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三百年
2011-05-21 22:57:36 发表
公元960年春天,北方契丹联合北汉兵大举南下,入侵后周的镇、定二州,奉命发兵去抵御的,是后周将领赵匡胤,此时的他,时任后周殿前都点检(中央军区总司令),对他来说,从殿前都虞侯做到这个位子,也不过仅仅六年时间。不过,赵匡胤的眼光还不仅仅是如此,因为就在发兵的前一天,他还在为这场行动作者精心的谋划,一场兵变即将展开。
先介绍下这场兵变的领衔主演,赵匡胤,河北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他父亲做过后唐,后汉的军官,赵匡胤从小就在军区大院长大,所以在这种环境下耳濡目染,从小喜欢练武,历史上,赵匡胤的武术是响当当的,现在中华武术还存有赵匡胤独创的太祖长拳,六十四路盘龙棍,厉害吧,不过赵匡胤的理想并不是长大后当个武术家,打遍天下无敌手,此时,正值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流民遍野,靠着这点武艺,在军队也混的不错,后来,赵匡胤投奔到后汉大将郭威帐下,这二人成了武术上的知己,郭威小时候父亲死于乱军,不久母亲离世,18岁那年参军,等他爬到皇帝位子上时忽然发现:我居然四十八了,戎马三十年,还没个儿子,这期间,他妻子柴氏的侄子经常在他家帮忙操持家务,渐渐他发现这个男孩为人敦厚,刻苦练习骑马射箭,看在眼里,爱在心里,于是,干脆就让他做了自己的干儿子,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周世宗柴荣。
在郭威帐下,对赵匡胤是一路提拔,之后他又参预拥立郭威为后周皇帝,被重用典掌禁军。郭威做了四年皇帝,病死后干儿子柴荣即位,要说柴荣也是一个节俭有为的皇帝,公元954年,与北方辽国的高平之战,交战不久樊爱能、何徽就溃败 ,带兵就逃,赵匡胤看到这二位将领跑的比兔子还快,非常气恼,自己亲率敢死队2000人上阵冲杀,周世宗亲自督战,拼死决战,一阵大砍大杀,汉辽军队大败而去,赵匡胤因此一战,奠定了自己的军事统帅地位,被提升为殿前都虞侯(侍卫亲军的高级军官,地位仅次于省军区正副司令),赵匡胤不是禁军统帅吗,禁军,就是中央军队(地方为厢军),这时候的禁军是一连几十年,侍候好几个主,不加淘汰,打起仗来众多老弱都得上,周世宗一看到这些所谓的“兵”就气不打一出来:拿老百姓的钱,养了这一群废物!(奈何取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怎么办,既然文官可以选,那也不能是个人就能当兵,赵匡胤不是武艺高强吗,这事儿就交给你办了。于是赵匡胤开始招募天下壮士,都到京城来吧,身世,来历什么都没关系,只要你体格好,武术熘儿,择优录取,这还不算,更猛的还可以做特种兵,皇家保镖。所以这样一来,后周的军队是个个五大三粗,后来征战四方,基本就是所向披靡,兵不血刃!
国家强了,增强了周世宗的雄心大志,他没事就给自己算了笔账:我呢,希望自己做皇帝30年,10年开拓天下,10年修养百姓,10年过太平日子。所以,这年11月,下诏攻打南唐,他亲率水军南下,用了1年时间,此时,南唐后主李煜整天忙着写词,跟娥皇过着花香酒香加爱情芳香的蜜里调油的婚姻生活,哪见过这阵式?赶快金钱公关,黄金1000两,白银10万成箱成箱的送!派使臣去见周世宗,淮南,江北那一片十个州的土地我都不要了,周世宗也无心去占江南,看你也挺实在的,见好就收了吧,划长江为界。
这一战,对南唐的影响是丢掉了前先缓冲,直接把长江边的首都金陵推到前线,为以后南唐的灭亡埋下伏笔。对南唐的战争中,赵匡胤战功赫赫,升至殿前都指挥使,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卫戍部队总司令。
先介绍下这场兵变的领衔主演,赵匡胤,河北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他父亲做过后唐,后汉的军官,赵匡胤从小就在军区大院长大,所以在这种环境下耳濡目染,从小喜欢练武,历史上,赵匡胤的武术是响当当的,现在中华武术还存有赵匡胤独创的太祖长拳,六十四路盘龙棍,厉害吧,不过赵匡胤的理想并不是长大后当个武术家,打遍天下无敌手,此时,正值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流民遍野,靠着这点武艺,在军队也混的不错,后来,赵匡胤投奔到后汉大将郭威帐下,这二人成了武术上的知己,郭威小时候父亲死于乱军,不久母亲离世,18岁那年参军,等他爬到皇帝位子上时忽然发现:我居然四十八了,戎马三十年,还没个儿子,这期间,他妻子柴氏的侄子经常在他家帮忙操持家务,渐渐他发现这个男孩为人敦厚,刻苦练习骑马射箭,看在眼里,爱在心里,于是,干脆就让他做了自己的干儿子,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周世宗柴荣。
在郭威帐下,对赵匡胤是一路提拔,之后他又参预拥立郭威为后周皇帝,被重用典掌禁军。郭威做了四年皇帝,病死后干儿子柴荣即位,要说柴荣也是一个节俭有为的皇帝,公元954年,与北方辽国的高平之战,交战不久樊爱能、何徽就溃败 ,带兵就逃,赵匡胤看到这二位将领跑的比兔子还快,非常气恼,自己亲率敢死队2000人上阵冲杀,周世宗亲自督战,拼死决战,一阵大砍大杀,汉辽军队大败而去,赵匡胤因此一战,奠定了自己的军事统帅地位,被提升为殿前都虞侯(侍卫亲军的高级军官,地位仅次于省军区正副司令),赵匡胤不是禁军统帅吗,禁军,就是中央军队(地方为厢军),这时候的禁军是一连几十年,侍候好几个主,不加淘汰,打起仗来众多老弱都得上,周世宗一看到这些所谓的“兵”就气不打一出来:拿老百姓的钱,养了这一群废物!(奈何取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怎么办,既然文官可以选,那也不能是个人就能当兵,赵匡胤不是武艺高强吗,这事儿就交给你办了。于是赵匡胤开始招募天下壮士,都到京城来吧,身世,来历什么都没关系,只要你体格好,武术熘儿,择优录取,这还不算,更猛的还可以做特种兵,皇家保镖。所以这样一来,后周的军队是个个五大三粗,后来征战四方,基本就是所向披靡,兵不血刃!
国家强了,增强了周世宗的雄心大志,他没事就给自己算了笔账:我呢,希望自己做皇帝30年,10年开拓天下,10年修养百姓,10年过太平日子。所以,这年11月,下诏攻打南唐,他亲率水军南下,用了1年时间,此时,南唐后主李煜整天忙着写词,跟娥皇过着花香酒香加爱情芳香的蜜里调油的婚姻生活,哪见过这阵式?赶快金钱公关,黄金1000两,白银10万成箱成箱的送!派使臣去见周世宗,淮南,江北那一片十个州的土地我都不要了,周世宗也无心去占江南,看你也挺实在的,见好就收了吧,划长江为界。
这一战,对南唐的影响是丢掉了前先缓冲,直接把长江边的首都金陵推到前线,为以后南唐的灭亡埋下伏笔。对南唐的战争中,赵匡胤战功赫赫,升至殿前都指挥使,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卫戍部队总司令。
收拾好南方,两年后,周世宗率兵北伐契丹,为了防止你再和北汉联合,干脆派节度使孙行友把定州西山路截住,韩通带陆军,赵匡胤带水军,周世宗坐龙舟上沿河北上,短短42天,兵不血刃,取得燕南之地,幽云十六州,为中原的屏障,北方夷狄一旦拥有这片土地,很容易大举南下,一扫中原,军事地位极其重要,被后晋儿皇帝石敬瑭拱手送给了契丹。
5月,正当周世宗准备直取幽州之时,却患了重病,前线就交给韩令坤了,自率大军,南归首都大梁,一个月后,周世宗已经知道自己怕是不行了,30年规划是完不成了,第一个10年还没过完就要挂,叫来大臣布置后事,也是在这一天起,赵匡胤成了国家军队的一把手,中央军区总司令:殿前都点检。6月28日,7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是为周恭帝。
问题是,周恭帝,一个7岁的男孩,还是个娃娃,局势怎样控制?
他命李重进为淮南节度使,以防南唐;韩通为天平节度使,防大梁北;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防大梁东,西京节度使向训防大梁西,全面做好了京城保卫工作,可是,这位刚登基的7岁男孩,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外敌防住了,却在自家出了个内敌,没能防得住。
他,就是赵匡胤,从这天起,这个人,即将开启一个富庶三百年的中原王朝。
赵匡胤接到命令后,立即调兵遣将,大张旗鼓,像是真要抵抗的样子。不过,这一切,仅仅是在演戏罢了。这天傍晚,军队抵达陈桥驿,暂时驻扎下来,夜色漆黑,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谋士赵普,正按照赵匡胤的部署,进行着一系列的活动。
先介绍下赵普,河北人,赵匡胤的老乡,这哥们从小不爱读书,赵匡胤后来就劝他没事多看看书,毕竟是一朝宰相,肚子里没点墨水也说不过去,到晚年后,每次退朝回到家就打开书箱看书,一看一天,第二天办公,对决入流,死后,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仅有《论语》20卷,所以一次他就给赵匡胤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书读的虽不多,但赵普在赵匡胤帐下参与了一系列的重大行动,为赵匡胤的一号谋臣。之后,还会在北宋的前台频频亮相,这位宰相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三百年宋朝的走向。
现在赵匡胤要当皇帝,没有群众基础是不行的,他先派人到士兵中,先把话放出去,鼓励兵变,很快,将士们传开了,一个叫李处耘的士兵终于坐不住了,他找到赵光义,把这想法说了一遍,发自肺腑的,赵光义听过,什么也没说,把他引到赵普房内,就在这时军中几员大将闯入,眼前的一切都不出赵普所料,僭位,为大逆不道之罪,一旦失手,是要被砍头的,他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球踢出去,尽可能的把一切做到顺理成章。
赵普告诉这几个持刀大将:“我们太尉忠心耿耿,几位这样,恐怕不会放过你们!”
这句话刚一说出,有人怕了,相互看看,几个人就准备退出去,但是,过一会,这帮人又都回来了,他们忽然发现自己还不能就这么走,话是说出去了,我们回去了只怕脑袋不保,眼下,只能硬着头皮走到底了。
他们回到赵普面前拔出刀大声说:“军中一人说就会又一群人响应,太尉如果不答应,我们怎么愿意回去受祸。”大概赵普被这几句话惹火了,气的大喊:“立天子这么大事,你们有什么资格口出狂言!”几位大将回去坐到位子上,赵普平静了一下说:“当前外敌为重,回来再讨论这个事吧。”这句话,将士们是听不进去的,他们担心的是一旦赵匡胤回来后会不会以谋反之罪把他们咔嚓了,所以马上说:“如果打败贼寇回来,那时候事情会变成什么样,不知道,回京城,先册立太尉,再带兵北上,破贼不难!太尉不接受册立,六军将士不知道怎么办,连自己命运都不清楚,怎么有心思到前线打仗?”
5月,正当周世宗准备直取幽州之时,却患了重病,前线就交给韩令坤了,自率大军,南归首都大梁,一个月后,周世宗已经知道自己怕是不行了,30年规划是完不成了,第一个10年还没过完就要挂,叫来大臣布置后事,也是在这一天起,赵匡胤成了国家军队的一把手,中央军区总司令:殿前都点检。6月28日,7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是为周恭帝。
问题是,周恭帝,一个7岁的男孩,还是个娃娃,局势怎样控制?
他命李重进为淮南节度使,以防南唐;韩通为天平节度使,防大梁北;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防大梁东,西京节度使向训防大梁西,全面做好了京城保卫工作,可是,这位刚登基的7岁男孩,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外敌防住了,却在自家出了个内敌,没能防得住。
他,就是赵匡胤,从这天起,这个人,即将开启一个富庶三百年的中原王朝。
赵匡胤接到命令后,立即调兵遣将,大张旗鼓,像是真要抵抗的样子。不过,这一切,仅仅是在演戏罢了。这天傍晚,军队抵达陈桥驿,暂时驻扎下来,夜色漆黑,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谋士赵普,正按照赵匡胤的部署,进行着一系列的活动。
先介绍下赵普,河北人,赵匡胤的老乡,这哥们从小不爱读书,赵匡胤后来就劝他没事多看看书,毕竟是一朝宰相,肚子里没点墨水也说不过去,到晚年后,每次退朝回到家就打开书箱看书,一看一天,第二天办公,对决入流,死后,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仅有《论语》20卷,所以一次他就给赵匡胤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书读的虽不多,但赵普在赵匡胤帐下参与了一系列的重大行动,为赵匡胤的一号谋臣。之后,还会在北宋的前台频频亮相,这位宰相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三百年宋朝的走向。
现在赵匡胤要当皇帝,没有群众基础是不行的,他先派人到士兵中,先把话放出去,鼓励兵变,很快,将士们传开了,一个叫李处耘的士兵终于坐不住了,他找到赵光义,把这想法说了一遍,发自肺腑的,赵光义听过,什么也没说,把他引到赵普房内,就在这时军中几员大将闯入,眼前的一切都不出赵普所料,僭位,为大逆不道之罪,一旦失手,是要被砍头的,他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球踢出去,尽可能的把一切做到顺理成章。
赵普告诉这几个持刀大将:“我们太尉忠心耿耿,几位这样,恐怕不会放过你们!”
这句话刚一说出,有人怕了,相互看看,几个人就准备退出去,但是,过一会,这帮人又都回来了,他们忽然发现自己还不能就这么走,话是说出去了,我们回去了只怕脑袋不保,眼下,只能硬着头皮走到底了。
他们回到赵普面前拔出刀大声说:“军中一人说就会又一群人响应,太尉如果不答应,我们怎么愿意回去受祸。”大概赵普被这几句话惹火了,气的大喊:“立天子这么大事,你们有什么资格口出狂言!”几位大将回去坐到位子上,赵普平静了一下说:“当前外敌为重,回来再讨论这个事吧。”这句话,将士们是听不进去的,他们担心的是一旦赵匡胤回来后会不会以谋反之罪把他们咔嚓了,所以马上说:“如果打败贼寇回来,那时候事情会变成什么样,不知道,回京城,先册立太尉,再带兵北上,破贼不难!太尉不接受册立,六军将士不知道怎么办,连自己命运都不清楚,怎么有心思到前线打仗?”
旁边的赵光义听到这些,默不做声,他身为将来的皇弟,也不好说什么。诸将的意思,赵普是很明白,只是自己刚才装装样子罢了,他平静的说:“兴亡改姓,虽说是天命,其实也是人心所向,那好吧!我们前军昨天已过河,万一京城一乱,比外寇还难对付,如果你们回去能严敕军士,四方安宁,诸位以后也能共保富贵了!”意思就是让这几位大将回去安抚军事,让士兵们那颗跳动的心平静下来。这事还不能太声张,明白就行了,
当天夜里,派信使郭延赟飞马去见石守信,王审琦。这二位就是从小跟赵匡胤在军区大院长大的,都是他的死党,现在正在管着京城的禁军,联系好以作内应。
是夜,士兵们睡不着,赵匡胤,也睡不着,但是,他在装睡……
黎明时分,赵光义、赵普和诸将闯进了他的卧室,个个手拿兵器。
“诸君无主,我们愿立太尉为天子!”,诸将士一边叫喊,一边团团围住还在休息的赵匡胤。赵匡胤缓缓起身,打了个哈欠,话还没说,一件黄袍被批在了身上,众人高唿万岁,扶赵匡胤上马,这位宋朝开过皇帝按住马绳高喊:“我有号令,你们能听从吗?”(吾有号令,尔能从乎),众军听命,赵匡胤见众军已服,现在的头等大事是赶快回宫,让那个7岁的小皇帝退位。
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中,不能不说赵匡胤是个很大度的人,临行前,赵匡胤跟将士们约法三章:“皇上和太后是我的主背,你不能伤!后周大臣,都是我哥们,你不能欺!朝廷府库,当官的家,你不能抄!听我者,赏,不听者,杀!”
很快,大军自开封仁和门入京,先把潘美召了回来,派昭辅入城,石守信开关迎接。此时的皇宫大院,早朝刚刚上完,后周宰相范质还没退朝,听到兵变,如雷轰顶!他快步走下殿一把抓住王溥的手说“派兵给他赵匡胤,我们的大罪啊!”史书记载,范质的指尖抓进了王溥的手中,几乎出血!王溥吓坏了,愣在那里半天,再也说不出话来……
赵匡胤是兵变 ,周恭帝安排的京城保卫战其他几路军马呢?此时,留守太原的天平节度使韩通,正在内廷,听到赵匡胤兵变的消息传来,他一路小跑回自己的府第,准备抵抗,但是,很不幸,恰好蜀人王彦生碰到了他,上马就追!追到韩通家门口,门还没关好,一刀下去,韩通被劈死。
此时的王彦生,却远远地把赵匡胤的约法三章抛在了脑后。王彦生,注定小命难保!
这天下午,赵匡胤登上明德门城楼,让军士都接下盔甲,回营歇歇吧。赵匡胤回到自己的馆舍,刚脱下身上的黄袍,不一会,后周宰相范质来了,赵匡胤一见老同事,象征性地掉几滴眼泪哭着说:“世宗对我,高低不错,可是六军逼我这样,这事惭负天地我明白,可我又能怎么办?”范质还没反应过来,旁边太原的罗彦绬挺剑超前,赵匡胤大声斥退,他站那一动不动,此时的范质大概是被赵匡胤给吓坏了,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被他掐的王溥一看,马上跪在赵匡胤面前,到这步了还能怎么办?范质还能怎么样?那就认吧,口唿万岁!
黄昏时分,赵匡胤着急文武百官,准备搞个受禅登记仪式,可是这时他发现还缺一样东西:周恭帝的禅位证明。不过别急,一个人已经早早的准备好了,这个人就是后周的翰林学士陶谷,从袖子里掏出来递给上去,这我早就写好了。翰林学士,主要就是给皇帝起草文书召命(诗人李白曾任此职,翰林供奉),笔杆子不错。陶谷这个人在给南唐的外交过程中还有比较精彩的演出,这里暂且不介绍。此时,宰相范质扶着赵匡胤上殿,换好衣帽,赵匡胤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把周恭帝,符太后赶到了东宫。赵匡胤想想起自己不是做过宋州节度使吗?那好,就定国号为“宋”,定都城为东京汴梁(现在河南开封)。
当天夜里,派信使郭延赟飞马去见石守信,王审琦。这二位就是从小跟赵匡胤在军区大院长大的,都是他的死党,现在正在管着京城的禁军,联系好以作内应。
是夜,士兵们睡不着,赵匡胤,也睡不着,但是,他在装睡……
黎明时分,赵光义、赵普和诸将闯进了他的卧室,个个手拿兵器。
“诸君无主,我们愿立太尉为天子!”,诸将士一边叫喊,一边团团围住还在休息的赵匡胤。赵匡胤缓缓起身,打了个哈欠,话还没说,一件黄袍被批在了身上,众人高唿万岁,扶赵匡胤上马,这位宋朝开过皇帝按住马绳高喊:“我有号令,你们能听从吗?”(吾有号令,尔能从乎),众军听命,赵匡胤见众军已服,现在的头等大事是赶快回宫,让那个7岁的小皇帝退位。
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中,不能不说赵匡胤是个很大度的人,临行前,赵匡胤跟将士们约法三章:“皇上和太后是我的主背,你不能伤!后周大臣,都是我哥们,你不能欺!朝廷府库,当官的家,你不能抄!听我者,赏,不听者,杀!”
很快,大军自开封仁和门入京,先把潘美召了回来,派昭辅入城,石守信开关迎接。此时的皇宫大院,早朝刚刚上完,后周宰相范质还没退朝,听到兵变,如雷轰顶!他快步走下殿一把抓住王溥的手说“派兵给他赵匡胤,我们的大罪啊!”史书记载,范质的指尖抓进了王溥的手中,几乎出血!王溥吓坏了,愣在那里半天,再也说不出话来……
赵匡胤是兵变 ,周恭帝安排的京城保卫战其他几路军马呢?此时,留守太原的天平节度使韩通,正在内廷,听到赵匡胤兵变的消息传来,他一路小跑回自己的府第,准备抵抗,但是,很不幸,恰好蜀人王彦生碰到了他,上马就追!追到韩通家门口,门还没关好,一刀下去,韩通被劈死。
此时的王彦生,却远远地把赵匡胤的约法三章抛在了脑后。王彦生,注定小命难保!
这天下午,赵匡胤登上明德门城楼,让军士都接下盔甲,回营歇歇吧。赵匡胤回到自己的馆舍,刚脱下身上的黄袍,不一会,后周宰相范质来了,赵匡胤一见老同事,象征性地掉几滴眼泪哭着说:“世宗对我,高低不错,可是六军逼我这样,这事惭负天地我明白,可我又能怎么办?”范质还没反应过来,旁边太原的罗彦绬挺剑超前,赵匡胤大声斥退,他站那一动不动,此时的范质大概是被赵匡胤给吓坏了,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被他掐的王溥一看,马上跪在赵匡胤面前,到这步了还能怎么办?范质还能怎么样?那就认吧,口唿万岁!
黄昏时分,赵匡胤着急文武百官,准备搞个受禅登记仪式,可是这时他发现还缺一样东西:周恭帝的禅位证明。不过别急,一个人已经早早的准备好了,这个人就是后周的翰林学士陶谷,从袖子里掏出来递给上去,这我早就写好了。翰林学士,主要就是给皇帝起草文书召命(诗人李白曾任此职,翰林供奉),笔杆子不错。陶谷这个人在给南唐的外交过程中还有比较精彩的演出,这里暂且不介绍。此时,宰相范质扶着赵匡胤上殿,换好衣帽,赵匡胤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把周恭帝,符太后赶到了东宫。赵匡胤想想起自己不是做过宋州节度使吗?那好,就定国号为“宋”,定都城为东京汴梁(现在河南开封)。
多年以后,北宋才子苏东坡就说,汉高祖刘邦和光武中兴那个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和我们宋太祖赵匡胤都是能统一天下的人,为什么,这四位皇帝都不怎么杀人,其他皇帝,杀人越多,天下越乱!秦、晋、隋不是能统一天下吗?动不动就把人给砍了,好杀!所以合而又分,国家也不能长久。意思就是赵匡胤陈桥兵变是应天顺人之举!
这赵匡胤进城之时,虽说约法三章,有言在先,但是仍有些人趁乱打劫,赵匡胤对付这些不听话的,一个办法,抓到就斩!
前面说到,韩通被王彦一刀劈死。韩通这个人,刚毅果断,只是头脑和赵匡胤比起来差的太远。他那个多病的儿子比他聪明多了,军权在手,又深得民心,早就隔三岔五提醒他父亲,干脆自己当皇帝!韩通不听,以致大难,赵匡胤厚葬好韩通,表彰他临死不怕,下面的问题就是处置王彦生了,起初赵匡胤是想,你把韩通杀了,葬韩通时干脆就拿你来陪葬,但是王彦生在自己称帝的过程中也帮了大忙,不忍!还是放了吧,当老百姓去,终生不再授给官职。之后,拥立赵匡胤即位的那些军区大院长大的哥们都得到了加官封赏,高怀德,石守信分别任大军区总、副司令。张令泽,王守琦都得到了提升。同时,他弟弟赵匡义改名赵光义。
家事刚安排好,还没来得及休整,一封疾书传到东京,淮南王李筠反了!
这赵匡胤进城之时,虽说约法三章,有言在先,但是仍有些人趁乱打劫,赵匡胤对付这些不听话的,一个办法,抓到就斩!
前面说到,韩通被王彦一刀劈死。韩通这个人,刚毅果断,只是头脑和赵匡胤比起来差的太远。他那个多病的儿子比他聪明多了,军权在手,又深得民心,早就隔三岔五提醒他父亲,干脆自己当皇帝!韩通不听,以致大难,赵匡胤厚葬好韩通,表彰他临死不怕,下面的问题就是处置王彦生了,起初赵匡胤是想,你把韩通杀了,葬韩通时干脆就拿你来陪葬,但是王彦生在自己称帝的过程中也帮了大忙,不忍!还是放了吧,当老百姓去,终生不再授给官职。之后,拥立赵匡胤即位的那些军区大院长大的哥们都得到了加官封赏,高怀德,石守信分别任大军区总、副司令。张令泽,王守琦都得到了提升。同时,他弟弟赵匡义改名赵光义。
家事刚安排好,还没来得及休整,一封疾书传到东京,淮南王李筠反了!
阅读(3894)┊ 评论(0)
消灭零回复,立刻抢沙发:)
共有0篇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