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言论20100618(下)
2010-11-26 07:31:39 发表
为什么?
我不要妥协,无论为了什么也不愿妥协。不,也不能完全这么说,至少在生命面前,我的坚持,我的言论,我的精神大概会变得很苍白,很无力。大概就在一些很温暖的责任和义务面前。只是,我不知道我是否有那种力量和坚强可以让自己看到那种义务和责任。所以,我仍然不愿妥协。就像上中学时喜欢在做广播体操的时候投机取巧,省略动作。可我也讨厌再体育考试的时候为了的高分而作出模棱两可的软“绵“绵不成体统的假戏。慢动作一样将本该连贯的动作分解得一塌煳涂如同一滩烂泥。
好吧,如果一定要那样,我选择对抗。我本就不讨厌运动,我也觉得快速的奔跑或者起跳的那一瞬间穿过风的那种轻快顺畅的感觉非常的舒服。而对于我来说,这种发“泄的机会并不太多。如果为了一次无聊的考试,仅仅为了考试而把这种享受变成虚伪变成折磨变成煎熬,我不做。即使我击不到排球,即使我投不进球,我仍然很享受跳起来的那一瞬间的快“感,那扬起的手臂的弧度间的轻狂。小题大做地用体育考试和运动间的关系作比喻,也是因为我经历的太少。这个太过于原则太过于古板太过于小儿科的比喻被我用来,我只是想说,我所做的事,我之所以去做,我不想做的事,我之所以不做,只是因为——我愿意。
我愿意。是的。或许一切理由都是借口,最终的原因,最根本的动机,不过只是一句我乐意。自娱自乐我乐意,自暴自弃我乐意,自我放逐我乐意,放抗也好,坚持也好,固执也好,我乐意。
人生在世苦短苦长,为什么不能去做些自己喜欢的事?为什么要赶鸭子上架让人无奈又无为地做一些无用功?为什么要为了世俗世理而违背原则与梦想?人们到底在为什么人努力?人们到底在玩什么人探索?人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前仆后继生生不息?人们,人类,人,为什么,为什么人生而为人?为什么人要做主宰,以“破坏”与破坏“破坏”的方式?这样的人类到底高明在哪里?同样作为生命体,为什么只有人的行为具有如此强大的侵略性和破坏性?人,到底是什么?
不知不觉中,堕入魔道。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再不会哭泣?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又变得爱哭?
因为一个迷离不清暧昧不明的梦境,因为一部电影一篇文章一段视频,因为死亡,因为遗憾,因为自己构想的故事,因为,温暖。我以为我早已变得冷漠不通人情,可是,只有当我流泪的时候我才愕然发现,自己仍然柔软脆弱。我会因为极微小极飘渺的事而哭泣流泪,譬如那个有关分离的梦。那个梦,其实并不清晰,只有离开,留下一个人离开。破碎的残缺的黯淡的无声的死寂的梦,可我却以为那昭示着永别,周末的清早,平时总是睡到将近中午的我再也无意睡眠,躲进卫生间哭的一塌煳涂却不能减消心中担忧分毫。
看见亲人老了,真的很悲伤。
我一面想让老人们活得长久一点,可同时有希望自己别活得太久,甚至——早亡在他们百年后的第二天。我希望我能回归,回归于无。或许那时的无已并非等同与死亡,或许他们的死亡就是我的无,我的亡,我作为与他们有关的生命的无与亡。或许那时的我会后悔,或许那时的我仍想活,作为独立的不与任何人任何生命有任何关联与羁绊的生命而活。为我自己。可是,我不会后悔,我不愿后悔,我不想后悔,我不能够后悔。或许会有遗憾,可我,不后悔。
有时,缘分就在瞬息之间。
“茶凉了,我再给你续上吧……”他应该已经欣慰了,他看到了吧,看到她的泪,看到她已记起。我希望他看到了。然而或许对他来说,那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看到她好,已然足够。
可我仍然觉得好悲伤。
我不要妥协,无论为了什么也不愿妥协。不,也不能完全这么说,至少在生命面前,我的坚持,我的言论,我的精神大概会变得很苍白,很无力。大概就在一些很温暖的责任和义务面前。只是,我不知道我是否有那种力量和坚强可以让自己看到那种义务和责任。所以,我仍然不愿妥协。就像上中学时喜欢在做广播体操的时候投机取巧,省略动作。可我也讨厌再体育考试的时候为了的高分而作出模棱两可的软“绵“绵不成体统的假戏。慢动作一样将本该连贯的动作分解得一塌煳涂如同一滩烂泥。
好吧,如果一定要那样,我选择对抗。我本就不讨厌运动,我也觉得快速的奔跑或者起跳的那一瞬间穿过风的那种轻快顺畅的感觉非常的舒服。而对于我来说,这种发“泄的机会并不太多。如果为了一次无聊的考试,仅仅为了考试而把这种享受变成虚伪变成折磨变成煎熬,我不做。即使我击不到排球,即使我投不进球,我仍然很享受跳起来的那一瞬间的快“感,那扬起的手臂的弧度间的轻狂。小题大做地用体育考试和运动间的关系作比喻,也是因为我经历的太少。这个太过于原则太过于古板太过于小儿科的比喻被我用来,我只是想说,我所做的事,我之所以去做,我不想做的事,我之所以不做,只是因为——我愿意。
我愿意。是的。或许一切理由都是借口,最终的原因,最根本的动机,不过只是一句我乐意。自娱自乐我乐意,自暴自弃我乐意,自我放逐我乐意,放抗也好,坚持也好,固执也好,我乐意。
人生在世苦短苦长,为什么不能去做些自己喜欢的事?为什么要赶鸭子上架让人无奈又无为地做一些无用功?为什么要为了世俗世理而违背原则与梦想?人们到底在为什么人努力?人们到底在玩什么人探索?人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前仆后继生生不息?人们,人类,人,为什么,为什么人生而为人?为什么人要做主宰,以“破坏”与破坏“破坏”的方式?这样的人类到底高明在哪里?同样作为生命体,为什么只有人的行为具有如此强大的侵略性和破坏性?人,到底是什么?
不知不觉中,堕入魔道。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再不会哭泣?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又变得爱哭?
因为一个迷离不清暧昧不明的梦境,因为一部电影一篇文章一段视频,因为死亡,因为遗憾,因为自己构想的故事,因为,温暖。我以为我早已变得冷漠不通人情,可是,只有当我流泪的时候我才愕然发现,自己仍然柔软脆弱。我会因为极微小极飘渺的事而哭泣流泪,譬如那个有关分离的梦。那个梦,其实并不清晰,只有离开,留下一个人离开。破碎的残缺的黯淡的无声的死寂的梦,可我却以为那昭示着永别,周末的清早,平时总是睡到将近中午的我再也无意睡眠,躲进卫生间哭的一塌煳涂却不能减消心中担忧分毫。
看见亲人老了,真的很悲伤。
我一面想让老人们活得长久一点,可同时有希望自己别活得太久,甚至——早亡在他们百年后的第二天。我希望我能回归,回归于无。或许那时的无已并非等同与死亡,或许他们的死亡就是我的无,我的亡,我作为与他们有关的生命的无与亡。或许那时的我会后悔,或许那时的我仍想活,作为独立的不与任何人任何生命有任何关联与羁绊的生命而活。为我自己。可是,我不会后悔,我不愿后悔,我不想后悔,我不能够后悔。或许会有遗憾,可我,不后悔。
有时,缘分就在瞬息之间。
“茶凉了,我再给你续上吧……”他应该已经欣慰了,他看到了吧,看到她的泪,看到她已记起。我希望他看到了。然而或许对他来说,那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看到她好,已然足够。
可我仍然觉得好悲伤。
人为什么想要死亡?人之外的生物会想到要自我毁灭吗,因为绝望?看高处不胜寒,处在人生至高点的孤独与寂寞与凄清,那似乎再也无法超越的自己,让他们绝望了吗?处在人生低谷,进退两难的无助与无力,那走投无路无能为力的境况让他们绝望了吗?无所事事,无所谓,无所畏,无所欲,无所求,无所为,那一无所有一无是处一无所需的空洞空虚与空白让他们绝望了吗?
但也有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地都不会绝望的坚强的人啊。
也有为了理想,为了目标死而后已的人呢。
可他们的理想,他们的目标又是什么?那又究竟是谁的理想谁的目标?而那些理想那些目标的背后又有多少悲欢离合,多少血泪辛酸,多少枯骨孤魂!
一切为了什么?我无权无力无意质问。人各有志,虽说真正坚强的人不为外力所动始终坚强,但或许还有不那么坚强的人。而我,不想成为扰人心神的精怪。别人的支柱,世理的枷锁,我,无力亦无心去冲撞。请原谅我的无礼。
再同志文学中,似乎没有个你死我亡是不可以的。因为那是违背世理的事情,即便,小众文学也是站在小众的立场上来书写的。至少,在大众面前,在社会面前。这,也是社会的自保吧。
小众最终变得抵制大众,也是出于自保吧。毕竟,小众之所以是小众,还是因为它的“特殊”吧,特别的担心就是异类,中外古今,亘古不变。
程蝶衣为什么要死?
因为他醒了吧。“不疯魔不成活”,他醒了,他终于唱错了戏文,他醒了,他便不再是“程蝶衣”,而是变回了小豆子。他醒了,他归真了,从一而终,连一都没有了,“程蝶衣”便也成了“无”。一声“小豆子”,他归了,所以,程蝶衣必须死。
“我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哥哥死了,他成了永远。还活着的和他同期的同代的人,成了“爷”的,却还没有成为“永远”。我并不想说死了就一定比活着的更好。他们在这个世界继续着他们的事业,继续着他们的传奇,继续着他们的经典,谁比谁落魄?可唯有他,成为了“永远”。或许,这只是对亡者的敬称?但是,永远就是永远。他的生命,定格在了那一刻,那人生最辉煌灿烂的时刻,他成了永远。而随着他的死,原本遭人唾弃的行为却也似乎意外地得到了辩解与接受。这也是小众内心的唿声吧。并非放抗这世理,只是紧闭的门扉锁不住那强烈的唿喊,人啊。
有时,有遗憾未必是坏事。
遗憾不同于后悔,有遗憾会有牵挂,或许就不会那么轻易地想要寻死。“在那个时候,如果我能……”“在那个时候,如果我没有……”不一样的。“在我有生之年,能不能……”你看,就是这个样子。
2010年6月18日
一生三年清晨
PS。一面不想拘泥于青春文学,末了,终究逃不出那种酸酸的气氛。也是无力吧。
但也有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地都不会绝望的坚强的人啊。
也有为了理想,为了目标死而后已的人呢。
可他们的理想,他们的目标又是什么?那又究竟是谁的理想谁的目标?而那些理想那些目标的背后又有多少悲欢离合,多少血泪辛酸,多少枯骨孤魂!
一切为了什么?我无权无力无意质问。人各有志,虽说真正坚强的人不为外力所动始终坚强,但或许还有不那么坚强的人。而我,不想成为扰人心神的精怪。别人的支柱,世理的枷锁,我,无力亦无心去冲撞。请原谅我的无礼。
再同志文学中,似乎没有个你死我亡是不可以的。因为那是违背世理的事情,即便,小众文学也是站在小众的立场上来书写的。至少,在大众面前,在社会面前。这,也是社会的自保吧。
小众最终变得抵制大众,也是出于自保吧。毕竟,小众之所以是小众,还是因为它的“特殊”吧,特别的担心就是异类,中外古今,亘古不变。
程蝶衣为什么要死?
因为他醒了吧。“不疯魔不成活”,他醒了,他终于唱错了戏文,他醒了,他便不再是“程蝶衣”,而是变回了小豆子。他醒了,他归真了,从一而终,连一都没有了,“程蝶衣”便也成了“无”。一声“小豆子”,他归了,所以,程蝶衣必须死。
“我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哥哥死了,他成了永远。还活着的和他同期的同代的人,成了“爷”的,却还没有成为“永远”。我并不想说死了就一定比活着的更好。他们在这个世界继续着他们的事业,继续着他们的传奇,继续着他们的经典,谁比谁落魄?可唯有他,成为了“永远”。或许,这只是对亡者的敬称?但是,永远就是永远。他的生命,定格在了那一刻,那人生最辉煌灿烂的时刻,他成了永远。而随着他的死,原本遭人唾弃的行为却也似乎意外地得到了辩解与接受。这也是小众内心的唿声吧。并非放抗这世理,只是紧闭的门扉锁不住那强烈的唿喊,人啊。
有时,有遗憾未必是坏事。
遗憾不同于后悔,有遗憾会有牵挂,或许就不会那么轻易地想要寻死。“在那个时候,如果我能……”“在那个时候,如果我没有……”不一样的。“在我有生之年,能不能……”你看,就是这个样子。
2010年6月18日
一生三年清晨
PS。一面不想拘泥于青春文学,末了,终究逃不出那种酸酸的气氛。也是无力吧。
阅读(3542)┊ 评论(0)
消灭零回复,立刻抢沙发:)
共有0篇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