占夷仪,向天下人传达一个信息:齐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与此同时,卫灵公按照之前的部署,也向晋国的寒氏(今河北邯郸西)发起了进攻。
昭陵之会
前506年春,晋国正卿范献子士鞅发动诸侯,要为蔡昭侯伸张正义,号召天下诸侯会集昭陵。士鞅与齐国夏、鲁、宋、蔡、卫、陈、郑、许、曹、苔、邾、顿、胡、滕、薛、杞、小邾国君,共18路诸侯同聚昭陵,共商伐楚大计。这是春秋时代,以一国之力发起的最大规模的诸侯会盟,也是晋国昔日辉煌霸业的最后反照。这次会盟中,士鞅将楚国的贪婪丑陋行径公之于众,并宣布:前548年,晋楚双方曾经签署的弭兵之会的盟书从此作废,晋国是中原唯一的合法霸主。
士鞅此举的想法是利用诸侯会盟,提高范氏在诸候国中的声望,顺便光复一下晋国日益凋零的霸业。结果士鞅最铁的同盟者中行文子荀寅因为向蔡昭侯索要贿赂遭到拒绝后,便向士鞅提出异议,说我们会盟诸侯去替蔡昭侯讨伐楚国划不来,咱们捞不到便宜。士鞅也清楚荀寅的意图,但想想,中行氏是范氏最好的世交,如今晋国六卿的矛盾已经升级,诸卿对各自封邑的改革逐渐完善,世家新一轮的角逐即将开始,在这样的多事之秋,何必为别的国家谋取利益来得罪自己最好的盟友呢?
在士鞅领导下,帮助蔡国灭掉袖珍型的沈国,以此作为对诸侯的答复。于是昭陵之会不了了之。晋国人的拙劣表现使中原诸侯很失望,威信降至冰点。全天下都知道晋国人再也靠不住了,只有晋国人自己不这么想。这自然给齐国图霸创造了可乘之机。
昭陵之会后,郑国执政大夫子大叔在回国的途中,愤然辞世。郑国的亲晋势力大减,郑献公与晋国彻底决裂。前503年秋,齐景公与郑献公正式结盟。
不久卫灵公因为在皋鼬之盟时对士鞅不满,逐渐与齐国靠拢。因为卫国的投怀送抱,齐景公信心饱满。这年的秋天,齐景公命令国夏率齐军讨伐晋国的铁杆盟友——鲁国。鲁定公不甘示弱,于第二年与齐国对攻。齐景公认为连个鲁国都搞不定,实在不像话,便于前502年的秋天,令两个上卿高张、国夏一同出征,大兵压境。鲁定公坚持不下去了,急忙向晋国求救。
晋国中军元帅士鞅连忙与上军将赵鞅、上军佐荀寅共同援助鲁国,因为鲁国是晋国外交的底线,一旦鲁国叛离晋国,那么晋国真是威严丧尽了。齐国的这一狠招激起了晋国君臣的强烈反对,以至于范氏、赵氏、中行氏三家联手一致对外。齐景公很快也察觉到自己的做法有些冒险,认为与晋国决战还不是对手,如果施予晋国人太强的外部压力,反而促使六卿的团结,这是景公不愿意看到的。景公很知趣的退兵了。
卫灵公本就是一意孤行的靠近齐国,看齐国不给自己抗担子,无奈之下与赵鞅结盟,结果赵氏家臣涉佗、成何在会盟中不礼于卫侯。这下卫国被彻底逼上梁山。
【晋齐火并】
前502年,中军元帅士鞅终于寿终正寝,原中军佐智文子荀跞高升为正卿,其余四卿依次升迁,士鞅之子范昭子士吉射继之为下军佐。由于国家总理换人,晋国高层人员又出现调整。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齐景公认为是挑衅晋国霸权的最好时机。
终于,几十年来每每跃跃欲试却没有胆干到底的齐景公决定豁出去,再也不装孙子了。在临淄集结部队,号召将佐,浩浩荡荡的杀奔晋国东部的战略要地——夷仪(今山东聊城)而来。夷仪城虽然不大,却是晋国安置在黄河以东的战略堡垒,震慑齐国与卫国的军事基地,自然也就是齐卫同盟的眼中钉。
齐军的力量积蓄了太久,这一战中完全的爆发,没过多久齐军攻占夷仪,向天下人传达一个信息:齐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与此同时,卫灵公按照之前的部署,也向晋国的寒氏(今河北邯郸西)发起了进攻。
这次进攻因为晋军的反抗,没有取得较大的战果。但是齐景公还是比较满意的,算是对晋国的报复行动吧!对战斗中英勇表现的战士们给与了高度奖励。毕竟自前550年栾氏叛乱以来,齐国很久没有像今天这么扬眉吐气了。
前500年,齐国终于与鲁国站在了统一战线上,这年夏天齐鲁结盟,此时齐、鲁、卫、郑正式同盟,形成对晋国东方战线的包围之势。
前497年,齐景公联合卫国亲自率军攻击晋国的河内,这次作战没有具体记载。晋国人的反应也较往常要迟钝的多。因为一场大火即将烧便整个晋国。
【趁火打劫】
前497年,赵简子欲将邯郸的500户人口迁往晋阳,邯郸大夫赵午反对赵简子的此次移民,赵简子利用宗主的身份,招赵午至晋阳而杀之。赵午的儿子赵稷据邯郸发动叛乱。范昭子士吉射与中行文子荀寅为赵稷出力,将赵简子驱除出国都,赵鞅退守晋阳,二卿随即又向赵氏封邑发动进攻,并兵围晋阳。
荀跞、韩不信、魏侈向晋定公请命,言范氏、中行氏为乱。晋定公命智氏、韩氏、魏氏攻打范氏与中行氏,解晋阳之围,救赵氏于倒悬。中行氏与范氏撤回自己的封邑,晋定公委任赵简子全权负责平定叛乱。范氏、中行氏向整个晋国挑战,难度太大,于是向齐国等周边诸侯求援,以齐国为首的反晋联盟开始蠢蠢欲动。齐景公终于可以体面的插手晋国内政了……
前496年,范氏、中行氏率领部署,逃奔卫国朝歌。出兵围朝歌,欲剪除荀寅、范吉射之族,齐国,鲁国、卫国都出兵帮助范氏、中行氏二卿。赵鞅于潞击败荀寅、范吉射,又在百泉击败前来救援的郑国军队。
前494年,齐景公趁赵鞅备战之机,率领着齐、鲁、卫三国军队向晋国发起第二轮攻势。不久,赵鞅兵围朝歌。二卿被困,求救于齐景公,齐景公命人送军粮千乘给晋国,结果被赵氏截获,千乘粮食打了水漂……
前493年,士吉射与中行寅欲与赵氏决战,拼个鱼死网破。赵鞅带领着晋军与二卿及东方反晋联军在铁(今河南濮阳)决战,赵鞅运筹帷幄,激励晋军,晋军士气大振,重创联军精锐。反晋盟军之势陷入低谷。
前491年,7月,齐景公命令大臣陈乞、弦施会合卫国大夫宁跪攻打晋国的五路,减轻邯郸守军的军事压力。9月,赵简子亲自督军围攻邯郸,双方又大战两个多月,邯郸城终于支撑不住了。11月,邯郸告破,荀寅奔中山国,赵稷逃往临(今河北临城县西南)。12月,弦施率齐军与赵稷会合。
邯郸城支撑了5年,至此重归于赵氏。赵简子在内战中占据上风,齐景公有些坐不住了,决定加大对二卿的军事援助以扭转颓势。
前490年,齐景公见二卿已兵败如山倒,与其在资助他们,不如直接为齐国捞些实惠,便授命国夏直接攻击晋国本土,仅仅几个月就攻占了邢(今河北邢台市)、栾(今河北栾城县)、鄗(今河北高邑县)、任(今河北任县东南)、阴人(今山西灵石西南)、盂(今山西黎城)壶口(今山西长治东南)。执政赵简子只能隐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面对着国土大片沦丧于齐国之手,赵简子始终将目光集中在二卿身上。
【景公之死】
前490年,赵鞅向荀寅与士吉射的巢穴柏人发起总攻。荀寅、士吉射从柏人突围,逃亡齐国。经过赵简子长达8年的艰苦征伐,晋国的内战基本结束。齐景公晚年将最后精力如同赌注一般全部投入到这场战争,最终齐景公的计划彻底破产了。战争的失败,令已年入黄昏的景公心灰意冷,加速了他的死亡。
这年夏天,齐景公自觉不久于人世,终于开始考虑他迟迟不愿提起的立嗣问题,最终他决定立一个宠妾鬻姒所生的公子吕荼,并将上卿国惠子国夏与高昭子高张招到了自己的榻前,把幼子吕荼托付给了两位重臣。
前500年,齐国终于与鲁国站在了统一战线上,这年夏天齐鲁结盟,此时齐、鲁、卫、郑正式同盟,形成对晋国东方战线的包围之势。
前497年,齐景公联合卫国亲自率军攻击晋国的河内,这次作战没有具体记载。晋国人的反应也较往常要迟钝的多。因为一场大火即将烧便整个晋国。
【趁火打劫】
前497年,赵简子欲将邯郸的500户人口迁往晋阳,邯郸大夫赵午反对赵简子的此次移民,赵简子利用宗主的身份,招赵午至晋阳而杀之。赵午的儿子赵稷据邯郸发动叛乱。范昭子士吉射与中行文子荀寅为赵稷出力,将赵简子驱除出国都,赵鞅退守晋阳,二卿随即又向赵氏封邑发动进攻,并兵围晋阳。
荀跞、韩不信、魏侈向晋定公请命,言范氏、中行氏为乱。晋定公命智氏、韩氏、魏氏攻打范氏与中行氏,解晋阳之围,救赵氏于倒悬。中行氏与范氏撤回自己的封邑,晋定公委任赵简子全权负责平定叛乱。范氏、中行氏向整个晋国挑战,难度太大,于是向齐国等周边诸侯求援,以齐国为首的反晋联盟开始蠢蠢欲动。齐景公终于可以体面的插手晋国内政了……
前496年,范氏、中行氏率领部署,逃奔卫国朝歌。出兵围朝歌,欲剪除荀寅、范吉射之族,齐国,鲁国、卫国都出兵帮助范氏、中行氏二卿。赵鞅于潞击败荀寅、范吉射,又在百泉击败前来救援的郑国军队。
前494年,齐景公趁赵鞅备战之机,率领着齐、鲁、卫三国军队向晋国发起第二轮攻势。不久,赵鞅兵围朝歌。二卿被困,求救于齐景公,齐景公命人送军粮千乘给晋国,结果被赵氏截获,千乘粮食打了水漂……
前493年,士吉射与中行寅欲与赵氏决战,拼个鱼死网破。赵鞅带领着晋军与二卿及东方反晋联军在铁(今河南濮阳)决战,赵鞅运筹帷幄,激励晋军,晋军士气大振,重创联军精锐。反晋盟军之势陷入低谷。
前491年,7月,齐景公命令大臣陈乞、弦施会合卫国大夫宁跪攻打晋国的五路,减轻邯郸守军的军事压力。9月,赵简子亲自督军围攻邯郸,双方又大战两个多月,邯郸城终于支撑不住了。11月,邯郸告破,荀寅奔中山国,赵稷逃往临(今河北临城县西南)。12月,弦施率齐军与赵稷会合。
邯郸城支撑了5年,至此重归于赵氏。赵简子在内战中占据上风,齐景公有些坐不住了,决定加大对二卿的军事援助以扭转颓势。
前490年,齐景公见二卿已兵败如山倒,与其在资助他们,不如直接为齐国捞些实惠,便授命国夏直接攻击晋国本土,仅仅几个月就攻占了邢(今河北邢台市)、栾(今河北栾城县)、鄗(今河北高邑县)、任(今河北任县东南)、阴人(今山西灵石西南)、盂(今山西黎城)壶口(今山西长治东南)。执政赵简子只能隐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面对着国土大片沦丧于齐国之手,赵简子始终将目光集中在二卿身上。
【景公之死】
前490年,赵鞅向荀寅与士吉射的巢穴柏人发起总攻。荀寅、士吉射从柏人突围,逃亡齐国。经过赵简子长达8年的艰苦征伐,晋国的内战基本结束。齐景公晚年将最后精力如同赌注一般全部投入到这场战争,最终齐景公的计划彻底破产了。战争的失败,令已年入黄昏的景公心灰意冷,加速了他的死亡。
这年夏天,齐景公自觉不久于人世,终于开始考虑他迟迟不愿提起的立嗣问题,最终他决定立一个宠妾鬻姒所生的公子吕荼,并将上卿国惠子国夏与高昭子高张招到了自己的榻前,把幼子吕荼托付给了两位重臣。
9月24日,齐景公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与世长辞。
【田氏阴谋】
就在齐景公尸骨未寒之时,一场足以颠覆吕氏政权的阴谋正在酝酿,这个幕后主使就是田乞(亦称陈乞)。
田乞者,妫姓,田氏,名乞,陈厉公之后,陈厉公太子陈完奔齐,齐桓公纳之,遂入齐为大夫,继妫姓之祀,以下五世而至田乞。齐之政不论如何发展始终由姜姓之族来把持,如吕氏、高氏、国氏、栾氏(与晋国栾氏并非同宗)、卢氏、崔氏、庆氏……作为一个妫姓的外来户,田氏在齐国的发展之路颇不平坦,但是田氏似乎百年如一日的在酝酿着一个阴谋,矢志不移,他们唯恐天下不乱,甚至不惜倾家荡产来使民心归附,孤立吕氏。
齐景公在位时,国家政权稳定,没有给田乞任何机遇,然而景公顾得了身前,管不了生后,尤其是景公在临终前的废长立幼,给了阴谋家田乞实现他政治抱负的条件。
事实证明比起其父(陈桓子田无宇)其兄(陈武子田开),这位陈僖子田乞的城府和胆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田氏不得志时,他似乎是旗帜鲜明地站在当权派高张、国夏的立场,不但高举,而且紧跟——史载:“每朝必骖乘”,而且每次骖乘,都在国、高二卿前说诸大夫的坏话,告黑状说诸大夫不肯顺服,预谋叛乱,并建议国、高尽诛之。可是到了诸大夫那里,他又换了嘴脸,说高、国仗着大权在握,已经计划要把大夫们一网打尽,劝他们先下手为强。本来诸大夫就与高高在上的高、国二氏多有矛盾,经过他这一番煽风点火,双方矛盾激化。
当年夏,陈乞联合鲍牧(鲍氏为姒姓)及诸大夫发动政变,率领甲士攻打公宫。高张听到消息,与国夏驱车救援齐侯,与诸大夫在庄街遭遇,进行巷战。此时陈氏曾经收买人心的种种手段发挥效益,齐国人都倒向陈、鲍及诸大夫一边,全民皆兵。高、国寡不敌众,战败。国夏奔莒,高张、晏圉(晏婴之子)、弦施奔鲁避难。
接着陈乞以诈术胁迫鲍牧,立公子吕阳生为君作为傀儡,是为齐悼公,并派人弑齐侯吕荼。
从此,齐国大权遂落入陈氏手中,田氏世代辅佐齐侯,政由田氏,祭则吕氏。直至前386年,周安王册封田和为齐侯,田氏代齐。前379年,齐康公走完了他悲剧的一生,“吕氏绝其嗣!”
【盖棺定论】
齐景公年幼登基,在位58年,是齐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亲政之初,他能够虚心纳谏。认真听取、采纳晏婴、弦张等人的建议,并放手贤臣治理国家,从而使齐国在短短的几年间由乱入治,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综合国力得到了提高。他的文治武功使齐国得以强盛一时,这些竟然成为后来田齐强大的基石。
然而,国情有所好转后,齐景公便不再从谏如流,而是采用忠臣、奸臣“两用之”。既需要晏婴、司马穰宜等忠臣为其治国安邦,又不能离开梁丘据、裔款等奸臣的阿谀奉承。
后来的齐景公贪图享乐、不顾百姓死活,厚赋重刑。不仅生活奢侈、贪杯好色、好犬马、大造宫室,甚至将百姓收入的三分之二供自己享用,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内忧外患间却不体恤民情坚持与晋国争夺霸主之虚名。《论语·季氏篇》中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就是对景公的评价。
临终前,景公废长立幼,致使景公死后不久,陈乞乘虚发动政变,夺取了齐国朝政大权,拉开了“田氏代齐”的序幕。
【田氏阴谋】
就在齐景公尸骨未寒之时,一场足以颠覆吕氏政权的阴谋正在酝酿,这个幕后主使就是田乞(亦称陈乞)。
田乞者,妫姓,田氏,名乞,陈厉公之后,陈厉公太子陈完奔齐,齐桓公纳之,遂入齐为大夫,继妫姓之祀,以下五世而至田乞。齐之政不论如何发展始终由姜姓之族来把持,如吕氏、高氏、国氏、栾氏(与晋国栾氏并非同宗)、卢氏、崔氏、庆氏……作为一个妫姓的外来户,田氏在齐国的发展之路颇不平坦,但是田氏似乎百年如一日的在酝酿着一个阴谋,矢志不移,他们唯恐天下不乱,甚至不惜倾家荡产来使民心归附,孤立吕氏。
齐景公在位时,国家政权稳定,没有给田乞任何机遇,然而景公顾得了身前,管不了生后,尤其是景公在临终前的废长立幼,给了阴谋家田乞实现他政治抱负的条件。
事实证明比起其父(陈桓子田无宇)其兄(陈武子田开),这位陈僖子田乞的城府和胆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田氏不得志时,他似乎是旗帜鲜明地站在当权派高张、国夏的立场,不但高举,而且紧跟——史载:“每朝必骖乘”,而且每次骖乘,都在国、高二卿前说诸大夫的坏话,告黑状说诸大夫不肯顺服,预谋叛乱,并建议国、高尽诛之。可是到了诸大夫那里,他又换了嘴脸,说高、国仗着大权在握,已经计划要把大夫们一网打尽,劝他们先下手为强。本来诸大夫就与高高在上的高、国二氏多有矛盾,经过他这一番煽风点火,双方矛盾激化。
当年夏,陈乞联合鲍牧(鲍氏为姒姓)及诸大夫发动政变,率领甲士攻打公宫。高张听到消息,与国夏驱车救援齐侯,与诸大夫在庄街遭遇,进行巷战。此时陈氏曾经收买人心的种种手段发挥效益,齐国人都倒向陈、鲍及诸大夫一边,全民皆兵。高、国寡不敌众,战败。国夏奔莒,高张、晏圉(晏婴之子)、弦施奔鲁避难。
接着陈乞以诈术胁迫鲍牧,立公子吕阳生为君作为傀儡,是为齐悼公,并派人弑齐侯吕荼。
从此,齐国大权遂落入陈氏手中,田氏世代辅佐齐侯,政由田氏,祭则吕氏。直至前386年,周安王册封田和为齐侯,田氏代齐。前379年,齐康公走完了他悲剧的一生,“吕氏绝其嗣!”
【盖棺定论】
齐景公年幼登基,在位58年,是齐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亲政之初,他能够虚心纳谏。认真听取、采纳晏婴、弦张等人的建议,并放手贤臣治理国家,从而使齐国在短短的几年间由乱入治,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综合国力得到了提高。他的文治武功使齐国得以强盛一时,这些竟然成为后来田齐强大的基石。
然而,国情有所好转后,齐景公便不再从谏如流,而是采用忠臣、奸臣“两用之”。既需要晏婴、司马穰宜等忠臣为其治国安邦,又不能离开梁丘据、裔款等奸臣的阿谀奉承。
后来的齐景公贪图享乐、不顾百姓死活,厚赋重刑。不仅生活奢侈、贪杯好色、好犬马、大造宫室,甚至将百姓收入的三分之二供自己享用,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内忧外患间却不体恤民情坚持与晋国争夺霸主之虚名。《论语·季氏篇》中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就是对景公的评价。
临终前,景公废长立幼,致使景公死后不久,陈乞乘虚发动政变,夺取了齐国朝政大权,拉开了“田氏代齐”的序幕。
阅读(5635)┊ 评论(0)
消灭零回复,立刻抢沙发:)
共有0篇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