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的蓝莲花
2012-06-15 10:17:52 发表
说起莲花,会想起那篇《爱莲说》,会想起雨后的晶莹的水滴在翠绿的叶子上随心所欲地滚动。那个时候,我觉得我没有真正了解莲花,那个开满了荷塘,开出一季清雅和繁华的花朵,有着那样高洁神圣的情感,却不似荷花那般单调。
莲花在佛教和印度教里面有至高的地位,似乎每一个虔诚的信徒都喜欢莲花,那已经不是一种喜爱,而是一种信仰。记得书里看到一个画面,夜里在新德里朋友家醒来的女子看到墙上那朵悄然盛开的晶莹的白莲花,那一刻,是震撼是感动还是那种难以附加的敬仰。“佛说:由爱而生忧,由爱而生怖。莲花笑了,莲花是无忧亦无怖的——是因为莲花无根么?”那样淡淡如莲的字句却带着对世俗的冷笑和抛弃,斩断一切红尘的牵绊,收起行装开始踏上云游之路时,他便是一朵无根的莲花,无忧无怖,一心所求的只是内心的解脱,就如同释迦摩尼义无反顾地离开那一世繁华,用数年的苦修换得最后的坐化一般。其实这世间所有人求的,只是心中的那一份超脱罢了。
前段时间,写过一篇以西藏和佛教为背景的短篇,在那个人烟稀少的高原上,巍峨耸立的白墙边,纵然你不是一个信徒,你也会忍不住战栗,就如同我在写的时候,会感觉到布达拉宫那般庄严神圣地立在我的面前,几百年来以一种悲悯却又淡漠的眼神注视着它脚下的一切。从前对佛教对佛法有着一种疏远和敬畏,只觉得它存在在那里,却离我很远,能看到有那么一群人,那么执着地去敬仰去信仰它,然后看了敦煌的壁画,看到那个僧人在鸣沙山上被万丈佛光所感动,留在那里用自己毕生的时间,开凿了那么多石窟,传承佛法的时候,我就很想去了解它,去了解为什么有人为了它可以让人不愿万里去传承,为什么有人为了它可以穷尽一生的心力只与黄沙大漠孤独为伴。看了《步步莲花》,感动的是雨后大辛在莲池边的诵经,是他看着娜兰低声说了那句,“你不是溺水,是在自杀。”的时候,是在她站在泰姬陵感叹那个帝王对妻子忠贞不渝的爱恋,是透过她的眼看到恒河水畔那些人躺在生台上坦然等着最后归宿的时候。在那样微妙的时刻,纵容只是通过苍白的文字,你也会对佛法对莲花肃然起敬。
记得看完《转山》后,心里只有那么一句话:只要有梦想,任何地方都能到达。所以,玄奘到了天竺,仓央嘉措带回了大乘的佛法,那个执着的青年最终也到达了西藏,看着随风招展的风马,和对面的布达拉宫的时候,内心的赞叹可震撼是由衷的。
莲花在佛教和印度教里面有至高的地位,似乎每一个虔诚的信徒都喜欢莲花,那已经不是一种喜爱,而是一种信仰。记得书里看到一个画面,夜里在新德里朋友家醒来的女子看到墙上那朵悄然盛开的晶莹的白莲花,那一刻,是震撼是感动还是那种难以附加的敬仰。“佛说:由爱而生忧,由爱而生怖。莲花笑了,莲花是无忧亦无怖的——是因为莲花无根么?”那样淡淡如莲的字句却带着对世俗的冷笑和抛弃,斩断一切红尘的牵绊,收起行装开始踏上云游之路时,他便是一朵无根的莲花,无忧无怖,一心所求的只是内心的解脱,就如同释迦摩尼义无反顾地离开那一世繁华,用数年的苦修换得最后的坐化一般。其实这世间所有人求的,只是心中的那一份超脱罢了。
前段时间,写过一篇以西藏和佛教为背景的短篇,在那个人烟稀少的高原上,巍峨耸立的白墙边,纵然你不是一个信徒,你也会忍不住战栗,就如同我在写的时候,会感觉到布达拉宫那般庄严神圣地立在我的面前,几百年来以一种悲悯却又淡漠的眼神注视着它脚下的一切。从前对佛教对佛法有着一种疏远和敬畏,只觉得它存在在那里,却离我很远,能看到有那么一群人,那么执着地去敬仰去信仰它,然后看了敦煌的壁画,看到那个僧人在鸣沙山上被万丈佛光所感动,留在那里用自己毕生的时间,开凿了那么多石窟,传承佛法的时候,我就很想去了解它,去了解为什么有人为了它可以让人不愿万里去传承,为什么有人为了它可以穷尽一生的心力只与黄沙大漠孤独为伴。看了《步步莲花》,感动的是雨后大辛在莲池边的诵经,是他看着娜兰低声说了那句,“你不是溺水,是在自杀。”的时候,是在她站在泰姬陵感叹那个帝王对妻子忠贞不渝的爱恋,是透过她的眼看到恒河水畔那些人躺在生台上坦然等着最后归宿的时候。在那样微妙的时刻,纵容只是通过苍白的文字,你也会对佛法对莲花肃然起敬。
记得看完《转山》后,心里只有那么一句话:只要有梦想,任何地方都能到达。所以,玄奘到了天竺,仓央嘉措带回了大乘的佛法,那个执着的青年最终也到达了西藏,看着随风招展的风马,和对面的布达拉宫的时候,内心的赞叹可震撼是由衷的。
阅读(4314)┊ 评论(1)
后一篇:不负如来不负卿
对该博文的评论(1条)
共有1篇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