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孔子》评论及有关“孔子”的见闻录之四(续15)
2010-09-25 10:15:20 发表
其他轶事
1. 齐景公召来晏婴请教如何兴国安邦。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光复先君(指齐桓公)的伟业,重振雄风。晏婴听后沉吟片刻,说道:“臣陪大王微服察访一下民情,回来后再议兴国大计,如何?”这齐景公本来就轻国事而重享乐,见晏婴要陪自己微服私访觉得很新鲜,便同意了。君臣二人来到京都临淄的一个闹市,走近了一家鞋店。鞋店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鞋子,品种齐全,但是无人问津,生意清淡。齐景公有些不解,却见不少人都在买假脚。齐景公吃惊地问店主,店主神色凄然地说:“当今国君滥施酷刑,动辄对人以刖刑,很多人被砍去了脚,不买假脚如何生产和生活呢?”齐景公听罢内心很不是滋味。回宫的路上,晏婴见齐景公闷闷不乐,知道刚才看到的那一幕对他刺激不小,于是说道:“先君桓公之所以建树了丰功伟业,是因为他爱恤百姓,廉洁奉公,不为满足欲望而多征赋税,不为修建宫室而乱役百姓;选贤任能,国风清正。君臣戮力同心,才取得了雄视天下的地位。如今大王亲小人,远贤良,百姓……”没等晏婴讲完,齐景公便打断了他的话:“相国不必说了,寡人已经明白了。寡人也要效法先君,光大宗祠社稷。”
2. 晏婴和齐景公及群臣到故纪国的纪地游览,手下人无意中捡到了一个精美的金壶,送给景公。那金壶的里边还刻着“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八个大字。齐景公看了看,故作聪明地解释道:“吃鱼不吃另一面,是因为讨厌鱼的腥味;骑马不骑劣马,是嫌它不能跑远路。”众人无不随声附和,赞叹景公理解深刻。晏婴在一旁默然良久后说道:“臣觉得这八个字里面包含的是治国的道理。‘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不要过分压榨百姓;‘勿乘驽马’是告诫国君不要重用那些无德无才的人。”齐景公有些不服,于是反问:“纪国既然有这么好的名言,为什么还亡国了呢?”晏婴答道:“臣听说,君子们的主张应该高悬于门上,牢记不忘。纪国却把名言放在壶里,不能经常看见,并且对照去做,能不亡国吗?”齐景公若有所悟,频频颔首,并对随从的大臣说道:“大家要记住金壶里的格言。”
3. 齐景公在牛山上游览的时候望着都城临淄,泪流满面地说:“美丽的国都啊,草木多么茂盛!为什么随着时光的流逝,万物都要死亡呢?假若从古到今没有死亡,那么我将离开这里到哪里去呢?”他的两个大臣史孔和梁丘据也跟着流泪:“我们依靠君主的恩赐,饭菜可以吃饱,车马可以乘骑,看见死亡临近,心情都很悲伤,何况我们的君主呢?”听了他们的这些话,晏婴在旁独自冷笑。
齐景公看晏婴冷笑,便揩眼泪问道:“我和我的大臣触景伤情有什么值得你发笑呢?
晏婴说:“假如贤明的君王不生老病死,那么你此时只会在农田里,哪还会有时触景伤情呢?正是因为一个人离开了君位,才有机会让另一个人被立为君,也才有机会轮到您当上了国君,可笑你身在福中不知福。你却为自己即将死亡而悲伤而哭泣,这是很不仁义的啊!我对不仁义的君王及讨好巴结的大臣怎能不讥笑呢?”
齐景公听了十分惭愧,举起酒杯来自己罚自己的酒,又罚史孔和梁丘据两人各一杯酒。
4. 齐景公之时闹饥荒,晏婴请开国家粮仓赈济百姓。齐景公不同意,但他很想盖一个高台,供游览之用。晏婴便令吏员提高打工者的单位工资,让百姓到远的地方去取土,慢慢地施工,从不去催逼。三年以后,高台筑成,百姓也渡过了难关。结局是,国君有地方玩,百姓也有饭吃。
1. 齐景公召来晏婴请教如何兴国安邦。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光复先君(指齐桓公)的伟业,重振雄风。晏婴听后沉吟片刻,说道:“臣陪大王微服察访一下民情,回来后再议兴国大计,如何?”这齐景公本来就轻国事而重享乐,见晏婴要陪自己微服私访觉得很新鲜,便同意了。君臣二人来到京都临淄的一个闹市,走近了一家鞋店。鞋店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鞋子,品种齐全,但是无人问津,生意清淡。齐景公有些不解,却见不少人都在买假脚。齐景公吃惊地问店主,店主神色凄然地说:“当今国君滥施酷刑,动辄对人以刖刑,很多人被砍去了脚,不买假脚如何生产和生活呢?”齐景公听罢内心很不是滋味。回宫的路上,晏婴见齐景公闷闷不乐,知道刚才看到的那一幕对他刺激不小,于是说道:“先君桓公之所以建树了丰功伟业,是因为他爱恤百姓,廉洁奉公,不为满足欲望而多征赋税,不为修建宫室而乱役百姓;选贤任能,国风清正。君臣戮力同心,才取得了雄视天下的地位。如今大王亲小人,远贤良,百姓……”没等晏婴讲完,齐景公便打断了他的话:“相国不必说了,寡人已经明白了。寡人也要效法先君,光大宗祠社稷。”
2. 晏婴和齐景公及群臣到故纪国的纪地游览,手下人无意中捡到了一个精美的金壶,送给景公。那金壶的里边还刻着“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八个大字。齐景公看了看,故作聪明地解释道:“吃鱼不吃另一面,是因为讨厌鱼的腥味;骑马不骑劣马,是嫌它不能跑远路。”众人无不随声附和,赞叹景公理解深刻。晏婴在一旁默然良久后说道:“臣觉得这八个字里面包含的是治国的道理。‘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不要过分压榨百姓;‘勿乘驽马’是告诫国君不要重用那些无德无才的人。”齐景公有些不服,于是反问:“纪国既然有这么好的名言,为什么还亡国了呢?”晏婴答道:“臣听说,君子们的主张应该高悬于门上,牢记不忘。纪国却把名言放在壶里,不能经常看见,并且对照去做,能不亡国吗?”齐景公若有所悟,频频颔首,并对随从的大臣说道:“大家要记住金壶里的格言。”
3. 齐景公在牛山上游览的时候望着都城临淄,泪流满面地说:“美丽的国都啊,草木多么茂盛!为什么随着时光的流逝,万物都要死亡呢?假若从古到今没有死亡,那么我将离开这里到哪里去呢?”他的两个大臣史孔和梁丘据也跟着流泪:“我们依靠君主的恩赐,饭菜可以吃饱,车马可以乘骑,看见死亡临近,心情都很悲伤,何况我们的君主呢?”听了他们的这些话,晏婴在旁独自冷笑。
齐景公看晏婴冷笑,便揩眼泪问道:“我和我的大臣触景伤情有什么值得你发笑呢?
晏婴说:“假如贤明的君王不生老病死,那么你此时只会在农田里,哪还会有时触景伤情呢?正是因为一个人离开了君位,才有机会让另一个人被立为君,也才有机会轮到您当上了国君,可笑你身在福中不知福。你却为自己即将死亡而悲伤而哭泣,这是很不仁义的啊!我对不仁义的君王及讨好巴结的大臣怎能不讥笑呢?”
齐景公听了十分惭愧,举起酒杯来自己罚自己的酒,又罚史孔和梁丘据两人各一杯酒。
4. 齐景公之时闹饥荒,晏婴请开国家粮仓赈济百姓。齐景公不同意,但他很想盖一个高台,供游览之用。晏婴便令吏员提高打工者的单位工资,让百姓到远的地方去取土,慢慢地施工,从不去催逼。三年以后,高台筑成,百姓也渡过了难关。结局是,国君有地方玩,百姓也有饭吃。
贤相首先在于有德。有德,就是能为百姓着想。在君主制的国家里,这种意向势必常与国君发生冲突,于是极谏就成为贤相的第一要务。《晏子春秋》开头就是《谏》上下两篇,当非偶然。晏婴在国君面前,从不谄谀逢迎、熘须拍马,而是直言无隐,奋力谏诤,体现了正直有良心的大臣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卓然风范。
5. 齐景公嗜好歌舞,女乐倡优遍及后宫。一次,乐不思政的齐景公问晏婴,自己有没有可能像先祖桓公那样称霸诸侯?晏婴立即回答:“桓公之时,十分注重选贤任能,以鲍叔牙、管仲为左膀右臂。可当今你呢,却是左倡右优,加之还有进谗言的居前,拍马屁的在后,又怎能向往桓公的霸业!”
6. 齐景公兴师动众,役使大批民工,破土兴建亭台。
当时正值秋收季节,民工们却不能回家去收割庄稼,一个个敢怒而不敢言。正当人们内心叫苦不迭之际,一贯喜欢奢华的齐景公正在为亭台的开工举办大型饮宴了,晏婴前往陪侍,忧心忡忡。待酒过三巡之后,晏婴即席起舞。他自舞自唱道:
岁已暮矣,而禾不获,忽忽矣若之何?
岁已寒矣,而役不罢,惙惙矣如之何?
随之热泪横流。酒酣耳热的齐景公见此情景,也感到不安了,遂把亭台的工程停了。
7. 有一次,齐景公问晏婴:“你家靠近集市,可知物价的贵贱?”晏婴答道:“既然买东西方便,怎能不知道呢?”齐景公接着又问:“哪种物品贵?哪种贱?”当时,因齐景公实施残酷的刑罚,受刖刑而被砍脚的人很多,市场上假足畅销,鞋子反而卖不出去。由此,晏婴答道:“踊贵屦贱。”意思是说,假足贵,鞋子贱。踊屦贵贱的行情变化,是极非正常现象,它含蓄而又尖锐地谴责了齐景公的残忍行径。齐景公还是明悟晏婴的讽谏,下令减轻了刑罚。
8. 齐景公好色贪杯。一次,齐景公抱着美女饮酒七天七夜还不停杯。弦章进谏:“您饮酒七天七夜了,我请求您停止。不然,请您把我杀了。”这时,晏婴入见。齐景公说:“弦章这个小子竟然这样阻止我饮酒作乐。如果我听从他的,不是臣子反过来管我了吗?如果把他杀死了,我又舍不得。”晏婴回答:“弦章幸遇明君!如果他碰到殷纣那样的昏君,早就死了。”齐景公闻言便停止饮酒。
9. 有一天,齐景公田猎回来,晏婴在遄台陪侍,梁丘据处处想讨齐景公的喜欢,也急忙赶来陪同。齐景公高兴地说:“看来只有梁丘据与我相和啊!”晏婴说:“梁丘据与您只能说是同,怎么能说是和呢?”齐景公说:“和与同还不一样吗?”晏婴答道:“当然不一样了。和就像制好的肉羹,用醋酱盐梅烹调鱼肉,以薪炎炖煮,厨师再加好各种调料,口味佳美,君子食之,平其心火,这才叫和。君臣的关系也是这样。君认为对但实际上不对的事情,臣就应该指出其不对;君认为不对但实际上对的,臣也应该坚持正确的方面。这样政治就会平稳而无偏差,人民也无争心。先王治民也用济五味,和五声之法,以平稳百姓之心,使政治成功。演奏音乐也像调味一样,有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言、八风、九歌,这九者相和,然后才能成为一首优美的乐章。君子听了,可平其心,可和其德。现在梁丘据却不是这样,您只要一说行,他就说行;您要说不行,他就说不行。这就像做饭时水里再加上水,谁能吃呢?弹琴时只是一个声音,谁能听呢?他的这种行为就是同,这样做行吗?”
5. 齐景公嗜好歌舞,女乐倡优遍及后宫。一次,乐不思政的齐景公问晏婴,自己有没有可能像先祖桓公那样称霸诸侯?晏婴立即回答:“桓公之时,十分注重选贤任能,以鲍叔牙、管仲为左膀右臂。可当今你呢,却是左倡右优,加之还有进谗言的居前,拍马屁的在后,又怎能向往桓公的霸业!”
6. 齐景公兴师动众,役使大批民工,破土兴建亭台。
当时正值秋收季节,民工们却不能回家去收割庄稼,一个个敢怒而不敢言。正当人们内心叫苦不迭之际,一贯喜欢奢华的齐景公正在为亭台的开工举办大型饮宴了,晏婴前往陪侍,忧心忡忡。待酒过三巡之后,晏婴即席起舞。他自舞自唱道:
岁已暮矣,而禾不获,忽忽矣若之何?
岁已寒矣,而役不罢,惙惙矣如之何?
随之热泪横流。酒酣耳热的齐景公见此情景,也感到不安了,遂把亭台的工程停了。
7. 有一次,齐景公问晏婴:“你家靠近集市,可知物价的贵贱?”晏婴答道:“既然买东西方便,怎能不知道呢?”齐景公接着又问:“哪种物品贵?哪种贱?”当时,因齐景公实施残酷的刑罚,受刖刑而被砍脚的人很多,市场上假足畅销,鞋子反而卖不出去。由此,晏婴答道:“踊贵屦贱。”意思是说,假足贵,鞋子贱。踊屦贵贱的行情变化,是极非正常现象,它含蓄而又尖锐地谴责了齐景公的残忍行径。齐景公还是明悟晏婴的讽谏,下令减轻了刑罚。
8. 齐景公好色贪杯。一次,齐景公抱着美女饮酒七天七夜还不停杯。弦章进谏:“您饮酒七天七夜了,我请求您停止。不然,请您把我杀了。”这时,晏婴入见。齐景公说:“弦章这个小子竟然这样阻止我饮酒作乐。如果我听从他的,不是臣子反过来管我了吗?如果把他杀死了,我又舍不得。”晏婴回答:“弦章幸遇明君!如果他碰到殷纣那样的昏君,早就死了。”齐景公闻言便停止饮酒。
9. 有一天,齐景公田猎回来,晏婴在遄台陪侍,梁丘据处处想讨齐景公的喜欢,也急忙赶来陪同。齐景公高兴地说:“看来只有梁丘据与我相和啊!”晏婴说:“梁丘据与您只能说是同,怎么能说是和呢?”齐景公说:“和与同还不一样吗?”晏婴答道:“当然不一样了。和就像制好的肉羹,用醋酱盐梅烹调鱼肉,以薪炎炖煮,厨师再加好各种调料,口味佳美,君子食之,平其心火,这才叫和。君臣的关系也是这样。君认为对但实际上不对的事情,臣就应该指出其不对;君认为不对但实际上对的,臣也应该坚持正确的方面。这样政治就会平稳而无偏差,人民也无争心。先王治民也用济五味,和五声之法,以平稳百姓之心,使政治成功。演奏音乐也像调味一样,有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言、八风、九歌,这九者相和,然后才能成为一首优美的乐章。君子听了,可平其心,可和其德。现在梁丘据却不是这样,您只要一说行,他就说行;您要说不行,他就说不行。这就像做饭时水里再加上水,谁能吃呢?弹琴时只是一个声音,谁能听呢?他的这种行为就是同,这样做行吗?”
10. 一次,齐景公一匹心爱的马突然死了,齐景公大怒,就下令把养马的人抓来肢解。这时晏子在场,左右武士正想动手,晏婴上来制止,对齐景公说:“杀人总得有个方法,请问尧舜肢解人的时候,是从身体的什么部分开始?”尧舜是传说中的仁君,不会因为一匹马而杀人,自然也没有杀人肢解之法,齐景公知道晏婴的意思,就说: “那就不肢解罢,把他交给狱官处死算了。”晏婴又对齐景公说:“这个人的确该死,但是他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请让我说说他的罪状,让他知道,然后死个明白,您说好吗?”齐景公说:“好啊,那你就说吧!”晏婴就开始数说他的罪状:“你犯了三条大罪:国君让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这是一大死罪;所死之马又是国君最喜爱的,这是二大死罪;因为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百姓听说之后一定会怨他,诸侯听说之后一定轻视我国。你养死了国君之马,使百姓生出怨恨,使邻国轻视我们,这是第三大死罪。今天把你送到监狱,你知罪吗?”齐景公喟然而叹说:“请您把他放了吧!放了吧!不要伤了我的仁爱之名。”
11. 还有一次,齐景公的一个最喜爱的姬妾婴子死了,齐景公守丧,三天不吃饭,坐在那里不离开,左右群臣多次劝说,他就是不听。晏婴进来说:“外面来了一个术士和一个医生都说:‘听说婴子病死了,他们愿来救人。’”齐景公听了大喜,马上就起来了,说:“她的病可以治好吗?”晏婴说:“这是客人说的,他一定是良医,请他试试吧。但是他们来救人时得请君离开这里,好好地去洗浴吃饭,他们还要在这里求鬼降神。”齐景公听了很高兴,就说:“好吧,我马上离开。”趁齐景公离开去沐浴吃饭之际,晏婴下令让人马上把死人入殓,入殓之后,他又对齐景公说:“医生治不了她的病,我们已经把她入殓,不敢不告诉您。”齐景公听了很不高兴,知道晏婴在这件事上骗了他,就说:“您以医生看病为由让我离开,然后把死人入殓又不告诉我。我这个当国君的,已经有名无实了。”晏婴说:“您难道不知道死人不能复生吗?我听说,君王臣从叫作顺,君僻臣从叫作逆。今日君不顺而行逆,对贤人礼遇很薄,对嬖妾却悲之甚哀。人死尸朽还想让她复生,哀伤害性,已经有失为君之道了。诸侯宾客听说您这样都不愿意出使我国,本朝大臣看到您这样也羞于当官。按照您的这种行为作事,不能引导好人民;顺从您的欲望,也不能保住国家。您这样是不对的。”齐景公说:“我不明白这些,请告诉我怎么做吧。”晏婴说:“国家的士大夫,诸侯四邻的宾客,都在外面等着见您,您要哭而节哀。”
我的感言:
从以上辑录咯百度资料看:齐景公实是因有晏子而幸,晏子则因佐景公而受累。但晏子能在这种受累境遇里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尽力平息君民矛盾,实属罕见,实也该为孔丘之师也!然孔丘从其为师了吗?
关于孔丘在齐国的结果,据教授讲:
孔丘在齐一年余后,又急急地离开齐国回鲁国了。走的时候还很忙乱:起先米已下锅准备做饭了。突然决定要走,捞起锅里的米稍晾一下就带上,打理行装后就动身了。为何走得这么急,原因不详,疑是有消息传有人要谋害孔丘等人。
孔丘在齐究竟遇何景况,最后落得这么个结果呢?教授解说是:
孔丘到齐时,先是认为齐景公很不象国君样子,还由此很不喜欢齐景公。然齐景公因曾在访鲁时听过孔丘关于秦穆公如何能称霸的论述,很佩服孔丘,故一直很喜欢孔丘。一次齐景公问孔丘怎样治好齐国,孔丘答是先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孔丘的意思是:先要国君做得象个国君,父亲做得象个父亲,然而臣做得象臣,子做得象子。然齐景公的理解是:只要臣做得好,子做得孝,君就象君了,父也就象父了。
11. 还有一次,齐景公的一个最喜爱的姬妾婴子死了,齐景公守丧,三天不吃饭,坐在那里不离开,左右群臣多次劝说,他就是不听。晏婴进来说:“外面来了一个术士和一个医生都说:‘听说婴子病死了,他们愿来救人。’”齐景公听了大喜,马上就起来了,说:“她的病可以治好吗?”晏婴说:“这是客人说的,他一定是良医,请他试试吧。但是他们来救人时得请君离开这里,好好地去洗浴吃饭,他们还要在这里求鬼降神。”齐景公听了很高兴,就说:“好吧,我马上离开。”趁齐景公离开去沐浴吃饭之际,晏婴下令让人马上把死人入殓,入殓之后,他又对齐景公说:“医生治不了她的病,我们已经把她入殓,不敢不告诉您。”齐景公听了很不高兴,知道晏婴在这件事上骗了他,就说:“您以医生看病为由让我离开,然后把死人入殓又不告诉我。我这个当国君的,已经有名无实了。”晏婴说:“您难道不知道死人不能复生吗?我听说,君王臣从叫作顺,君僻臣从叫作逆。今日君不顺而行逆,对贤人礼遇很薄,对嬖妾却悲之甚哀。人死尸朽还想让她复生,哀伤害性,已经有失为君之道了。诸侯宾客听说您这样都不愿意出使我国,本朝大臣看到您这样也羞于当官。按照您的这种行为作事,不能引导好人民;顺从您的欲望,也不能保住国家。您这样是不对的。”齐景公说:“我不明白这些,请告诉我怎么做吧。”晏婴说:“国家的士大夫,诸侯四邻的宾客,都在外面等着见您,您要哭而节哀。”
我的感言:
从以上辑录咯百度资料看:齐景公实是因有晏子而幸,晏子则因佐景公而受累。但晏子能在这种受累境遇里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尽力平息君民矛盾,实属罕见,实也该为孔丘之师也!然孔丘从其为师了吗?
关于孔丘在齐国的结果,据教授讲:
孔丘在齐一年余后,又急急地离开齐国回鲁国了。走的时候还很忙乱:起先米已下锅准备做饭了。突然决定要走,捞起锅里的米稍晾一下就带上,打理行装后就动身了。为何走得这么急,原因不详,疑是有消息传有人要谋害孔丘等人。
孔丘在齐究竟遇何景况,最后落得这么个结果呢?教授解说是:
孔丘到齐时,先是认为齐景公很不象国君样子,还由此很不喜欢齐景公。然齐景公因曾在访鲁时听过孔丘关于秦穆公如何能称霸的论述,很佩服孔丘,故一直很喜欢孔丘。一次齐景公问孔丘怎样治好齐国,孔丘答是先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孔丘的意思是:先要国君做得象个国君,父亲做得象个父亲,然而臣做得象臣,子做得象子。然齐景公的理解是:只要臣做得好,子做得孝,君就象君了,父也就象父了。
故而很高兴,甚至于准备分封齐地给孔丘,留孔丘在齐当大夫。此举却遭一关键人物--晏婴的反对【教授注说他感到很奇怪:孔丘很喜欢晏婴,在其死后还说过晏婴是“善于人交,久而敬之。”(《论语》),但孔丘在齐时晏婴却对其印像却不好--不知为何】。晏婴反对在齐分封孔丘的理由是:象孔丘返样的儒家门人,能言善辩,不是法律能管得住的;他们傲慢自大,也不是一个做下属的好人才,他们讲究厚葬,糜费钱财,此皆不该成为齐国的风俗;且他们周游列国,追求做官,这样的人也不太靠得住。--本来齐景公就很听晏婴的,听了这么一番论说孔丘儒者的“坏话”,也就打消了分封孔丘的意图。【教授注说:晏婴此番话也确是讲出了那个时代一般儒生的主要特点,就是:知识很琐碎、能言善辩、到处周游求官......但晏婴对孔丘也这么看却是有误解,可能是晏婴老了、凭老印像、用老眼光看问题,因孔丘的儒学己是新儒学了--教授还很有点不平地补充道。】
既遭晏婴反对,齐景公也就不再对孔丘亲近了,甚至还暗示孔丘说:我老了,不能再用你了。孔丘于是就在齐国待不下去了。一年余后,急急地回到了鲁国,回到了老家,孔丘37岁了。
我的憾言:
显然,孔丘没听进老子的教训,仍以高傲自负的“大丈夫立天地间--舍我其谁”的气概,以“此处不用爷,自有用爷处”的恣态,做了一次出国求仕的偿试,结果却被晏婴又狠狠地教训了一下,上了现实的一课。
教授尊孔倾向明显,话语间故多抬高孔丘的地位,替孔丘遭晏婴反对鸣不平,这可理解。但教授就是教授,还是描述了当时儒生们的社会形象是:知识很琐碎、能言善辩、到处周游求官......以至于为孔丘辩白--说孔子的儒学已是新儒学了--也显得很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了。其实晏婴所列不能用孔丘的理由有最重要两点:1.能言善辩、不是法律能管得住的;2.,讲究厚葬,糜费钱财,--只有这两点才是不能用孔丘儒学的关键点:前者影响到法制的有效实施(晏婴是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下”必先“始爱于民”滴,且晏婴继续了“始爱于民”先予尽量公平的法治环境的基本国策),后者关系到务实的祟尚简朴民风民俗的问题(晏婴倡导的是朴实节俭的民风民俗,而孔丘等“讲究厚葬,糜费钱财”,则可能带坏齐国民间风俗),在此两点上晏婴指出了孔丘儒学说还存在的严重的虚浮和华而不实(倡“礼治”、糜费钱财去讲形式复“周礼”)、甚至败坏民风--其实对这两点,估计教授也不难发现,大概是不太愿意发现或发现后不太愿意讲吧。。。。。。真是遗憾!
既遭晏婴反对,齐景公也就不再对孔丘亲近了,甚至还暗示孔丘说:我老了,不能再用你了。孔丘于是就在齐国待不下去了。一年余后,急急地回到了鲁国,回到了老家,孔丘37岁了。
我的憾言:
显然,孔丘没听进老子的教训,仍以高傲自负的“大丈夫立天地间--舍我其谁”的气概,以“此处不用爷,自有用爷处”的恣态,做了一次出国求仕的偿试,结果却被晏婴又狠狠地教训了一下,上了现实的一课。
教授尊孔倾向明显,话语间故多抬高孔丘的地位,替孔丘遭晏婴反对鸣不平,这可理解。但教授就是教授,还是描述了当时儒生们的社会形象是:知识很琐碎、能言善辩、到处周游求官......以至于为孔丘辩白--说孔子的儒学已是新儒学了--也显得很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了。其实晏婴所列不能用孔丘的理由有最重要两点:1.能言善辩、不是法律能管得住的;2.,讲究厚葬,糜费钱财,--只有这两点才是不能用孔丘儒学的关键点:前者影响到法制的有效实施(晏婴是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下”必先“始爱于民”滴,且晏婴继续了“始爱于民”先予尽量公平的法治环境的基本国策),后者关系到务实的祟尚简朴民风民俗的问题(晏婴倡导的是朴实节俭的民风民俗,而孔丘等“讲究厚葬,糜费钱财”,则可能带坏齐国民间风俗),在此两点上晏婴指出了孔丘儒学说还存在的严重的虚浮和华而不实(倡“礼治”、糜费钱财去讲形式复“周礼”)、甚至败坏民风--其实对这两点,估计教授也不难发现,大概是不太愿意发现或发现后不太愿意讲吧。。。。。。真是遗憾!
阅读(6198)┊ 评论(0)
消灭零回复,立刻抢沙发:)
共有0篇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