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千古一帝
2012-11-27 21:14:01 发表
再谈千古一帝
前几天看了一期节目说到长城的始建者,却让我联想许多。长城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无人不感叹它的浩大与伟岸,“山河表里灿斑斑。千秋遗胜迹,万国发惊叹。”而一提到万里长城,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秦始皇。虽然他不是历史上修长城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但在人们的印象里,长城与秦始皇是有着不解的渊源,提到长城就不能不说秦始皇。
而一说到始皇,人们对其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暴君,也有人称其为“千古一帝”,但大多数的评价都为暴君,他的功绩都被其焚书坑儒、修长城、广建宫室,大兴土木而埋没,只知道其是中国史上的第一帝。但秦始皇究竟是暴君亦或是千古一帝,而是根据我们是从怎样的角度去评价他。角度不同评价自然不同,所以才有两个不同的秦始皇。
但我却认为其是“千古一帝”,不单单是从开统一之局、统一度量衡、奠定中华版图之贡献的角度是评价,也有从其焚书坑儒、修长城、广建宫室,大兴土木的角度评价。
我们常说秦皇修长城、建宫室,劳民伤财,然而在秦代那个时代,建筑技术不发达,要建一个如长城般的军事防线,不动用大量民力,行吗?虽然为人民带来痛苦,但却为秦代建成了坚固的防线,抵御匈奴的入侵,也为后来的历代皇朝提供了地险的基础,这不说是功吗?
从中国的历史上来讲,每朝每代都有修筑过长城,也是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什么他们没有被评价为暴君,而始皇却要因此背负着这暴君之名?也许是受那中国历代流传下来的凄美爱情有关——孟姜女哭长城。爱情是永恒不变的话题,更何况是这凄美的爱情呢?不管这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但如果孟姜女真的把长城哭倒了,那时会有多少的家庭支离破碎?何曾有人想过?所以人们永远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而只要是人,那么他就会只向往着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在当时的年代是何其困难?所以人们才会选择爱情而不去深究他的真实含义,因为我们相信:情到深处天地动,若无真情无绝唱。
秦始皇修长城是必然的,而非偶然的,因为当时的政局对于始皇来说是内忧外患,外患是匈奴的兵骑,内忧是刚刚建立大秦王朝,政权还未稳固,如果换做别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又会如何去做?虽然劳民伤财,但为了后世的长治久安,只得如此,因为他的不解释,才会让当时的百姓不理解,从而怨声载道。不是他不解释,而是他认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更何况作为一个帝王的尊严是不可侵犯的。
前几天看了一期节目说到长城的始建者,却让我联想许多。长城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无人不感叹它的浩大与伟岸,“山河表里灿斑斑。千秋遗胜迹,万国发惊叹。”而一提到万里长城,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秦始皇。虽然他不是历史上修长城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但在人们的印象里,长城与秦始皇是有着不解的渊源,提到长城就不能不说秦始皇。
而一说到始皇,人们对其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暴君,也有人称其为“千古一帝”,但大多数的评价都为暴君,他的功绩都被其焚书坑儒、修长城、广建宫室,大兴土木而埋没,只知道其是中国史上的第一帝。但秦始皇究竟是暴君亦或是千古一帝,而是根据我们是从怎样的角度去评价他。角度不同评价自然不同,所以才有两个不同的秦始皇。
但我却认为其是“千古一帝”,不单单是从开统一之局、统一度量衡、奠定中华版图之贡献的角度是评价,也有从其焚书坑儒、修长城、广建宫室,大兴土木的角度评价。
我们常说秦皇修长城、建宫室,劳民伤财,然而在秦代那个时代,建筑技术不发达,要建一个如长城般的军事防线,不动用大量民力,行吗?虽然为人民带来痛苦,但却为秦代建成了坚固的防线,抵御匈奴的入侵,也为后来的历代皇朝提供了地险的基础,这不说是功吗?
从中国的历史上来讲,每朝每代都有修筑过长城,也是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什么他们没有被评价为暴君,而始皇却要因此背负着这暴君之名?也许是受那中国历代流传下来的凄美爱情有关——孟姜女哭长城。爱情是永恒不变的话题,更何况是这凄美的爱情呢?不管这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但如果孟姜女真的把长城哭倒了,那时会有多少的家庭支离破碎?何曾有人想过?所以人们永远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而只要是人,那么他就会只向往着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在当时的年代是何其困难?所以人们才会选择爱情而不去深究他的真实含义,因为我们相信:情到深处天地动,若无真情无绝唱。
秦始皇修长城是必然的,而非偶然的,因为当时的政局对于始皇来说是内忧外患,外患是匈奴的兵骑,内忧是刚刚建立大秦王朝,政权还未稳固,如果换做别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又会如何去做?虽然劳民伤财,但为了后世的长治久安,只得如此,因为他的不解释,才会让当时的百姓不理解,从而怨声载道。不是他不解释,而是他认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更何况作为一个帝王的尊严是不可侵犯的。
阅读(3407)┊ 评论(2)
对该博文的评论(2条)
其实始皇是一个有着强烈危机感和忧患感的帝王。当上皇帝之后,他并没有因一统天下的成就而陶醉,相反却一直忧心忡忡。大秦帝国是在暴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对的声浪即使很小,但大规模爆发却从未间断。如何谋求大秦帝国的长治久安,是他的心愿也是他的心病,这件事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他。
大秦帝国在将新政推向全国的过程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为了获得民众对大秦帝国的认可,安定天下民心。才会修长城,焚书坑儒。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正是百家争鸣之时,是思想学术的繁荣鼎盛的时期。
作为一个帝王,如果要统一国家,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要统一思想。无论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离我们最近的朝代——清朝的“文字狱”都是思想的一统。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空前繁荣景象,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百家争鸣,到了战国末期,经提炼归纳,主要思想分为十派,而作为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帝王,他要想一统,那么就得一统思想,而始皇却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人,才会有了“焚书坑儒,独崇法家”的历史事件,在此事上,站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认识。
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而秦朝使用法家学术,一统思想,有何之错?古代的文人都是自命清高且很迂腐,从不会听从别人的思想解说,他们听从的只是符合自己的利益罢了,从古至今,又有多少因为文人的清高、迂腐与自大传播了错误的道理与思想?什么女子元才便是德?有哪个帝王会娶一个白丁女子做妻子?又为什么豪门之女要懂得琴棋书画?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法家的思想是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对于当时的社会,这一思想是很先进的,且非常符合当时社会的思想,“天子犯法也庶民同罪”就是从其思想而衍变过来的,只是当时的社会还不是认同此思想,只能通过强权来镇压,来一统,也正因为在秦朝时的大力镇压,百姓的抱怨,才会有西汉的“独尊儒术”,因为儒家强调的是“德治与仁政”,在当时正好符合时代的需求,从而导致儒派学说长达二千多年的思想影响。
话再说回来,始皇的“焚书坑儒”也是逼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内忧外患,使得他忧心重重,然而一些儒生不仅不对国家的一统做出贡献,却要处处为难: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阻碍一统,使得始皇只能用硬暴力的手段强硬镇压。始皇虽然血腥,但这其中又何没有书生的错?常常会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在面对国家危机之时,不要批评始皇的对内政策的错误,而是想着如何去解决他的外患,也不要抱着古代圣贤的言论就是对的,就算政策如何正确,这些文人们也会以谬论来阐释,不肯接受他人的思想,所以面对当时的这种情况,始皇不能用软暴力来行动,因为用软暴力施行的时间太长,在当时的社会,往往都是小事一谈谈半年,大事一谈谈一年甚至三五七年,人生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而军事上往往都是决定于时间,抢占先机就是事半功倍的开始,所以始皇只能强硬地镇压,这也是秦朝短命原因之一。
大秦帝国在将新政推向全国的过程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为了获得民众对大秦帝国的认可,安定天下民心。才会修长城,焚书坑儒。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正是百家争鸣之时,是思想学术的繁荣鼎盛的时期。
作为一个帝王,如果要统一国家,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要统一思想。无论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离我们最近的朝代——清朝的“文字狱”都是思想的一统。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空前繁荣景象,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百家争鸣,到了战国末期,经提炼归纳,主要思想分为十派,而作为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帝王,他要想一统,那么就得一统思想,而始皇却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人,才会有了“焚书坑儒,独崇法家”的历史事件,在此事上,站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认识。
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而秦朝使用法家学术,一统思想,有何之错?古代的文人都是自命清高且很迂腐,从不会听从别人的思想解说,他们听从的只是符合自己的利益罢了,从古至今,又有多少因为文人的清高、迂腐与自大传播了错误的道理与思想?什么女子元才便是德?有哪个帝王会娶一个白丁女子做妻子?又为什么豪门之女要懂得琴棋书画?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法家的思想是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对于当时的社会,这一思想是很先进的,且非常符合当时社会的思想,“天子犯法也庶民同罪”就是从其思想而衍变过来的,只是当时的社会还不是认同此思想,只能通过强权来镇压,来一统,也正因为在秦朝时的大力镇压,百姓的抱怨,才会有西汉的“独尊儒术”,因为儒家强调的是“德治与仁政”,在当时正好符合时代的需求,从而导致儒派学说长达二千多年的思想影响。
话再说回来,始皇的“焚书坑儒”也是逼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内忧外患,使得他忧心重重,然而一些儒生不仅不对国家的一统做出贡献,却要处处为难: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阻碍一统,使得始皇只能用硬暴力的手段强硬镇压。始皇虽然血腥,但这其中又何没有书生的错?常常会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在面对国家危机之时,不要批评始皇的对内政策的错误,而是想着如何去解决他的外患,也不要抱着古代圣贤的言论就是对的,就算政策如何正确,这些文人们也会以谬论来阐释,不肯接受他人的思想,所以面对当时的这种情况,始皇不能用软暴力来行动,因为用软暴力施行的时间太长,在当时的社会,往往都是小事一谈谈半年,大事一谈谈一年甚至三五七年,人生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而军事上往往都是决定于时间,抢占先机就是事半功倍的开始,所以始皇只能强硬地镇压,这也是秦朝短命原因之一。
修长城也罢,焚书坑儒也罢,其实都是一种政治手段,是为了一统而做出的措施。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看,牺牲小我,幸福大家是没错的,但站在个人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要牺牲我个人?这就是千古以来的重重矛盾。其实话又说回来了,对于百姓来说,谁做皇帝对他们来说都无所谓,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能让他们过上温饱的生活就可以,那些所谓的名衔都不过是一种手段罢了,因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其实再仔细想想如果没有始皇当初的决定,也就没有后来的泱泱华夏,所以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是无人可免的,如长城一样见证了华夏的风伟。所以始皇在我的心中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其实再仔细想想如果没有始皇当初的决定,也就没有后来的泱泱华夏,所以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是无人可免的,如长城一样见证了华夏的风伟。所以始皇在我的心中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共有2篇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