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男人与男孩……
啊!
2010-12-03 01:08:27 发表
这几天一直没留评,也没看评论区,今天竟然看到回复了,还是那么详细的回复,让我一阵激动\(≧▽≦)/
那我就一次性把想说的说个够,憋了这么多天,也该墨迹两句了。
话说算是缘分吧,偶尔打开耽美页面,看到新书入库,就喜欢上了这个文名。在连城花里胡哨的文名里,我一直在找这种清澈的文名,因为我喜欢平淡的文风,干净的文笔,较为生活的小说。
这篇小说让我刚开始读就有种亲切感,因为语言实在是和我们平时说的话太像了,你是不是和我一个地儿的啊?嘿嘿……
建议的话,只是对你说的性格刻画有些想法,其实你可以在生活中找人物原型来描写。那样在描述一件事,或者一个表情的时候,理所当然就能联想到这个人在这种情况下会如何表达。像是鲁迅在描写人物的时候都从现实生活中找影子,更不要说阅历不够丰富的我们了。
不过我觉得安勇的性格描写得还不错,起码我很喜欢这个孩子。那种家庭也不是只有一个,但是出来的孩子性格还是迥异的。安勇没有太多的负面性格特征,却也有受影响的痕迹,比如说性格比较独立,但是对自己好的人依赖性就强一些。偶尔有些小怯弱,不太喜欢与人交流,但是骨子里还是很有韧性的。
啊,对了,还有一点我很欣赏,是作者把文章节奏处理得很好。我跟这篇文的很大原因就是每天都能看到进展,而我自己写文就太慢热了。你说刻画得比较细倒是符合我,我哪篇文都写得很细,但是我总觉得很多地方太多余。我不擅长用一句话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我必须要解释很多句,那样很多味道就出不来了。在这方面作者就表述得很得体,文字又简洁舒服,语病很少,错字几乎没看到,真是很不容易啊!!!
若是非要说出缺陷的话,大概就是人物关系方面稍显得薄弱了一些,因为毕竟安勇是生活在一个大的圈子里,不该只有周天栋和小波,以及李清哲这些人物的重点描写,因为他们都是一类人,那么其他同学或是朋友呢?那些人的态度往往能更多地反应他们的生活环境,以及方方面面带给他们的压力,在情节上面会显得充实一些,偶尔也能掀起不小的波动。
这样干巴巴地说意见有点儿枯燥,其实我还是喜欢单纯地欣赏,然后写点小期待,很少去想那些问题,文章也和人一样,得对脾气。只要对上自己的脾气,自己就会觉得是好文,其他的一切都显得不重要了。
总之说最直白的,就是我很喜欢,希望小安勇和周大叔早点儿修成正果,也希望作者能一直保持更新,我已经习惯了临睡前看一章,哪天看不到没准睡不着了。
最后一句,加油!!!(我会经常来灌水,写评,串门的,不能偷懒哦)
那我就一次性把想说的说个够,憋了这么多天,也该墨迹两句了。
话说算是缘分吧,偶尔打开耽美页面,看到新书入库,就喜欢上了这个文名。在连城花里胡哨的文名里,我一直在找这种清澈的文名,因为我喜欢平淡的文风,干净的文笔,较为生活的小说。
这篇小说让我刚开始读就有种亲切感,因为语言实在是和我们平时说的话太像了,你是不是和我一个地儿的啊?嘿嘿……
建议的话,只是对你说的性格刻画有些想法,其实你可以在生活中找人物原型来描写。那样在描述一件事,或者一个表情的时候,理所当然就能联想到这个人在这种情况下会如何表达。像是鲁迅在描写人物的时候都从现实生活中找影子,更不要说阅历不够丰富的我们了。
不过我觉得安勇的性格描写得还不错,起码我很喜欢这个孩子。那种家庭也不是只有一个,但是出来的孩子性格还是迥异的。安勇没有太多的负面性格特征,却也有受影响的痕迹,比如说性格比较独立,但是对自己好的人依赖性就强一些。偶尔有些小怯弱,不太喜欢与人交流,但是骨子里还是很有韧性的。
啊,对了,还有一点我很欣赏,是作者把文章节奏处理得很好。我跟这篇文的很大原因就是每天都能看到进展,而我自己写文就太慢热了。你说刻画得比较细倒是符合我,我哪篇文都写得很细,但是我总觉得很多地方太多余。我不擅长用一句话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我必须要解释很多句,那样很多味道就出不来了。在这方面作者就表述得很得体,文字又简洁舒服,语病很少,错字几乎没看到,真是很不容易啊!!!
若是非要说出缺陷的话,大概就是人物关系方面稍显得薄弱了一些,因为毕竟安勇是生活在一个大的圈子里,不该只有周天栋和小波,以及李清哲这些人物的重点描写,因为他们都是一类人,那么其他同学或是朋友呢?那些人的态度往往能更多地反应他们的生活环境,以及方方面面带给他们的压力,在情节上面会显得充实一些,偶尔也能掀起不小的波动。
这样干巴巴地说意见有点儿枯燥,其实我还是喜欢单纯地欣赏,然后写点小期待,很少去想那些问题,文章也和人一样,得对脾气。只要对上自己的脾气,自己就会觉得是好文,其他的一切都显得不重要了。
总之说最直白的,就是我很喜欢,希望小安勇和周大叔早点儿修成正果,也希望作者能一直保持更新,我已经习惯了临睡前看一章,哪天看不到没准睡不着了。
最后一句,加油!!!(我会经常来灌水,写评,串门的,不能偷懒哦)
你说的两点我一整天都在思考中。一是“在生活中找人物原型来描写”(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我十几岁就读过的,什么‘不看到一点儿就写’,‘画眼睛’之类的我也都知道,可显然我做得不太好);二是“……那些人的态度往往能更多地反应他们的生活环境,以及方方面面带给他们的压力,在情节上面会显得充实一些,偶尔也能掀起不小的波动。”
真的受益非浅,特别是第二点,我竟从没有意识到过这个问题!现在想想,我文里的主要角色都有点儿像杨过和小龙女,冷冷清清的,除了彼此,世界里谁也没有!可这显然不符合平常人的生存环境、状态!
真的太谢谢你了!我在努力消化吸收你的意见。以后,这样的意见请你一定得多给我提一些,我会好好学习的!
真的受益非浅,特别是第二点,我竟从没有意识到过这个问题!现在想想,我文里的主要角色都有点儿像杨过和小龙女,冷冷清清的,除了彼此,世界里谁也没有!可这显然不符合平常人的生存环境、状态!
真的太谢谢你了!我在努力消化吸收你的意见。以后,这样的意见请你一定得多给我提一些,我会好好学习的!
蛋蛋说的很好啊,但是我觉得那种琐事(我更喜欢称之为种田风)其实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心,从平平淡淡的事件中体现深厚真挚的情感,我觉得很不容易,比起那种空而大(捶地板,像我这种……)的写法,我更佩服你这种……
共有3篇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