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杂谈
2014-09-08 10:56:52 发表
一直以来,自己写东西,不论篇幅长短,总是喜欢先写在笔记本上,而不是直接对着电脑屏幕,用四四方方的键盘敲打出冷硬的铅字。以来,自己没有那种文不加点、援笔立就的敏捷才思;二来,自己总觉得自己用笔在纸上写出来的字,远比用键盘敲打的字来得更有温度,也更真实。
算来大概,自己已有整整半个学期没有安安心心写过字了。放假回家,抽出一直伴随自己的笔记本,竟有恋人阔别重逢的感觉,亲切而又热烈。翻开笔记本,就一下子翻到了“北城以北”,这是一篇只有题目,而没有内容的文章。
我记得的是,这个题目是我高考后的那个暑假想到的。那时的自己,写了好几次,总觉得不满意,写一次撕一次。其中一次写了满满四、五页,终究还是不满意。撕掉又下不去这个手,于是就拿订书机将这几页钉了起来。在新的空白页,依旧写下了这个题目,并且留了八页的空白。这就好比买一间几十平米的房子,只为了种下一粒不知何时才能萌发的种子。那样的状态,总觉得萌发遥遥无期。
记不得听谁说过一句话,说的是,“上一代人写作靠经历,这一代人写作靠幻想”。听起来似乎不押韵的一句话,我不敢说百分百,至少有百分八、九十,针砭了当代写作人的痛处。上一代人大部分人成为国学大师或取得某些殊荣亦即年岁长大后,方才臻至出书百卷。而如今则不然。一个年纪轻轻,甚至稚气未脱的年青人,已然著作等身。这大概就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吧。至少这能激励更多的人去写作,水准高低暂且不论,有这么多人在写作,总算是莫大的安慰吧。至于为什么我的“北城以北”迟迟未写出来(好比怀胎经月的孕妇,迟迟未见喜),我想来,大概是我经历不多,幻想不够。既然无法可施,只好顺其自然,权当宽慰。
我不知道“矫情”二字何时流行于网络,我记得我是高一才知道这个词的。后来许是自己闲得发慌,去网上搜索了一下这一词的意思。答案是丰富的,诸如“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等等不一而足。《辞海》里的释义是“故意控制情感,故作冷静”,倒是很出乎我的意料。
没有突如其来的爱情,同样也没有突如其来的矫情。爱情,总是需要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来精心培养的。矫情也是。它也是需要一段时间,来对某个人的状态下定论,矫情或者是不矫情。而一次、两次,甚至三次都不足以作为用来下定论的依据的。因此,矫情是有时效性的,而且对我个人来说,这样的时效性还有点特别。
按照我的想法(暂且不论对错),大部分人对待矫情的态度是这样的:好奇——反感——习惯——麻木。而我的态度却是这样的:皱眉——反感——厌恶——更加厌恶。就好像藏起来的苦酒,越是陈年,越是苦涩,越是厌恶。最厌恶的就是QQ空间的绝大部分日志。我觉得,写这样日志的人已然是讨嫌的小丑,而那些转发的人,难道不是小丑操纵下的木偶?
写着写着,越发觉得自己成了像鲁迅先生那样的愤青,倘若此处加上句“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会更加贴近吧。
翻翻以前写的一些东西,竟忽然觉得《辞海》中对“矫情”的释义,倒是蛮符合我。原来,自己何尝不是一个矫情的人?正如《断章》所云,“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都只因自己身在局中,所以对一些事情看得便不如局外人来得通透,而一段时间后抽身出来,反观之,那样的感受,到底是无法言说的。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算来大概,自己已有整整半个学期没有安安心心写过字了。放假回家,抽出一直伴随自己的笔记本,竟有恋人阔别重逢的感觉,亲切而又热烈。翻开笔记本,就一下子翻到了“北城以北”,这是一篇只有题目,而没有内容的文章。
我记得的是,这个题目是我高考后的那个暑假想到的。那时的自己,写了好几次,总觉得不满意,写一次撕一次。其中一次写了满满四、五页,终究还是不满意。撕掉又下不去这个手,于是就拿订书机将这几页钉了起来。在新的空白页,依旧写下了这个题目,并且留了八页的空白。这就好比买一间几十平米的房子,只为了种下一粒不知何时才能萌发的种子。那样的状态,总觉得萌发遥遥无期。
记不得听谁说过一句话,说的是,“上一代人写作靠经历,这一代人写作靠幻想”。听起来似乎不押韵的一句话,我不敢说百分百,至少有百分八、九十,针砭了当代写作人的痛处。上一代人大部分人成为国学大师或取得某些殊荣亦即年岁长大后,方才臻至出书百卷。而如今则不然。一个年纪轻轻,甚至稚气未脱的年青人,已然著作等身。这大概就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吧。至少这能激励更多的人去写作,水准高低暂且不论,有这么多人在写作,总算是莫大的安慰吧。至于为什么我的“北城以北”迟迟未写出来(好比怀胎经月的孕妇,迟迟未见喜),我想来,大概是我经历不多,幻想不够。既然无法可施,只好顺其自然,权当宽慰。
我不知道“矫情”二字何时流行于网络,我记得我是高一才知道这个词的。后来许是自己闲得发慌,去网上搜索了一下这一词的意思。答案是丰富的,诸如“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等等不一而足。《辞海》里的释义是“故意控制情感,故作冷静”,倒是很出乎我的意料。
没有突如其来的爱情,同样也没有突如其来的矫情。爱情,总是需要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来精心培养的。矫情也是。它也是需要一段时间,来对某个人的状态下定论,矫情或者是不矫情。而一次、两次,甚至三次都不足以作为用来下定论的依据的。因此,矫情是有时效性的,而且对我个人来说,这样的时效性还有点特别。
按照我的想法(暂且不论对错),大部分人对待矫情的态度是这样的:好奇——反感——习惯——麻木。而我的态度却是这样的:皱眉——反感——厌恶——更加厌恶。就好像藏起来的苦酒,越是陈年,越是苦涩,越是厌恶。最厌恶的就是QQ空间的绝大部分日志。我觉得,写这样日志的人已然是讨嫌的小丑,而那些转发的人,难道不是小丑操纵下的木偶?
写着写着,越发觉得自己成了像鲁迅先生那样的愤青,倘若此处加上句“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会更加贴近吧。
翻翻以前写的一些东西,竟忽然觉得《辞海》中对“矫情”的释义,倒是蛮符合我。原来,自己何尝不是一个矫情的人?正如《断章》所云,“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都只因自己身在局中,所以对一些事情看得便不如局外人来得通透,而一段时间后抽身出来,反观之,那样的感受,到底是无法言说的。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这首诗出自《诗经·卫风》,题目为《芄兰》。大意是讲一个幼稚的童子虽然佩戴了成年男子的饰物,但行为举止依旧不成熟,惹得姑娘恼怒。
从诗中的童子身上,我看到了最触动我的是“虚荣”二字。指爱慕荣华、贪图富贵这样含义的“虚荣”,已经屡见不鲜。“某某某为某某某几亿身家身入豪门”这样拙劣的闹剧几乎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层出不穷。但我要讲的“虚荣”则不是这个含义。
说一个自己故事吧。最开始自己开通博客,发了几篇博文,获得了不错的点击量后,自己又马不停蹄写出几篇再发到博客上面去,就是为了获取较高的点击量,而自己嘴上说着“我要的是真正会阅读文字的读者,而非仅仅是一个数字的增加”。那样的状态,好似一个偷吃禁果而不为人所知的和尚,表面上依然一副道貌岸然、莫测高深的高僧形象。那时的自己,像极了《芄兰》中的童子,以几篇博客作为自己的“觿”、“韘”,故作一副“容兮遂兮”宠辱不惊的样子,却不知自己和真正的文字这样的“姑娘”渐行渐远。后来惊觉自己仿佛成了一个拙劣的艺人,每天想的便是思考出低俗的把戏来取悦观众。这样的想法有如醍醐灌顶,自己有所悟,才慢慢回归正轨。
我想,喜欢文字的人,应该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安安静静看完一篇文章后,哪怕一言不发,不做评价,轻触返回键,都远比通篇一字未读,直接点喜欢或者赞来得更让人踏实。写东西的人,之所以写东西,一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达欲,二是为了寻求知音。俗话说,人生但得一知音足矣。因此,知音是十分稀罕的,甚至好比镜中花,水中月。写东西的人并未奢求某一次写完一篇文章后,即能有知音。他们寻求的是读者能够与之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这样一来,丢掉“觿”、“韘”,童子不用故作姿态,也能“容兮遂兮”地成熟,更讨“姑娘”的喜欢。
这样长篇累牍的废话,如果不以纸张作为媒介,而单纯通过嘴巴来直接表达,我是不认为自己有这样便给的口才的。但孔圣人说过,“君子纳于言敏于行”。说话这样的“言”既“纳”,写这样的“行”则应该“敏”,想来,我原来还是君子。
从诗中的童子身上,我看到了最触动我的是“虚荣”二字。指爱慕荣华、贪图富贵这样含义的“虚荣”,已经屡见不鲜。“某某某为某某某几亿身家身入豪门”这样拙劣的闹剧几乎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层出不穷。但我要讲的“虚荣”则不是这个含义。
说一个自己故事吧。最开始自己开通博客,发了几篇博文,获得了不错的点击量后,自己又马不停蹄写出几篇再发到博客上面去,就是为了获取较高的点击量,而自己嘴上说着“我要的是真正会阅读文字的读者,而非仅仅是一个数字的增加”。那样的状态,好似一个偷吃禁果而不为人所知的和尚,表面上依然一副道貌岸然、莫测高深的高僧形象。那时的自己,像极了《芄兰》中的童子,以几篇博客作为自己的“觿”、“韘”,故作一副“容兮遂兮”宠辱不惊的样子,却不知自己和真正的文字这样的“姑娘”渐行渐远。后来惊觉自己仿佛成了一个拙劣的艺人,每天想的便是思考出低俗的把戏来取悦观众。这样的想法有如醍醐灌顶,自己有所悟,才慢慢回归正轨。
我想,喜欢文字的人,应该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安安静静看完一篇文章后,哪怕一言不发,不做评价,轻触返回键,都远比通篇一字未读,直接点喜欢或者赞来得更让人踏实。写东西的人,之所以写东西,一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达欲,二是为了寻求知音。俗话说,人生但得一知音足矣。因此,知音是十分稀罕的,甚至好比镜中花,水中月。写东西的人并未奢求某一次写完一篇文章后,即能有知音。他们寻求的是读者能够与之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这样一来,丢掉“觿”、“韘”,童子不用故作姿态,也能“容兮遂兮”地成熟,更讨“姑娘”的喜欢。
这样长篇累牍的废话,如果不以纸张作为媒介,而单纯通过嘴巴来直接表达,我是不认为自己有这样便给的口才的。但孔圣人说过,“君子纳于言敏于行”。说话这样的“言”既“纳”,写这样的“行”则应该“敏”,想来,我原来还是君子。
阅读(3401)┊ 评论(2)
后一篇:诗词几首一
对该博文的评论(2条)
一直的想法都是纸张写出来的情感远胜于键盘直接敲打出来的东西。很难得,还有人写东西是和我一样以纸张为媒介,而不是直接敲打出来。冰冷的键盘是体现不出来一个人的心思的,总觉得经过纸笔的东西更会有感情些。
是的,看着笔尖一个一个蹦出来的字,每个字都是那么有温度,包含着自己的情感。写完了,心情无比的喜悦、宁静。这就是文字带给我们的快乐。
共有2篇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