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士康跳楼说起……
2010-07-21 17:30:35 发表
还是说富士康跳楼吧,这次是佛山公司,大名鼎鼎的奇美。奇美这个名字,换作2年前,我定是不知道的,如今知道,是因为小小关注了下中国的电视行业。
18岁的小男孩,选择在18点跳楼。听到这个消息时,心中满是悲凉,这样的感觉很久不曾有过。
之前的多少连跳,尚能冷笑,哪朝哪代不发生这样的事情。选择自杀的人,我无法去评述他究竟是勇敢还是懦弱。但是我明白,当一个人无法选择勇敢活下去,而要用死亡来解脱的时候,定是有太多太多无法排解的情绪。社会问题已积累到一定程度。
而我的悲凉,来至,这位跳楼着,是刚毕业的孩子。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
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
中国的贫富差距太大,而一个正常的社会结构,一定该是椭圆的,最富的和最穷的少,中产阶层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拉动内需。
这两年,为拉动经济,铁公基越多,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向社会顶端流去。
小时候玩过积木,当头顶越来越重,下面越来越细,终会不堪重负,轰然倒塌。
庞大的大国企,在任何城市,都是支柱产业,关系着数万人的升级,政府拨款从来都是流向这些地方。机构庞杂,员工早已失去创业的激情,研发不行,销售不行,最大的优势便是廉价生产力。
抛开跳楼事件,从某个程度来将,富士康是幸运的,做代工的企业,没有销售的压力,只关乎产品的质量和工业工程。反而是中国大量的古老生产制造销售企业,拥有庞杂的生产系统,古老的品牌,没有竞争力的产品,没有激情的销售队伍,注定只能囤积大量的积压产品。
库存这个东西,看起来没什么,都是资产,事实上可怕的很,这不同于炒期货,库存每天都在贬值。
涨薪这个东西,看站在哪个角度说了,对于我这样的小罗罗,自然希望少做事情多拿钱。可对于太多的企业来说,就算你生产出一个产品,一天没变成商品,没卖到消费者手中,你创造的价值,其实就是O。
一旦员工要的薪水超出零界点,将发生什么?我们的制造企业一定会往生产力更廉价的地方转移,比如越南,比如印度。
中国,说到底,依然是一个制造型国家。当乃以生存的行业打量转移走后,这里还剩下什么?
难道,大家真以为中国可以摆脱密集型制造业了吗?真的可以经济转型了吗?经济转型,需要依靠的是什么?是高科技。而中国的高科技人才在哪里?
你知道市场上最新款的汽车手机是国外什么时候研发出来的吗?是十年前。别人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就研发出我们今日用的最新款了。那么他们今日研发的产品是什么呢?是的,是未来产品。
说白了,中国从来不缺人,缺的是人才。
昨天吧,看到一段话,不记得是谁说的了,许或是在小说里看的吧:务农不如工业,工业不如经商。这个经商,我更愿意理解成“从无到有”或者“空手套白狼”或者“资本运作”。
昨,看到一个概念:“轻公司”。
把工作做小,把客户做大,多好的理念啊~作为一个创业型的新公司,如此立足,很好。
一般来说,一家公司如果能存活3-5年,便基本解决了生存问题,下一个便是利润问题,接着便是长治久安的问题。迪斯尼是家轻公司,但是,它的文化很重。
最后啰嗦一句洪水吧。
记得当日,争论三峡大坝要不要修的时候,有专家言:即便现在修了,几十年后,也一定会被迫砸开。
成千上万年形成的神态体系,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去替换,岂是人类说破坏便能破坏的。
18岁的小男孩,选择在18点跳楼。听到这个消息时,心中满是悲凉,这样的感觉很久不曾有过。
之前的多少连跳,尚能冷笑,哪朝哪代不发生这样的事情。选择自杀的人,我无法去评述他究竟是勇敢还是懦弱。但是我明白,当一个人无法选择勇敢活下去,而要用死亡来解脱的时候,定是有太多太多无法排解的情绪。社会问题已积累到一定程度。
而我的悲凉,来至,这位跳楼着,是刚毕业的孩子。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
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
中国的贫富差距太大,而一个正常的社会结构,一定该是椭圆的,最富的和最穷的少,中产阶层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拉动内需。
这两年,为拉动经济,铁公基越多,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向社会顶端流去。
小时候玩过积木,当头顶越来越重,下面越来越细,终会不堪重负,轰然倒塌。
庞大的大国企,在任何城市,都是支柱产业,关系着数万人的升级,政府拨款从来都是流向这些地方。机构庞杂,员工早已失去创业的激情,研发不行,销售不行,最大的优势便是廉价生产力。
抛开跳楼事件,从某个程度来将,富士康是幸运的,做代工的企业,没有销售的压力,只关乎产品的质量和工业工程。反而是中国大量的古老生产制造销售企业,拥有庞杂的生产系统,古老的品牌,没有竞争力的产品,没有激情的销售队伍,注定只能囤积大量的积压产品。
库存这个东西,看起来没什么,都是资产,事实上可怕的很,这不同于炒期货,库存每天都在贬值。
涨薪这个东西,看站在哪个角度说了,对于我这样的小罗罗,自然希望少做事情多拿钱。可对于太多的企业来说,就算你生产出一个产品,一天没变成商品,没卖到消费者手中,你创造的价值,其实就是O。
一旦员工要的薪水超出零界点,将发生什么?我们的制造企业一定会往生产力更廉价的地方转移,比如越南,比如印度。
中国,说到底,依然是一个制造型国家。当乃以生存的行业打量转移走后,这里还剩下什么?
难道,大家真以为中国可以摆脱密集型制造业了吗?真的可以经济转型了吗?经济转型,需要依靠的是什么?是高科技。而中国的高科技人才在哪里?
你知道市场上最新款的汽车手机是国外什么时候研发出来的吗?是十年前。别人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就研发出我们今日用的最新款了。那么他们今日研发的产品是什么呢?是的,是未来产品。
说白了,中国从来不缺人,缺的是人才。
昨天吧,看到一段话,不记得是谁说的了,许或是在小说里看的吧:务农不如工业,工业不如经商。这个经商,我更愿意理解成“从无到有”或者“空手套白狼”或者“资本运作”。
昨,看到一个概念:“轻公司”。
把工作做小,把客户做大,多好的理念啊~作为一个创业型的新公司,如此立足,很好。
一般来说,一家公司如果能存活3-5年,便基本解决了生存问题,下一个便是利润问题,接着便是长治久安的问题。迪斯尼是家轻公司,但是,它的文化很重。
最后啰嗦一句洪水吧。
记得当日,争论三峡大坝要不要修的时候,有专家言:即便现在修了,几十年后,也一定会被迫砸开。
成千上万年形成的神态体系,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去替换,岂是人类说破坏便能破坏的。
阅读(6679)┊ 评论(0)
消灭零回复,立刻抢沙发:)
共有0篇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