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小国寡民
主页 · 博客 · 相册 · 点评 · 小说 · 留言板

彩漂童年

关于小国寡民……

加好友发留言

2010-10-11 20:37:00 发表
彩漂童年
年近不惑,却一事无成,每到晚上,蜗居在老家房子的顶楼,满眼怅然之破旧烂物,我的前半生,经过大脑多番漂洗,终于有一抹鲜亮的色彩,那是我的童年。童年虽穷虽苦,但那牧歌式的朴实生活,依然在我梦里千百回莹绕。
一 童年的小河
童年时玩过的游戏大多取材于大自然。
我家门前有一条河贯通整条村子,这条河水面平静,最深的地方也不过一米多深,河的两岸有一些小河滩,滩上栽满了竹子,绿得丰盈健壮,村民养的鸡,鸭满地走,我们经常在竹林子捡到的蛋 。前几年有一个小孩问我:“为什么丑小鸭的蛋会放在鸭妈妈的窝里?”我说:“鸭妈妈走到哪里,蛋就生在哪里,当它把鸭蛋捡回窝来孵化时,也把天鹅妈妈的蛋捡回来了。”这个答案来自我童年的经验。
竹林里的竹壳是很好的燃料,我们经常爬上竹杆上摘竹壳带回家烧饭。竹壳里会藏有肥鼓鼓的竹虫,我们把肥得油亮的竹虫放在蚌贝上,用两块砖头架起来燃烧,烧得那竹虫变成一堆黑黄黑黄的油,我总以为把这油倒掉太可惜,但又不敢拿回家当食油。
我们喜欢流连在小河边,河里经常有一群群鱼儿在自由自在地嬉戏,有时鱼儿玩得太激烈,水面会扑腾起一串串白色的水花,我们这帮野小孩恨不得立即变成小鱼,一头扎进水里嬉乐。
一到夏天,大群孩子脱光衣服到河里一玩就是大半天,大家都想出许多水上游戏,把家里的大木盆,长板凳,直径有一米多的桌面放在水里当小艇划,把停泊在河边的小木艇借助水的浮力翻来覆去,有时钻进艇底捉迷藏,我们把小艇装满水,用双脚叉在船舷上用力左右晃动,水不停地在船舱里瓢泼,河里随之翻起大浪,其他的小孩在大浪里像泥鳅那样出没不定,大家玩得喧天般热闹,是名副其实的水上嘉年华。
在水里玩累了,我们就上河滩筑泥坝。我们用竹壳由高至低排放在淤泥上做水槽,然后用泥巴在竹壳旁筑起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水池,只要不停地往最上面的水池灌水,水就会顺着竹壳水槽一层层往下流,造成各种大小不同的水落差,像是廻转迂折的名胜溪流的缩影,这对于当时只有七八岁的乡村野孩子是非常壮观有趣的游戏,这种智慧是大自然的恩赐。

二 村里的大钟
那口大钟是用生铁铸成的,有一米多高,吊在村长办公的大楼顶,每天有专人敲打,它指挥着全村人的作息。钟声很闷,但传得很远。记忆中,我每次听到钟声,眼前仿佛都是阳光灿烂的,也许下雨不敲钟。
早上钟声一响,人们很快聚集到生产队的仓库门口,那仓库是我爷爷解放前蒸酒的作坊,土改时被没收了,队长在黑板上写写划划,计算着前一天各人的工分,然后大声读数,人们一般都保持沉默,偶尔有人会咕噜一声表达不满。接着安排当天的工作种。工种分配完了,人们并不急着到劳动目的地,大家坐在大榕树下,男的抽烟,女的聊天,有人偷偷跑到集体饭堂煮点剩饭剩菜吃,或者把大锅里的饭巴醮上菜汁,鱼汁,加工成美味的零食。
后来我得知分配工种是按出身成分安排。小姨是赤农出身,读完初小(相当于现在的小学二年级),分到好的工种,她负责喂一头母牛。母牛又黑又瘦,它要生产了,是队里的大事,队里的骨干成员都通宵服伺它母子俩。由于小姨没经验照顾它们,牛母子俩相继去世。
关闭窗口
外公经常被安排在仓库门前的晒场上补渔网,渔网铺满了一大片,外公坐在太阳底下熟练地工作,我在渔网上穿梭玩耍。外公有相许多孙子,我是女外孙,很难得到青睐,当时特别在农村,人们重男轻女的观念浸入生活的每个细节,外公平时对我漠不关心,但这时候外公显得特别平静,安详,也乐于和我搭话,在融融的阳光下,一个老头,一个女孩,一张渔网,这是我对外公唯一的记忆。
三 小学堂
那是一座富人的园林式别墅,是共产党土改的战利品,那个地方很美很美,直到现在,我在梦里经常去那里徘徊,“小学堂”是我给它起的名字,因为它后来变成我上小学的地方。
别墅的大门是圆拱形的,大门进去是一个精致的花园,中间有一个砖砌得很高的土黄色的荷花池,那土黄色是后来涂上的,原本的颜色看不到了。荷花池的右边是叠叠的高大的假山,假山旁边种满了黄铜色的,很老很粗的观音竹。假山后面有一条用白麻石筑成的水渠,渠水很清澈,一直伸进花园的深处。荷花池的左边是几株高大的玉兰树,玉兰花那浓郁的芳香深深留在我的记忆。
穿过荷花池,是一层层石拱门,也涂上土黄色的灰,石拱门与石拱门的上面有一些架子,爬满蔓藤植物,下面摆满一个个绿色高大的烧瓷花盆,种满各种粗生耐养的植物,花盆里经常是一半水一半泥。水渠流经这里,阳光充足时会闪烁点点磷光。这里到处是水,让人有一股透心的荫凉。
花园尽头是一大片空地,地上有一大圈突出的有棱角的石块,整齐有序,也许曾经是一座堂皇的建筑。空地另一头是一座罗马式建筑,地基很高,地基上的石块已没有了,裸露着黄泥,屋顶是圆盖的,里面中空,挨着墙壁有一圈很窄的阁楼,阁楼到了大门顶上,有两扇门出去阳台。除了阳台的栏杆是白色,整座建筑都涂上土黄色的灰,大门的木板没有了,里面空荡荡,有“昔日李谢堂前燕,飞进寻常百姓家。”的荒芜况味。
这座花园虽败但不秃萎,小渠终年淙淙作响,常青的蔓藤在南方湿润的气候滋养下,依然生机勃勃,花开花谢,循环不息。每到夏季,几株魁梧的玉兰树枝叶婆娑,香气扑鼻。这是我理想中的乌托邦,每当我在这纷扰的世界里寻求心灵平静回归时,我的脑海便清晰地出现这座花园。
我这半生走来,显得脚步沉重,只好在梦里追寻彩漂过的童年。
关闭窗口
阅读(3720)┊ 评论(0)
后一篇:夜之百合花
消灭零回复,立刻抢沙发:)
共有0篇帖子
!举报不良信息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
2024, LCREA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 版权政策 | 使用协议 | 不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