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过之我见
2013-05-24 23:09:49 发表
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神雕侠侣》杨过赏析
画楼清歌/文
金庸大师笔下的武侠传奇人物性情迥异、各有千秋,以其铿锵大气的文笔再现各路英雄豪杰栩栩如生的人生历程。其间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读来更是令人或抚掌欣然,或唏嘘潸然。在其书写的十五部武侠巨作中,“射雕三部曲”无疑是一个亮点。而其中心人物,无论是侠肝义胆的乔峰,还是武功卓然的张无忌,抑或是正邪兼备的杨过,都令读者耳目一新。
在此,主要对《神雕侠侣》中杨过这一人物形象做一浅析。
杨过,字改之,其名由郭靖、黄蓉夫妇所取,源自《左传·宣公二年》中“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其父杨康,卖主求荣之小人一名;其母穆念慈,贤惠本分村姑一位。鉴于杨过其人,诸多名师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统一观点却是他“亦正亦邪”的古怪性情。而若剖析杨过一生,不难发现,其实这正是一顽劣儿童的成长史。
一、世事一场大梦,人间几度新凉——杨过的出身与童年
杨过父亲杨康,原是杨铁心与包惜弱之子,后为完颜洪烈收养,位尊小王爷。自小养尊处优,争强好胜,形成偏执刚愎的性格,以致于后来走上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杨过自出生便注定了他要承受世俗眼光中“父过子袭”的命运,杨康不经意间留给儿子的精神遗产便是一种沉重的负荷,从此注定了他的孤苦——杨康先他出世而去,穆念慈抚养其十余年后也阖然长逝,唯余杨过孤儿一人浪荡江湖,成了“大逆不道”的街头无赖混混一名。
直到遇上父亲生前结拜兄弟郭靖,为其送至全真教学武。不料,又被其师变相虐待,最终不堪辱罚,伺机逃走。幸亏古墓婆婆搭救,大发慈悲,将其带回古墓派——由此,开始了他与小龙女荡气回肠的情感纠葛。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正是至今现实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那些自小出身凄凉的孩童,尤其是在一个单亲家庭,无形中使孩子形成了自卑自负、顽劣固执、倔强叛逆的性情,由于“人家都有,唯我没有”的严重不平衡心理,致其看待世界的眼光也在不知不觉中夹杂了仇视的色彩。这于杨过身上“死不悔改”、“又硬又犟又古怪”的性子,不难理解其正是由打小缺乏应有的关爱与温暖所致。
这也是对杨过童年性情的养成一个简单的断论吧。
二、一见杨过误终身——少年杨过的“红颜”们
金庸笔下的“美女”们可谓让无数男士着实养了一次眼。无论是蕙质兰心的阿朱、乖僻邪肆的阿紫、敢爱敢恨的赵敏、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王语嫣……都足以令人眼前一亮,顿觉秀色可餐。
而在《神雕》中,杨过身边的红颜更是对其一往情深,一片痴情,苍天可鉴。绝情执着的郭芙、温婉可人的程英、秀丽端庄的公孙绿萼、聪慧伶俐的郭襄,还有陆无双、完颜萍……而在“过尽千帆皆不是”之后,杨过才逐渐意识到,自己“钟情”的那个人,原来是朝夕共处的“姑姑”。这份情愫朦朦胧胧,在他还没觉察到之前早已悄悄在心底深处萌芽。
当小龙女要将自己和李莫愁师徒禁锢于古墓时,“杨过越听越是心凉,垂泪道:‘姑姑,我死活都要跟着你’”,并“奔上去抱住她,哭道:‘姑姑,我若不能跟你一起,一生一世不会快乐。’”书中对杨过十六岁时的情形这样描述:“身材渐高,喉音渐粗,已是个俊秀少年,非复初入古墓时的孩童模样,但小龙女和他相处惯了,仍当他孩童对待。杨过对师父越来越是敬重。两年之间,竟无一事违逆师意。”后来,就像杨过的断臂让许多女孩心痛不已一样,小龙女的意外失身让许多男士扼腕叹息,大骂尹志平禽兽。小龙女倍感无颜面见“过儿”,便违心撂了狠话,称不再与之相见。而对男女之情尚处于朦胧无知阶段的杨过,对于小龙女的离去,只能是“不知所措,眼见她白衣的背影渐渐远去,终于在山道转角处隐没,不禁悲从中来,伏地大哭。
画楼清歌/文
金庸大师笔下的武侠传奇人物性情迥异、各有千秋,以其铿锵大气的文笔再现各路英雄豪杰栩栩如生的人生历程。其间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读来更是令人或抚掌欣然,或唏嘘潸然。在其书写的十五部武侠巨作中,“射雕三部曲”无疑是一个亮点。而其中心人物,无论是侠肝义胆的乔峰,还是武功卓然的张无忌,抑或是正邪兼备的杨过,都令读者耳目一新。
在此,主要对《神雕侠侣》中杨过这一人物形象做一浅析。
杨过,字改之,其名由郭靖、黄蓉夫妇所取,源自《左传·宣公二年》中“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其父杨康,卖主求荣之小人一名;其母穆念慈,贤惠本分村姑一位。鉴于杨过其人,诸多名师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统一观点却是他“亦正亦邪”的古怪性情。而若剖析杨过一生,不难发现,其实这正是一顽劣儿童的成长史。
一、世事一场大梦,人间几度新凉——杨过的出身与童年
杨过父亲杨康,原是杨铁心与包惜弱之子,后为完颜洪烈收养,位尊小王爷。自小养尊处优,争强好胜,形成偏执刚愎的性格,以致于后来走上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杨过自出生便注定了他要承受世俗眼光中“父过子袭”的命运,杨康不经意间留给儿子的精神遗产便是一种沉重的负荷,从此注定了他的孤苦——杨康先他出世而去,穆念慈抚养其十余年后也阖然长逝,唯余杨过孤儿一人浪荡江湖,成了“大逆不道”的街头无赖混混一名。
直到遇上父亲生前结拜兄弟郭靖,为其送至全真教学武。不料,又被其师变相虐待,最终不堪辱罚,伺机逃走。幸亏古墓婆婆搭救,大发慈悲,将其带回古墓派——由此,开始了他与小龙女荡气回肠的情感纠葛。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正是至今现实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那些自小出身凄凉的孩童,尤其是在一个单亲家庭,无形中使孩子形成了自卑自负、顽劣固执、倔强叛逆的性情,由于“人家都有,唯我没有”的严重不平衡心理,致其看待世界的眼光也在不知不觉中夹杂了仇视的色彩。这于杨过身上“死不悔改”、“又硬又犟又古怪”的性子,不难理解其正是由打小缺乏应有的关爱与温暖所致。
这也是对杨过童年性情的养成一个简单的断论吧。
二、一见杨过误终身——少年杨过的“红颜”们
金庸笔下的“美女”们可谓让无数男士着实养了一次眼。无论是蕙质兰心的阿朱、乖僻邪肆的阿紫、敢爱敢恨的赵敏、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王语嫣……都足以令人眼前一亮,顿觉秀色可餐。
而在《神雕》中,杨过身边的红颜更是对其一往情深,一片痴情,苍天可鉴。绝情执着的郭芙、温婉可人的程英、秀丽端庄的公孙绿萼、聪慧伶俐的郭襄,还有陆无双、完颜萍……而在“过尽千帆皆不是”之后,杨过才逐渐意识到,自己“钟情”的那个人,原来是朝夕共处的“姑姑”。这份情愫朦朦胧胧,在他还没觉察到之前早已悄悄在心底深处萌芽。
当小龙女要将自己和李莫愁师徒禁锢于古墓时,“杨过越听越是心凉,垂泪道:‘姑姑,我死活都要跟着你’”,并“奔上去抱住她,哭道:‘姑姑,我若不能跟你一起,一生一世不会快乐。’”书中对杨过十六岁时的情形这样描述:“身材渐高,喉音渐粗,已是个俊秀少年,非复初入古墓时的孩童模样,但小龙女和他相处惯了,仍当他孩童对待。杨过对师父越来越是敬重。两年之间,竟无一事违逆师意。”后来,就像杨过的断臂让许多女孩心痛不已一样,小龙女的意外失身让许多男士扼腕叹息,大骂尹志平禽兽。小龙女倍感无颜面见“过儿”,便违心撂了狠话,称不再与之相见。而对男女之情尚处于朦胧无知阶段的杨过,对于小龙女的离去,只能是“不知所措,眼见她白衣的背影渐渐远去,终于在山道转角处隐没,不禁悲从中来,伏地大哭。
左思右想,实不知如何得罪了师父,何以她神情如此特异,一时温柔缠绵,一时却又怨愤决绝?为什么说要做自己的‘妻子’,又不许叫她姑姑……”
他数年来与小龙女寸步不离,既如母子,又若姊弟,但却从没有往“夫妻”与“情爱”这方面去想。小龙女不明不白而去,只叫他肝肠欲断,伤心之余,几欲在山石上一头撞死。想来,这也便是青春期的杨过面对“男女感情”这件事上的茫然与无措了。
而杨过对陆无双的轻狂无忌,初遇完颜萍的情不自禁,一如我们少年之时每一次邂逅的悸动,来的那样真实和自然。“谁待我好,我就待谁好”这句质朴的话,就是少年时代的杨过最为恰当的诠释。如果说《笑傲》的政治江湖是中年人斤斤计较的心机,那《神雕》的儿女情长就是少年人血气方刚的青春。
三、半为浮生半美人——杨过情感之最终归宿
但凡是个正常人都晓得“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饮”的道理,更何况“始终单恋一枝花”的杨过。杨过与小龙女这一对神仙眷侣,可谓是经历千难万险,以其坚贞不渝的爱情,终于换回长相厮守的圆满。而单恋杨过的那些“红颜们”,可就没小龙女这般好的命了。
杨过是个知音解意的人,所以便先发制人,要与程英、陆无双二人义结金兰。书中写道:“程英心中一酸……但见陆无双低下了头,眼中含泪,忙道:‘咱两人有这么一位大哥,真是求之不得。’”两女的一片痴,杨过当然知道。虽然内心不免惆怅,但终不能拖泥带水。于是,留了一月便不辞而别。后来程、陆二女一同隐居杭州,大好年华,就此埋葬了在对杨过的思念中。
而公孙绿萼,在绝情谷中,只为杨过那一缕关切紧张的眼光,便想着“甘愿一死”了。
再说郭襄。
这是许多人一致认为痴恋杨过最“不得善终”的女孩。她初见杨过时,正是情窦初开的十五、六岁年纪,那时的杨过已经有三十六岁。但是成熟男人的风霜,每每是令小姑娘觉得好奇而又有吸引力的,杨过的俊美加上落寞的神情,已经令郭襄不知所往,再亲眼真见了群雄对他的顺服和拥戴,便简直是五体投地了。
有人说,杨过千不该万不该,在小姑娘生辰那天送天大的三个礼给她:
一是歼灭二千蒙古大兵;
二是火烧蒙古军粮;
三是送了达尔巴去揭穿霍都王子想当丐帮帮主的好计。
这三个无与伦比的大礼物,足以令郭襄回味一辈子的了。奈何杨过心里眼里只有“龙儿”一人,郭襄已获此“殊荣”,日后还怎会轻易对其他追求者青眼有加呢?于是,《神雕》结尾这样写道:
“郭襄回过头来,见张君宝头上伤口兀自汩汩流血,于是从怀中取出手帕,替他包扎。张君宝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谢,只见郭襄眼中泪光莹莹,心下大为奇怪,不知她为什么伤心,道谢的言辞竟说不出来。
却听得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啊啊而呜,郭襄再也忍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数年的江湖漂泊,几番生死激荡,杨过逐渐明白:世界上最锋利的神兵,不是玄铁重剑,不是显赫声名,却是心爱之人远去的刹那匆匆留下的水雾般凄美的背影。
十六年后,在此相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杨过之“痴”,在历经十六载春秋的洗礼中,始终没有改变分毫。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谎言,支撑了杨过十六年的精神殿堂。十六年间,他隐退威震天下的大侠之名,终日孤影茕茕,身畔只有一只相伴的大雕。
而就是这样寂寞难捱的十六年,换回了他一生挚爱——他的“龙儿”一直在绝情谷底等他,二人终得重逢,流光容易把人抛,不变的,依然是那份铭刻于心、甘愿用生命去守护的情爱。
他数年来与小龙女寸步不离,既如母子,又若姊弟,但却从没有往“夫妻”与“情爱”这方面去想。小龙女不明不白而去,只叫他肝肠欲断,伤心之余,几欲在山石上一头撞死。想来,这也便是青春期的杨过面对“男女感情”这件事上的茫然与无措了。
而杨过对陆无双的轻狂无忌,初遇完颜萍的情不自禁,一如我们少年之时每一次邂逅的悸动,来的那样真实和自然。“谁待我好,我就待谁好”这句质朴的话,就是少年时代的杨过最为恰当的诠释。如果说《笑傲》的政治江湖是中年人斤斤计较的心机,那《神雕》的儿女情长就是少年人血气方刚的青春。
三、半为浮生半美人——杨过情感之最终归宿
但凡是个正常人都晓得“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饮”的道理,更何况“始终单恋一枝花”的杨过。杨过与小龙女这一对神仙眷侣,可谓是经历千难万险,以其坚贞不渝的爱情,终于换回长相厮守的圆满。而单恋杨过的那些“红颜们”,可就没小龙女这般好的命了。
杨过是个知音解意的人,所以便先发制人,要与程英、陆无双二人义结金兰。书中写道:“程英心中一酸……但见陆无双低下了头,眼中含泪,忙道:‘咱两人有这么一位大哥,真是求之不得。’”两女的一片痴,杨过当然知道。虽然内心不免惆怅,但终不能拖泥带水。于是,留了一月便不辞而别。后来程、陆二女一同隐居杭州,大好年华,就此埋葬了在对杨过的思念中。
而公孙绿萼,在绝情谷中,只为杨过那一缕关切紧张的眼光,便想着“甘愿一死”了。
再说郭襄。
这是许多人一致认为痴恋杨过最“不得善终”的女孩。她初见杨过时,正是情窦初开的十五、六岁年纪,那时的杨过已经有三十六岁。但是成熟男人的风霜,每每是令小姑娘觉得好奇而又有吸引力的,杨过的俊美加上落寞的神情,已经令郭襄不知所往,再亲眼真见了群雄对他的顺服和拥戴,便简直是五体投地了。
有人说,杨过千不该万不该,在小姑娘生辰那天送天大的三个礼给她:
一是歼灭二千蒙古大兵;
二是火烧蒙古军粮;
三是送了达尔巴去揭穿霍都王子想当丐帮帮主的好计。
这三个无与伦比的大礼物,足以令郭襄回味一辈子的了。奈何杨过心里眼里只有“龙儿”一人,郭襄已获此“殊荣”,日后还怎会轻易对其他追求者青眼有加呢?于是,《神雕》结尾这样写道:
“郭襄回过头来,见张君宝头上伤口兀自汩汩流血,于是从怀中取出手帕,替他包扎。张君宝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谢,只见郭襄眼中泪光莹莹,心下大为奇怪,不知她为什么伤心,道谢的言辞竟说不出来。
却听得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啊啊而呜,郭襄再也忍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数年的江湖漂泊,几番生死激荡,杨过逐渐明白:世界上最锋利的神兵,不是玄铁重剑,不是显赫声名,却是心爱之人远去的刹那匆匆留下的水雾般凄美的背影。
十六年后,在此相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杨过之“痴”,在历经十六载春秋的洗礼中,始终没有改变分毫。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谎言,支撑了杨过十六年的精神殿堂。十六年间,他隐退威震天下的大侠之名,终日孤影茕茕,身畔只有一只相伴的大雕。
而就是这样寂寞难捱的十六年,换回了他一生挚爱——他的“龙儿”一直在绝情谷底等他,二人终得重逢,流光容易把人抛,不变的,依然是那份铭刻于心、甘愿用生命去守护的情爱。
这也便是已过而立之年,对世界、世人、感情、爱恨、恩怨等诸多纷扰有了自己的决断,并能以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男人”形象,唤来自我回归的杨过了吧。
完。
2013.2.5 晚
完。
2013.2.5 晚
阅读(8301)┊ 评论(0)
消灭零回复,立刻抢沙发:)
共有0篇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