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开岭《向儿童学习》
2014-02-05 16:23:23 发表
偶然间读到一篇王开岭写的随笔,才发现我们那些自以为是的成熟却是比不上儿童的天真的,正如他所说,“诗人把最伟大的童年时代献给了世界。”童年是我们这一生中最美的时刻,只是它在我们不经意间溜走了。 那个怎么做梦都不过分的季节,那个深信梦想可以成真的年代,可对于现在的我们,可能会认为那是幼稚的,傻气的,甚至是不堪入目的,可那时的天真、善良,诚实却是美好的,不是吗?
“儿童的美德和智慧,常被成人粗糙的双目所忽视,常被不以为然的当废电池一样地扔进岁月的纸篓里,人从生命之树进入文明社会的罐头。”是的,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渐渐用成年人的眼光来对待每件事情,因为成习惯,自然而然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儿童,只把孩子当做“不及格、非正式、未成型、待加工”的生命类型来给予指导,甚至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来控制儿童,把儿童的天真被未来的预想所扼杀,而最难过的是我们偏偏不知道,认为理所应当,真的是习惯成自然。
想想看,当我们在面对有动物被虐杀,我们正在犹豫不决时,孩子却是最先动容的,着急的甚至拉着你的手让你替他制止;当我们在疾驰的车上考虑要不要把垃圾扔到车窗外时,你的孩子已经准备好一个小袋子,让你扔到袋子里;当你随手将垃圾扔到地上,你的孩子是不是已经捡起他跑向垃圾筒;我们成熟了,所以基本善恶也分不清了。
所以王开岭提出向儿童学习,德国作家凯斯特纳在《开学致辞》中写道:“只有长大成人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假如老师装作知晓一切的人。你们要宽恕,但不要相信她。成年人啊,如果不懂就问你的孩子们!”多么意外的忠告,如今有谁会问孩子问题呢?这很困难,如果你让成年人请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他们是很乐意求教的。
人始终要成熟,要成长,这一点谁也无法改变,但成熟并不意味着你要放弃以往的童心。有时肉体扩张了,年轮添加了,社会经验多了,却渐渐少了份童心,少了天真,少了诚实,我们被世俗经验所束缚,学会了虚伪、欺骗。有些真假,有些善恶也变得无所谓了,于是我们终于成熟了,终于不再与傻气为伍,真正的“精明”了。
“精明”的人,为了与天真彻底的一刀两断,用成熟和世俗的规则来伪装自己,他们称天真为傻气,称纯真为幼稚,他们咬牙切齿的,采用极端的方式来面对自己童年的幼稚,他们认为这样做就与傻断绝了关系,可是这是天大的错误,巨大的荒谬!一个没有童心的人,他的心也变冷了,然后开始冷漠,开始视而不见,开始以钱为本了,所以即使小悦悦倒在地上,十八个路人选择了漠视,他们也从没问过孩子吧!
现在很流行“厚黑学”,他宣扬脸皮要厚如城墙,心要黑的如煤炭,我们无法说它对错,因为它的确是现在中国人的处事知道,现实让我们必须学会它,没有它你便在社会上活下去,记得有一句话最深刻,“别人帮你那是情分,别人不帮你那是本分”,在这样的现实中,有些东西我们不得不割舍,我们不得不以厚黑为本钱,褪去了天真。就像一个懵懂的天使,不断地掏出衣兜里的宝石,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我们的童心便被这厚黑学黑了。
一直记得英国作家赫胥黎(Aldous Hnxley)的大困惑和他对世界所发出的提问:为什么?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们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为什么?为什么那么多少男少女刚走出校门心理就已僵冷?为什么?为什么那么多年轻的孩子在动脉硬化前四十年身心就麻木?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人类尚未苍老就失落了那一颗最可爱的童心……没了童心,你只剩下了世俗的规则,世俗的技巧,所有的事物在他们眼里成了公式化的东西。世纪菲尔丁通过他的《蝇王》再次警告: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
“儿童的美德和智慧,常被成人粗糙的双目所忽视,常被不以为然的当废电池一样地扔进岁月的纸篓里,人从生命之树进入文明社会的罐头。”是的,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渐渐用成年人的眼光来对待每件事情,因为成习惯,自然而然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儿童,只把孩子当做“不及格、非正式、未成型、待加工”的生命类型来给予指导,甚至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来控制儿童,把儿童的天真被未来的预想所扼杀,而最难过的是我们偏偏不知道,认为理所应当,真的是习惯成自然。
想想看,当我们在面对有动物被虐杀,我们正在犹豫不决时,孩子却是最先动容的,着急的甚至拉着你的手让你替他制止;当我们在疾驰的车上考虑要不要把垃圾扔到车窗外时,你的孩子已经准备好一个小袋子,让你扔到袋子里;当你随手将垃圾扔到地上,你的孩子是不是已经捡起他跑向垃圾筒;我们成熟了,所以基本善恶也分不清了。
所以王开岭提出向儿童学习,德国作家凯斯特纳在《开学致辞》中写道:“只有长大成人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假如老师装作知晓一切的人。你们要宽恕,但不要相信她。成年人啊,如果不懂就问你的孩子们!”多么意外的忠告,如今有谁会问孩子问题呢?这很困难,如果你让成年人请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他们是很乐意求教的。
人始终要成熟,要成长,这一点谁也无法改变,但成熟并不意味着你要放弃以往的童心。有时肉体扩张了,年轮添加了,社会经验多了,却渐渐少了份童心,少了天真,少了诚实,我们被世俗经验所束缚,学会了虚伪、欺骗。有些真假,有些善恶也变得无所谓了,于是我们终于成熟了,终于不再与傻气为伍,真正的“精明”了。
“精明”的人,为了与天真彻底的一刀两断,用成熟和世俗的规则来伪装自己,他们称天真为傻气,称纯真为幼稚,他们咬牙切齿的,采用极端的方式来面对自己童年的幼稚,他们认为这样做就与傻断绝了关系,可是这是天大的错误,巨大的荒谬!一个没有童心的人,他的心也变冷了,然后开始冷漠,开始视而不见,开始以钱为本了,所以即使小悦悦倒在地上,十八个路人选择了漠视,他们也从没问过孩子吧!
现在很流行“厚黑学”,他宣扬脸皮要厚如城墙,心要黑的如煤炭,我们无法说它对错,因为它的确是现在中国人的处事知道,现实让我们必须学会它,没有它你便在社会上活下去,记得有一句话最深刻,“别人帮你那是情分,别人不帮你那是本分”,在这样的现实中,有些东西我们不得不割舍,我们不得不以厚黑为本钱,褪去了天真。就像一个懵懂的天使,不断地掏出衣兜里的宝石,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我们的童心便被这厚黑学黑了。
一直记得英国作家赫胥黎(Aldous Hnxley)的大困惑和他对世界所发出的提问:为什么?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们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为什么?为什么那么多少男少女刚走出校门心理就已僵冷?为什么?为什么那么多年轻的孩子在动脉硬化前四十年身心就麻木?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人类尚未苍老就失落了那一颗最可爱的童心……没了童心,你只剩下了世俗的规则,世俗的技巧,所有的事物在他们眼里成了公式化的东西。世纪菲尔丁通过他的《蝇王》再次警告: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
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是真正的沉沦。此刻,我们应该发出最后的警告:人类的童年正在缩短。不仅枪械、毒品入侵了孩提王国,而且堂皇的“科技”也在吞并人生的黎明,孩子已变成电脑的附件和善于算计的机器。机器一直运行着,总有一天会坏掉,所以人类的末路也来了,没有童年的人,他们如傀儡般被世俗的线操纵着,跳着一样地舞蹈,那是怎样的无趣又无聊,随后便
“上世纪末和这世纪初的儿童,其生活生命状态和我的童年时期完全不同。家长过早地给孩子们灌输知识,灌输竞争意识,他们也过早地进入电脑世界和其他机器世界。而电脑和机器愈来愈复杂,孩子们的头脑也随之过早地复杂。于是,孩子们入学前,几乎成了电脑的附件。进入小学之后,为了积累优异成绩,为了准备考上好中学、好大学更是承受无穷尽的精神压力。这种状态,使孩子们过早地失乐园,即童年时代过早地消逝。”家长的焦虑和给孩子的压力透露出的信息仍然是“生存竞争”的信息。人类童年的缩短,其原因首先是世界从意识形态时代进入经济时代(即全球化时代)之后,生存竞争空前激烈,从国家到个人,皆面临着被淘汰的威胁。这种势态与心态,反映在教育上,便是人为地拔高孩子,让他们从童年时期就充满竞争意识,进入竞争状态,家长和老师为了“光辉前途”的动机,便拼命给孩子加油、加码、加重负担。超负荷的压力使孩子过早的学会应对竞争,想想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他们原本的善良被竞争意识代替,甚至产生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本该纯真的童年时代被无情的扼杀,那是不可预想的一种可怕的怪现象。
所以他们从生命走向了带有罐头味的人,现实是无奈的,逼着我们去改变,可是无论怎么改变,请保留一点童心,这也便是好的。
“上世纪末和这世纪初的儿童,其生活生命状态和我的童年时期完全不同。家长过早地给孩子们灌输知识,灌输竞争意识,他们也过早地进入电脑世界和其他机器世界。而电脑和机器愈来愈复杂,孩子们的头脑也随之过早地复杂。于是,孩子们入学前,几乎成了电脑的附件。进入小学之后,为了积累优异成绩,为了准备考上好中学、好大学更是承受无穷尽的精神压力。这种状态,使孩子们过早地失乐园,即童年时代过早地消逝。”家长的焦虑和给孩子的压力透露出的信息仍然是“生存竞争”的信息。人类童年的缩短,其原因首先是世界从意识形态时代进入经济时代(即全球化时代)之后,生存竞争空前激烈,从国家到个人,皆面临着被淘汰的威胁。这种势态与心态,反映在教育上,便是人为地拔高孩子,让他们从童年时期就充满竞争意识,进入竞争状态,家长和老师为了“光辉前途”的动机,便拼命给孩子加油、加码、加重负担。超负荷的压力使孩子过早的学会应对竞争,想想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他们原本的善良被竞争意识代替,甚至产生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本该纯真的童年时代被无情的扼杀,那是不可预想的一种可怕的怪现象。
所以他们从生命走向了带有罐头味的人,现实是无奈的,逼着我们去改变,可是无论怎么改变,请保留一点童心,这也便是好的。
阅读(7186)┊ 评论(0)
后一篇:过去没有如果,有的只是现在
消灭零回复,立刻抢沙发:)
共有0篇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