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ㄊ魔ダ魍爧め
主页 · 博客 · 相册 · 点评 · 小说 · 留言板

世间邪煞千百众,为何独怜顾惜朝? 一

关于ㄊ魔ダ魍爧め……

加好友发留言

2010-07-02 22:24:03 发表
落拓遭惯青白眼,只影谁人相护?疏狂难作朱门媚,匹马蔑笑江湖。旗亭音绝,践白骨、滔天权杵。更强说无悔,原来少年迟悟。
转忆当年,怎消受红颜眉目,嫣然一顾。如今何事,向白日烟花,怕夕阳幕。鬼哭生寒,罢手难、途穷匕露。叹此际凄凉,不是英雄归去处。

1、怜取——落拓遭惯青白眼,只影谁人相护?
(第一节写小顾的出身)
坏人有很多种,只有顾惜朝让人怜惜。
顾惜朝何许人?
没有父亲、没有慈母、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没有儿女……
顾惜朝如何成长?
青楼妓女之子,龟奴棍杖下求存。
或许他曾饥肠辘辘,或许他曾熬过霜寒、或许他重病之时被人丢弃门外,或许他重伤之下被人毒打折磨。无人曾给他分毫温暖,无人教会他善良宽容,无人给他萤火之望,无人向他伸出援手。饥寒时,他自己忍;伤病时,他自己挨;痛苦、屈辱、折磨他一肩承担。
二十多年的成长过程中,他被打磨得霜寒不侵、狠辣张扬,却又忍辱求存。
温大的原剧本中,“顾惜朝抛袍受刑,露出了嵴背,上面的伤痕纵横交错,鞭痕、杖痕、刀伤、剑伤……围观众人一声惊唿,不知道这个人究竟经历过什么。随即,棍棒如雨点般落到他布满伤痕的嵴背上……”
这一幕,是对顾惜朝人生的最好交代,也是对他性格形成的一种注解。
可惜,逆水剧组偷工减料,只给顾惜朝肩膀上贴了一个刀疤,搞得众mm一愣一愣的不知何意,还曾一度质疑这个刀伤是不是演员自己的,并贴出钟氏的其它剧照来仔细考证证实没有这个疤痕,留下逆水一大迷局。
顾惜朝在字字血泪的成长中学会了麻木、学会了坚韧、学会了小强般的彪悍神经、学会了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一次次的折辱打磨让他坚信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才能保护自己。
为了变得更强,他曾经遭受过什么,无人知晓;他的卓绝武功、惊世之才是用什么代价换来的也无从知晓。他的自卑又为何会异化成无比的自尊与骄傲?他是否又一次次强忍屈辱把摸到神哭小斧的手硬生生地收回来,双手不住得颤抖?
顾惜朝的过去,《逆水寒》只字不提,却不难料想。
顾惜朝全副武装地保护起自己,留给外人的永远是狠辣、张扬、决绝。令大江南北六千粉黛尽折腰的“惊才绝艳”或许仅仅只是源于顾惜朝求生的本能。
他要活!
不得不为、不得不杀、不得不智计百出。只因一人一剑,从来就无人相助。
独自面对朔漠风沙未卜前途,顾惜朝也会彷徨、会软弱、会受伤,眉头紧蹙、伤痛难当、痛苦折磨得他体无完肤。
但下一秒,旁人出镜。无论是敌是友,他的神色都会瞬间转换,吸一口气、打起精神,转过头来的就是一个枭雄。眉眶眼角尽是霸气狠绝地凌厉之色,所有痛苦软弱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种变化,不光是在面对戚少商等一干死敌的时候会变、在面对黄金鳞、鲜于仇、冷唿儿等一般同僚的时候会变、在面对令他不寒而栗的相爷的时候会变,甚至是在面对自己至亲唯亲的晚晴时竟然也会变。
原来,即使是面对最亲的人,他也要打起精神来保护自己。这种保护不是故意。只是,习惯了。
只有一个饱经沧桑、尝遍世间冷暖的人才会如此习惯,狠辣已成了一种求生本能。
夜深人静时,独自舔食伤口,但这或许不是最悲哀的。
最悲哀的是,这种形单影只、刻骨悲凉已然成为顾惜朝生命中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习惯。他早已不知道该如何去爱,如何去幸福,如何去获取温暖,如何与世人相处。所以,当晚晴试图给他幸福的时候,他惊慌失措、百般闪躲。面对突如其来的幸福,他竟觉得自己不配拥有,他极度自卑,竟需要一场世人眼中的成就来证明自己值得被人爱、被人关怀。
一无所有的顾惜朝,选择一展抱负,实现自己的出将入相的“宏图大志”。
关闭窗口
一无所有的顾惜朝,启动所有滔天杀伐的终极目标,竟然只是具体到为了晚晴的一个大大的院落、一辆舒适的马车。奢望吗?对顾惜朝而言竟是一种奢望。
顾惜朝为何想飞之心永远不死?
因为,他的字典里只有“你死,我活”,飞不起来的他,只剩死路一条。高风亮节、黎民圣贤、侠义担肩永远是衣食无忧者的轻歌曼舞;社会底层生活得不如一条狗的人仅仅会为了一个馒头杀人。
更何况,顾惜朝还想作一个人,拼命挣扎着摆脱自己的宿命。
“穷文、富武”。戚少商、雷卷、息红泪、高鸡血、尤知味、铁手、高风亮、郝连春水……哪一个不是权倾江湖、独霸一方的霸主?(地主阶级,嘿嘿)。正如顾惜朝所说“这些东西你不稀罕,是因为你在江湖上早已拥有了自己权势”。
顾惜朝偏执地将自己在社会底层挣扎求存的根源归结于自己的无权无势。为此,他顶礼膜拜权势、极度畏惧权势、不择手段地追逐权势,他的眼中没有善恶正邪只有弱肉强食,为了自己唯一拥有的志向甘愿抛弃自己的一切、别人的一切,用最绝别的方式割断灵魂中最后的一丝悲悯,践踏着别人和自己的生命。
像一朵罂粟花一样绚烂绽放。
他的绽放不是旗亭酒肆外一人单挑六大寨主,不是连云寨中连环追杀戚少商,不是安顺客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亦不是最令人心折的神威镖局里的霸王局、一言堂。
顾惜朝的怒放是在连云寨抛袍受刑时的痛苦之色,是强撑着重伤身体被迫讨好鲜于仇、冷唿儿两条狗,是安顺客栈里因“这里的人我都惹不起”而最终决定杀人灭口,是神威镖局里身着布衣去羡慕高风亮的锦袍……
“青田镇长年风沙,身上的土哪里拍得完”,几经凄凉。
“老王看瓜”后,顾惜朝淡然,只因他习惯了——忍耐。
为何独怜顾惜朝?
因为,反派有很多种,狡诈的、奸邪的、残忍的、妒忌的、凶狠的、恶毒的……但反派却都能前唿后拥、飞扬跋扈、志得意满,屁股后面都会华丽丽地跟着一票人帮着他为非作歹。
从来没有一个反派像顾惜朝一样,一人一剑独行侠般去作恶;从来没有一个反派像顾惜朝一样,为了求存不得不杀;从来没有一个反派像顾惜朝一样,能忍耐屈辱到此番地步;从来没有一个反派像顾惜朝一样,在正邪双方的大阵营间走钢丝,无论投靠哪一方都是死路一条,一不小心万劫不复……(也从来没有一个终极反派像顾惜朝一样,长得比女主角还漂亮、戏份比男主角还多,嘿嘿)
为何独怜顾惜朝?
不为他惊才绝艳,只为他刻骨悲凉。

2、独行——疏狂难作朱门媚,匹马蔑笑江湖。
(第二节写小顾的性格)
顾惜朝不是大侠,也不是小人,因为他根本就不是一个江湖人。
刚出场的小顾,在江湖上寂寂无名。
以他的武功才智居然能寂寂无名,说明他根本就无心闯荡江湖,甚至完全没有“江湖”的概念,他以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什么是江湖、什么是江湖规矩、什么是江湖道义,他通通不知道,或者是知道了却嗤之以鼻,完全不以为然。
一人一剑,蔑视江湖、嗤笑侠义。
在踏足江湖之前,他去投过军、当过兵,更加证明了他本该是个乱世枭雄而非江湖侠士。
在他的观念里,根本就没有江湖公认的“是非对错”、“善恶正邪”之分。他眼中的江湖人物是“一群怪物”,江湖侠义是“孩童的玩具”。
顾惜朝知道的只有成王败寇、衷心侍主、士为知己者死。一个乱世枭雄的思想,终其一生为的就是投一个明主、建一番功业、展一身抱负。
乱世枭雄误入江湖,只能格格不入。
关闭窗口
他行事的手段都是为了达到“杀戚少商”的目标,“杀戚少商”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任务要完成,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个任务是对是错,也从来就没有意识到杀自己兄弟是有违“江湖侠义”,江湖侠义是个啥玩意儿?
一次次大屠杀,他想到的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虽然诗句本意并非如此)。
绝对执行相爷的命令,他遵从的是“忠心侍主”。
冒险谋反逼宫,他赌的是“成王败寇”。
至于老给小戚放水,则是因为“视为知己”了。
成吉思汗,千古英雄吧。
被他一城一城屠杀的平民,有谁记得?
韩信,乱世枭雄吧。
如遇不到“明主”,是否永远只能流连于市井之间,白受了胯下之辱?
西楚霸王,天下豪杰吧。
被他坑杀的20万秦军降卒,是否会大骂项羽不仁不义?
诸葛亮,人中龙凤吧。
助刘备建起的三国鼎力之势,你能说哪个是正哪个是邪?怕都是一帮乱臣贼子吧。
北国与中原地带连年争战,边境分争不断,都视对方为仇敌。在战争之中,消灭敌人是正当行为吧。
可惜,可叹!小顾遇到的不是春秋战国的乱世,不是改朝换代的纷争,不是各国分立的对峙。他没有那么多主公可供“择木”,没有那么多军队可供投效,没有那么多国家可供依托。
当朝皇权正途沉迷于声色犬马,边关军队只让他做个小卒,除了攀龙附凤、投敌卖国,他再无别的方式可以手握重兵、封候拜将。

当顾惜朝得遇明主,他或可成为人中龙凤。当顾惜朝得遇乱世,他或可成为一代枭雄。只可惜,他遇的是谋逆权相、逢的是外族入侵。于是,他只能当乱臣贼子的杀人机器、背上通敌卖国的千古骂名。

既然生不逢时,小顾如果能改变自己,当一个政客,做一回阴谋家,学会使权弄势,未尝不能实现封侯拜相的志向。同样青楼出生的韦小宝不就靠着巧舌如簧以及和皇帝的“裙带关系”飞黄腾达了吗?
只可惜,小顾学不会低眉折腰、学不会趋炎附势、学不会官场的尔虞我诈、学不会政客的依势弄权。
他遭市井白眼,却不会化解只知默然以对;
他受小人欺压,却不懂审时度势只能一任执拗;
他舌头带刺、疏狂顽固,一个军事天才,却是个政治白痴。
单纯如小顾,被当权者利用到底,竟然连“狡兔死、走狗烹”的简单道理都不明白。

每每看到“老王看瓜”,不自觉想到“胯下之辱”,如果逢一个乱世、遇一个明君,小顾是不是另一个韩信?
每每看到“青楼出生”,不自觉想到《鹿鼎记》,如果学一回低眉折腰,懂一翻世故人情,小顾是不是另一个韦小宝?
每每看到青衣黄衫的魏晋风骨,不自觉想到东邪的江湖隐逸,如果少一个相府千金,少一番嘲弄折辱,小顾是不是另一个黄药师?

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如果、又如果……于是有了撼动大江南北万千粉黛的惊才绝艳世纪大反派顾惜朝。
在官场,小顾疏狂难作朱门媚、骏骨由来岂任骑;在江湖,小顾蔑视武林规矩、嗤笑豪侠道义。
天注定,他两边得罪、匹马单枪。
逆风千里的追杀,一人一剑的独行。

3、杀伐——旗亭音绝,践白骨、滔天权杵。

(第三节写小顾的血债)
再有魅力的坏人,也素坏人。
首看《逆水寒》,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小顾就是一彻头彻尾的大坏蛋,哀其不幸、恨其死不悔改。
再看《逆水寒》,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小顾已是心痛万分,乱了是非颠了黑白,正邪归位善恶有报的大结局在我眼中已是一出热泪盈眶的悲剧。
三看《逆水寒》,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看小顾怎么看都还是奸滴,再怀才不遇、再殊颜绝丽,也不能抹杀他奏是一坏人的事实。
关闭窗口
后来又看了几遍,终于,看得自己有点煳涂了。是善、是恶、是忠、是奸、是聪慧、还是蠢笨,估计编剧和导演改剧本改太多次,改得自己也有点儿煳涂了。
雾里看花、水中窥月,bug丛生、矛盾存在,横看成岭侧成峰,看不清真实的小顾到底是个啥模样。。只能让观众自己去解读,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小顾,各花入各眼。
(争议越多、片子越红嘛,编剧导演只管一边偷笑去了。)
麦田斩穗,仰天一笑剑光寒,徒留漫天飞絮、修罗杀伐。从此,豪侠正义幻化成梦,煮酒论情都作了古,杀气一生,千山鸟飞绝,再难回首,惺惺相惜夜,这一场景是全剧杀气蒸腾的初始和萌芽,也是全剧走向悲剧的起点。箭在弦上已不得不发,既已开弓究竟如何回头?

(小顾旁白:虽然“麦田斩穗”这个名字有着华丽丽滴诗意,但偶明明斩得是高粱啊!!!嘿嘿,明明是“高粱地里砍高粱”啊!爆汗)
旗亭一夜,一场华丽的分割线。
弦停音绝之时,所有的温暖美好都将在此刻烟消云散,小顾再回首之际,已是不堪过往,唏嘘不已。如果在此刻有了改变,或许就没有了那一场千里的逆风追杀。河蟹二人的友谊刚刚开始,却已走向终结。
从此善恶正邪两分张。背道而驰的两个人渐行渐远,一个踩着朋友们的鲜血杀出一条血路走向正大光明,一个践踏着累累白骨独自蹒跚于羊肠小道没入终极黑暗。
言归正传,本章想数的是“血债”。小戚、老八、戏里戏外的人们口口声声小顾欠下了累累血债,那么就来仔细数一数,“累累”到底是多少。
先数个人的,再数集体的。
第一站连云寨。二当家,抱着七寨主一起炸死的;三当家,被老八撞碎心脉撞死的;四当家,奈何桥上松了12寸半的腰带,坠崖而亡;五当家,死于连云三乱严刑拷打之下;六当家,死于阮红袍之手;七当家,自己绑炸药炸死了自己;两个小宅兵,在红袍一番话下,主动跳崖挂了。(《逆水寒》里的悬崖真是能翻为手云、覆手为雨,怨念啊)
第二站雷家庄。雷腾、雷炮,被小顾一刀杀鸟;雷卷,被铁手打成重伤,死于沈边儿“生不能同衾死同穴”的一刀之下。
第三站碎云渊。基本上出镜了的人物都不是小顾杀滴。(只限于个人,集体的后面数)
第四站安顺客栈。总共只死了四个人,这回倒都是小顾杀的,但都是该死的。高鸡血,死于神哭小斧;尤知味,死于神哭小斧;冷唿儿,死于小顾剑下;鲜于仇,死于小顾剑下。
第五站神威镖局。包打一面,死于三乱之手;十柱叔,撞柱而亡(嘿嘿,都怪名字没取好);高风亮,死于戚少商刀下。
第六站鱼池子。一堆怪物,死于九幽之手。
第七站紫金之巅。晚晴,华丽丽的自杀。
一部逆水寒,从头数到尾——“血债累累”的小顾同志,竟然只亲自动手杀了“敌军”中的4个人——雷腾、雷炮、高鸡血、尤知味;和“我军”中的两个“相声演员”和“连云三乱”。
雷腾、雷炮——死得确实冤枉。
高鸡血——杀手集团的首领,亦正亦邪。“人在江湖混迟早是要还的”,不能说他死得是否无辜,只能说他在死前一刻站对了队伍。
尤知味——比高鸡血还不如。高鸡血是“转了性了”、有财不贪,所以死了;尤知味则是死不悔改、一味好色,所以也死了,小顾杀他有一大半的原因是为了小戚和红泪,实在只能算死得其所。
两相声演员——早该死了。
连云三乱——我无法原谅小顾。
老八整天嚷嚷着“报仇、报仇”,其实6个寨主没有一个是死于小顾之手,全部都是自杀或死于自己人之手。小顾甚至还试图救过老四,就他本人而言,实际上是一个都不想杀。
关闭窗口
这些人的自杀行为,说得不客气一点,小顾有五成责任,小戚有三成责任,红袍有两成责任,老八自己也有一成责任。当然,为了不牺牲小戚大侠滴形象,这些人死的时候,小戚或被制、或不在现场。
或者,小顾本人究竟是不愿杀人的,才会一次次的袖手旁观、借刀杀人,宁可放火慢慢烧也不愿一刀砍了了事。
在他眼中,“下令杀人”行使的只是战争中的权谋之术,是将军的军令,人命只是数字、没有概念;但亲自动手,则成为他不屑成为的“江湖杀手”了。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大面积的集体死亡,小顾做得孽就多了。。
连云寨,为逼戚少商出来,坑杀一半寨兵;雷家庄,为阻止戚少商逃亡,五里杀一人、十里杀一双;碎云渊,为逼戚少商回来,血洗碎云渊;三门关,挟持雷卷,逼迫小戚一步杀一人。
A大队“老大”袁朗说过:近距离格杀一个人和远距离射击击毙,是绝对不一样的。
一声令下的杀人,那是战争,枭雄惯用的军事手段;近距离格杀,那才是江湖杀手应有的作为。
小顾下令屠城的命令众多,但亲自动手杀人却并不多,甚至比小戚还少些。小顾亲自动手的只有4个,小戚亲自动手杀人在“三门关”就是一堆。
三门关为救卷哥,小戚一步杀一人,一直杀到小顾面前,在这场屠杀中死去的士兵是否也像连云寨的寨兵一样无辜?都是被迫听命于人的棋子,都是被将帅牺牲了的走卒,都是相信皇权捉拿叛逆的忠诚士兵,他们是否也有着自己的妻子儿女,是否也该找小戚报仇?
只不过,小顾杀人,为的是自己的权势,小戚杀人,为的是江湖大义。毕竟这是一部武侠剧,不是战争片,所以小顾是绝对反派,小戚是正道大侠。
我始终认为,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一笔笔的血债中,河蟹二人说不上谁比谁更高尚,那些大批量自杀的主角和成批被屠的龙套,都是战争中阵亡的被牺牲的卒子。
关闭窗口
阅读(10095)┊ 评论(1)
前一篇:世间邪煞千百众,为何独怜顾惜朝? 二
对该博文的评论(1条)
冰蜻蜓2010-07-03 21:18:58 发表
呀,俺也喜欢小顾,遇到同道中人了
共有1篇帖子
!举报不良信息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
2024, LCREA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 版权政策 | 使用协议 | 不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