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 我看金庸(十六)
2013-02-26 23:55:15 发表
鹿鼎记
《笑傲江湖》之后,金庸创作了《鹿鼎记》。《鹿鼎记》是金庸最后一部小说。
在《鹿鼎记》之后,饮宴闲谈之间,常有熟捻或陌生的人问金庸:“你为什么不写了?” 在金庸未及回答之前,总不厌冒昧,抢着回答:“因为他写不出来了!”如是数十次之后,金庸也感叹:“真的写不出来了!”任何事物,皆有一个尽头,理论上来说,甚至宇宙也有尽头。小说创作也不能例外到了尽头,再想前进,实在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再写出来,还是在尽头边徘徊,何如不写?所以金庸在《鹿鼎记》之后,就停止了武侠小说的创作,大抵以后也不会再写了。所以,《鹿鼎记》可以视为金庸创作的最高峰、最顶点。
先引进金庸小说中的话,见于《神雕侠侣》。杨过在独孤求败的故居之中,所发现的留言:“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紫薇软剑,三十岁以前所用。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以前持之横行天下。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独孤求败的留言,写的是武功渐进之道,也是小说创作上的渐进之道。
金庸以前的作品,是凌厉刚猛之剑,是软剑,是重剑,是草木竹石皆可为剑,虽然已足以横行天下,但到了《鹿鼎记》,才是真正到达“无剑胜有剑”的境地。只要有剑,就一定有招,就一定有破绽。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已一再强调这一点说的虽然是武学上的道理,但也是任何艺术创作上的道理。这番道理,是“独孤九式”中的要旨--(又是“独孤”,金庸在小说创作上没有敌手,想来心里很寂寞没有了“敌强我欲强”的刺激,如果有,在《鹿鼎记》之后,可以有另一个高峰出现?)《鹿鼎记》已经完全是“无剑胜有剑”的境地。
《鹿鼎记》甚至不是武侠小说,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才是武侠小说的最高境界。
所有武侠小说,全写英雄,但《鹿鼎记》的主角,不是英雄,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和你我一样,和普天下人一样。所有武侠小说的主角,都是武功超群,都有一个从武功低微到武功高超的过程,但是,《鹿鼎记》的主角却一直不会武功。金庸在创作《鹿鼎记》之初,可能还未曾准备这样写,韦小宝遇到不少高手,有不少际遇,只要笔锋一转,就可以是韦小宝成为武林高手。但金庸终于进入了“无剑胜有剑”的境界,韦小宝只学会了一门逃跑的功夫,一直不会武功,创自有武侠小说以来未有之奇。
所有武侠小说的主角,都是超人,可以用各种道德规范来衡量,只有《鹿鼎记》的主角不是,是一个普通人,经不起道德标准的秤衡。但是谁也不能责怪他。谁要责怪他,请先用道德规范秤衡自己。耶稣基督曾说:你们之间谁没有罪的,就可以拿石头掷他!
《鹿鼎记》中,金庸将虚构和历史人物混为一体,历史在金庸的笔下,要圆就圆,要方就方,随心所欲,无不如意。可以一本正经叙述史实,也可以随便开历史玩笑,可以史实俱在,不容置辩;也可以子虚乌有,纯属游戏。
《鹿鼎记》写一个一无所长的人,因缘附会,一直向上攀升的过程。但仔细看下来这个人又决不是一无所长,而是全身皆是本领。他的本领,人人皆有,与生俱来,只不过有的人不敢做,不屑做,不会做,不能做,而韦小宝都做了,无所顾忌,不以为错,所以他成功了。从撒石灰迷人眼,遭茅十八痛打开始,韦小宝没有认过错,他坚决照他自己认为该做的去做。这是金庸在《鹿鼎记》中表现的新观念,突破了一切清规戒律,将人性彻底解放,个体得到了肯定。甚至在男女关系的观念上,也释放得彻底之极,韦小宝一共娶了七个妻子之多。
反英雄,反传统,反束缚,《鹿鼎记》可以说是一部“反书”。宣人性,宣自我,宣独立,宣快乐,《鹿鼎记》又不折不扣,是一部“正书”。
《笑傲江湖》之后,金庸创作了《鹿鼎记》。《鹿鼎记》是金庸最后一部小说。
在《鹿鼎记》之后,饮宴闲谈之间,常有熟捻或陌生的人问金庸:“你为什么不写了?” 在金庸未及回答之前,总不厌冒昧,抢着回答:“因为他写不出来了!”如是数十次之后,金庸也感叹:“真的写不出来了!”任何事物,皆有一个尽头,理论上来说,甚至宇宙也有尽头。小说创作也不能例外到了尽头,再想前进,实在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再写出来,还是在尽头边徘徊,何如不写?所以金庸在《鹿鼎记》之后,就停止了武侠小说的创作,大抵以后也不会再写了。所以,《鹿鼎记》可以视为金庸创作的最高峰、最顶点。
先引进金庸小说中的话,见于《神雕侠侣》。杨过在独孤求败的故居之中,所发现的留言:“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紫薇软剑,三十岁以前所用。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以前持之横行天下。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独孤求败的留言,写的是武功渐进之道,也是小说创作上的渐进之道。
金庸以前的作品,是凌厉刚猛之剑,是软剑,是重剑,是草木竹石皆可为剑,虽然已足以横行天下,但到了《鹿鼎记》,才是真正到达“无剑胜有剑”的境地。只要有剑,就一定有招,就一定有破绽。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已一再强调这一点说的虽然是武学上的道理,但也是任何艺术创作上的道理。这番道理,是“独孤九式”中的要旨--(又是“独孤”,金庸在小说创作上没有敌手,想来心里很寂寞没有了“敌强我欲强”的刺激,如果有,在《鹿鼎记》之后,可以有另一个高峰出现?)《鹿鼎记》已经完全是“无剑胜有剑”的境地。
《鹿鼎记》甚至不是武侠小说,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才是武侠小说的最高境界。
所有武侠小说,全写英雄,但《鹿鼎记》的主角,不是英雄,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和你我一样,和普天下人一样。所有武侠小说的主角,都是武功超群,都有一个从武功低微到武功高超的过程,但是,《鹿鼎记》的主角却一直不会武功。金庸在创作《鹿鼎记》之初,可能还未曾准备这样写,韦小宝遇到不少高手,有不少际遇,只要笔锋一转,就可以是韦小宝成为武林高手。但金庸终于进入了“无剑胜有剑”的境界,韦小宝只学会了一门逃跑的功夫,一直不会武功,创自有武侠小说以来未有之奇。
所有武侠小说的主角,都是超人,可以用各种道德规范来衡量,只有《鹿鼎记》的主角不是,是一个普通人,经不起道德标准的秤衡。但是谁也不能责怪他。谁要责怪他,请先用道德规范秤衡自己。耶稣基督曾说:你们之间谁没有罪的,就可以拿石头掷他!
《鹿鼎记》中,金庸将虚构和历史人物混为一体,历史在金庸的笔下,要圆就圆,要方就方,随心所欲,无不如意。可以一本正经叙述史实,也可以随便开历史玩笑,可以史实俱在,不容置辩;也可以子虚乌有,纯属游戏。
《鹿鼎记》写一个一无所长的人,因缘附会,一直向上攀升的过程。但仔细看下来这个人又决不是一无所长,而是全身皆是本领。他的本领,人人皆有,与生俱来,只不过有的人不敢做,不屑做,不会做,不能做,而韦小宝都做了,无所顾忌,不以为错,所以他成功了。从撒石灰迷人眼,遭茅十八痛打开始,韦小宝没有认过错,他坚决照他自己认为该做的去做。这是金庸在《鹿鼎记》中表现的新观念,突破了一切清规戒律,将人性彻底解放,个体得到了肯定。甚至在男女关系的观念上,也释放得彻底之极,韦小宝一共娶了七个妻子之多。
反英雄,反传统,反束缚,《鹿鼎记》可以说是一部“反书”。宣人性,宣自我,宣独立,宣快乐,《鹿鼎记》又不折不扣,是一部“正书”。
“神龙教”是“星宿派”的进一步,是“朝阳神教”的进一步。影子是中国大陆当时的政局,隐喻文学到这一地步,已是登峰造极。
阅读(7923)┊ 评论(0)
消灭零回复,立刻抢沙发:)
共有0篇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