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孔子》评论及有关“孔子”的见闻录之三
2010-07-15 19:49:34 发表
.随机参评《孔子》前后其他展台上的20篇文例
文例1.《孔子》:刻画入世的孔子 充满悲剧魅力
来源于 2010年01月27日 新浪娱乐 来源文摘如下:
按照电影《孔子》的表述,我们的孔圣人其实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失败的政治家,当他如丧家犬般流浪了列国之后,面对前来诚邀其回故乡鲁国的宿敌季桓子之子季孙肥,只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从此不问政事。回想影片前半部孔子挫败季桓子,任代相国时的意气风发和雄心壮志,这句话听来是何等之悲凉。
电影《孔子》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上半部是孔子治国,下半部是孔子放逐,治国败而放逐,上下互为因果。有人认为《孔子》是“一出早已失败的说教”,认为“胡玫沿着《雍正王朝》、《汉武大帝》,踏进了张艺谋在《英雄》中的陈词滥调。”可是请问,中国至帝制退出历史舞台,哪位伟大而流芳百世或失败而血洒断头台的政治家,又何尝不是需要将梦想寄托于“王”的?即使圣贤如孔子者,又如何能跳出历史所限定的秩序游戏规则?难道你真的要让老人家揭竿而起自立为王?恪守周礼,未见“王”就跪地而拜的他老人家如何能做出这种事来?再说他也没有那个实力。莫非你要让老人家进行思想穿越化身为马克思、奥巴马吗?你答应我还不答应呢。
如果要刻画一个入世的政治家孔子,“说教”或“陈词滥调”是不可避免的,也不能不管历史环境,仅从现代社会意识出发,随意就给孔子或电影《孔子》扣上思想封建反动的帽子。抛开那些不可避免的“说教”或“陈词滥调”,《孔子》其实一点儿也不复杂,它只是演绎了一个放之四海皆准、古今通用的永恒悲剧:立志有作为又有能力的人是如何走向失败的,而这次,悲剧的恰恰是我们的圣人孔夫子。
《孔子》后半部的颠沛游离也好,饥寒交迫也罢,其实都是孔子为自己的政治幼稚所付出的代价。处理不好与贵族集团的关系,与盘根错结的世袭势力明着硬碰硬,四处发难,四处踩雷,抢人家祭品,挖人家墙角,纵使你有百发百中之射术、孔明之智、治国良策和雷霆之势,德智体美全能,最终也只能是独卧空中楼阁。这个不能怪那个软弱而当了墙头草的“王”,只能怪夫子政治智慧级数不够。如果说人在历史的变幻中有什么是不变的话,那么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甚至是阴谋陷害对手,都是永恒的。季桓子没有暗杀孔子,已经算是手下留情了,如果不是他良知发现,孔子估计还得继续做丧家之犬。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它不仅不是“一出早已失败的说教”,反而充满了悲剧魅力和折射现实的力量,在解释了《孔子》为什么单单截取孔子这一段历史的疑问之余,令现代人亦“心有戚戚焉”。
都说“杯具”是09年尾最后的热点词,以这个角度衡量,我们的圣人这一生简直就是活在了玻璃厂里——身边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杯具:他一生推行仁爱,却在武子台平叛时被迫诛杀成千上万鲁国子弟;他最看重的弟子颜回却为了抢救他的学说死在了冰河里;唯一能了解他的人,却是他万万不敢,也不能接近的艳后妖姬……相知而不能相守,有志却无法固守,珍视却终将失去……他遭遇的,其实也正是城市里每个自认有过梦想的人所必经的人生苦途。所以能真正看懂并且欣赏《孔子》的人,也一定是那些在这条漫漫长路上且歌且哭且悲且醉,但却仍旧走在这条路上的人。
《孔子》,不是要告诉你一个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一个与命运斗而身败、身败而其志不变的人,仅此而已。
我的评议:
太不爽直了!直接讲《孔子》是想告诉大家:孔子--孔丘,其实原本就是“小人”、“凡人”而非“圣人”--就此而己,不就一目了然了?
文例2.《孔子》昨日登陆内地 上座率平静遭恶意差评
文例1.《孔子》:刻画入世的孔子 充满悲剧魅力
来源于 2010年01月27日 新浪娱乐 来源文摘如下:
按照电影《孔子》的表述,我们的孔圣人其实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失败的政治家,当他如丧家犬般流浪了列国之后,面对前来诚邀其回故乡鲁国的宿敌季桓子之子季孙肥,只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从此不问政事。回想影片前半部孔子挫败季桓子,任代相国时的意气风发和雄心壮志,这句话听来是何等之悲凉。
电影《孔子》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上半部是孔子治国,下半部是孔子放逐,治国败而放逐,上下互为因果。有人认为《孔子》是“一出早已失败的说教”,认为“胡玫沿着《雍正王朝》、《汉武大帝》,踏进了张艺谋在《英雄》中的陈词滥调。”可是请问,中国至帝制退出历史舞台,哪位伟大而流芳百世或失败而血洒断头台的政治家,又何尝不是需要将梦想寄托于“王”的?即使圣贤如孔子者,又如何能跳出历史所限定的秩序游戏规则?难道你真的要让老人家揭竿而起自立为王?恪守周礼,未见“王”就跪地而拜的他老人家如何能做出这种事来?再说他也没有那个实力。莫非你要让老人家进行思想穿越化身为马克思、奥巴马吗?你答应我还不答应呢。
如果要刻画一个入世的政治家孔子,“说教”或“陈词滥调”是不可避免的,也不能不管历史环境,仅从现代社会意识出发,随意就给孔子或电影《孔子》扣上思想封建反动的帽子。抛开那些不可避免的“说教”或“陈词滥调”,《孔子》其实一点儿也不复杂,它只是演绎了一个放之四海皆准、古今通用的永恒悲剧:立志有作为又有能力的人是如何走向失败的,而这次,悲剧的恰恰是我们的圣人孔夫子。
《孔子》后半部的颠沛游离也好,饥寒交迫也罢,其实都是孔子为自己的政治幼稚所付出的代价。处理不好与贵族集团的关系,与盘根错结的世袭势力明着硬碰硬,四处发难,四处踩雷,抢人家祭品,挖人家墙角,纵使你有百发百中之射术、孔明之智、治国良策和雷霆之势,德智体美全能,最终也只能是独卧空中楼阁。这个不能怪那个软弱而当了墙头草的“王”,只能怪夫子政治智慧级数不够。如果说人在历史的变幻中有什么是不变的话,那么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甚至是阴谋陷害对手,都是永恒的。季桓子没有暗杀孔子,已经算是手下留情了,如果不是他良知发现,孔子估计还得继续做丧家之犬。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它不仅不是“一出早已失败的说教”,反而充满了悲剧魅力和折射现实的力量,在解释了《孔子》为什么单单截取孔子这一段历史的疑问之余,令现代人亦“心有戚戚焉”。
都说“杯具”是09年尾最后的热点词,以这个角度衡量,我们的圣人这一生简直就是活在了玻璃厂里——身边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杯具:他一生推行仁爱,却在武子台平叛时被迫诛杀成千上万鲁国子弟;他最看重的弟子颜回却为了抢救他的学说死在了冰河里;唯一能了解他的人,却是他万万不敢,也不能接近的艳后妖姬……相知而不能相守,有志却无法固守,珍视却终将失去……他遭遇的,其实也正是城市里每个自认有过梦想的人所必经的人生苦途。所以能真正看懂并且欣赏《孔子》的人,也一定是那些在这条漫漫长路上且歌且哭且悲且醉,但却仍旧走在这条路上的人。
《孔子》,不是要告诉你一个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一个与命运斗而身败、身败而其志不变的人,仅此而已。
我的评议:
太不爽直了!直接讲《孔子》是想告诉大家:孔子--孔丘,其实原本就是“小人”、“凡人”而非“圣人”--就此而己,不就一目了然了?
文例2.《孔子》昨日登陆内地 上座率平静遭恶意差评
来源于 2010年01月23日 .文新传媒网-东方早报.来源文摘如下:
周润发、周迅、陈建斌、任泉领衔主演的《孔子》,昨日起在内地各大影院的2D影厅公映。虽然被认为是1月唯一的国产大片,但《孔子》首日的上座率并未承袭此前《阿凡达》引领的爆棚势头。截至昨晚8点,沪上各大影院《孔子》的放映情况只能用平静来形容。只有永华电影城传来晚间七八点的场次满座的消息。
投资上亿,明星阵容不俗,题材也相当吸引人,但《孔子》似乎并没有成为观众“必看”的电影。即使2D银幕都已放空,但早报记者昨日在沪上的大光明电影院看到,3D版的《阿凡达》还是占据了一半的放映空间。《孔子》与成龙领衔主演的《邻家特工》以及电影版《名侦探柯南》则平均分配剩余放映场次。而在万裕国际影城、世纪大上海电影院,几乎也都是相似的排片情况。据这两家影院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孔子》昨日的上座率只能用“一般”来形容。
唯一给予《孔子》最多排片的恐怕当属拥有最多影厅的永华电影城。该影城的李小姐告诉早报记者,他们开了四个厅放映《孔子》,“晚上的场次还不错,7点的一场全满,8点的现在还在卖票,已经超过八成了,应该也会满。照这个情形,明天(周六)白天也应该还不错。”
与上座率略显平静刚好相反的是,网络上对于《孔子》的议论已达到“热”的程度。在某知名电影网站,《孔子》首日的打分创造了一个历史新低。而据片方昨日晚些时候发来的消息,如此之多的“恶意差评”是遭遇了“黑手”。至于始作俑者,片方表示,根据他们初步调查,可以认定是“某电影推广机构”在幕后操纵。这个电影推广机构服务于在影片《孔子》之后即将上映的一个国产影片,但片方并没有公布该机构的名称。
片方也表示,对这种毫无格调、操守与诚信可言的国产片恶意竞争行为“深感痛心”,并表示目前已经收集到部分的证据,“会在适当的时间向社会公布。”
我的感言:
这是一篇有关《孔子》票房与“网房”行情的最初报道。其票房反应仍延续了PK《阿凡达》的靶报。实情是:票房确实没承袭《阿凡达》式的爆棚势头。分析原因时,自然注意到“网房”情境:网上对《孔子》议论己达到“火热辣辣”的程度了。然在“热”议中让片方发现了十分鬼异的一个情况是:有“黑手”操纵抛出了多多“恶意差评”,且据片方初步调查认定是“某电影推广机构”在幕后操纵,但片方没有指认该“某电影推广机构”究竟是谁,只讲是“目前已收集到部分的证据,”“会在适当的时间向社会公布。”
实在点讲:与其去认定有没有“恶意差评”的幕后操手,还不如考虑“恶意差评”究竟能不能打倒《孔子》。显然,这也是对片方投资《孔子》理由的再次“实地审查”。俗话讲:火猛不怕柴湿,货好不怕积压。要是《孔子》确实是展现了崇高和美好的话,定当是不怕“恶意差评”作怪的。天长日久,水落石出时,不是看“评”的差与不差,而是看“货”的真金含量高与不高。《阿凡达》的高票房真金含量来源于新3D电影技术,多属新技术广告费收入。而《孔子》的票房真金含量要靠“圣人”文化的广普性与认同感。
当然,如果当一笔生意做,片方投资《孔子》,想尽快收回成本赚利润,看中“孔子”这个历来争议不休的人物做“材料”,本身也就是看中了“高风险”的“地雷材料”,心理上有各种预期应是理所应当。“一败涂地”是一种预期,反应平静,也应是一种预期,只是这种预期被现实化了。现实说明:“孔子”又热了之说属过高诂计,片方对《孔子》文化的广普性认定准确,但对“认同感”的把握就有偏差,有被“忽悠”成份。
周润发、周迅、陈建斌、任泉领衔主演的《孔子》,昨日起在内地各大影院的2D影厅公映。虽然被认为是1月唯一的国产大片,但《孔子》首日的上座率并未承袭此前《阿凡达》引领的爆棚势头。截至昨晚8点,沪上各大影院《孔子》的放映情况只能用平静来形容。只有永华电影城传来晚间七八点的场次满座的消息。
投资上亿,明星阵容不俗,题材也相当吸引人,但《孔子》似乎并没有成为观众“必看”的电影。即使2D银幕都已放空,但早报记者昨日在沪上的大光明电影院看到,3D版的《阿凡达》还是占据了一半的放映空间。《孔子》与成龙领衔主演的《邻家特工》以及电影版《名侦探柯南》则平均分配剩余放映场次。而在万裕国际影城、世纪大上海电影院,几乎也都是相似的排片情况。据这两家影院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孔子》昨日的上座率只能用“一般”来形容。
唯一给予《孔子》最多排片的恐怕当属拥有最多影厅的永华电影城。该影城的李小姐告诉早报记者,他们开了四个厅放映《孔子》,“晚上的场次还不错,7点的一场全满,8点的现在还在卖票,已经超过八成了,应该也会满。照这个情形,明天(周六)白天也应该还不错。”
与上座率略显平静刚好相反的是,网络上对于《孔子》的议论已达到“热”的程度。在某知名电影网站,《孔子》首日的打分创造了一个历史新低。而据片方昨日晚些时候发来的消息,如此之多的“恶意差评”是遭遇了“黑手”。至于始作俑者,片方表示,根据他们初步调查,可以认定是“某电影推广机构”在幕后操纵。这个电影推广机构服务于在影片《孔子》之后即将上映的一个国产影片,但片方并没有公布该机构的名称。
片方也表示,对这种毫无格调、操守与诚信可言的国产片恶意竞争行为“深感痛心”,并表示目前已经收集到部分的证据,“会在适当的时间向社会公布。”
我的感言:
这是一篇有关《孔子》票房与“网房”行情的最初报道。其票房反应仍延续了PK《阿凡达》的靶报。实情是:票房确实没承袭《阿凡达》式的爆棚势头。分析原因时,自然注意到“网房”情境:网上对《孔子》议论己达到“火热辣辣”的程度了。然在“热”议中让片方发现了十分鬼异的一个情况是:有“黑手”操纵抛出了多多“恶意差评”,且据片方初步调查认定是“某电影推广机构”在幕后操纵,但片方没有指认该“某电影推广机构”究竟是谁,只讲是“目前已收集到部分的证据,”“会在适当的时间向社会公布。”
实在点讲:与其去认定有没有“恶意差评”的幕后操手,还不如考虑“恶意差评”究竟能不能打倒《孔子》。显然,这也是对片方投资《孔子》理由的再次“实地审查”。俗话讲:火猛不怕柴湿,货好不怕积压。要是《孔子》确实是展现了崇高和美好的话,定当是不怕“恶意差评”作怪的。天长日久,水落石出时,不是看“评”的差与不差,而是看“货”的真金含量高与不高。《阿凡达》的高票房真金含量来源于新3D电影技术,多属新技术广告费收入。而《孔子》的票房真金含量要靠“圣人”文化的广普性与认同感。
当然,如果当一笔生意做,片方投资《孔子》,想尽快收回成本赚利润,看中“孔子”这个历来争议不休的人物做“材料”,本身也就是看中了“高风险”的“地雷材料”,心理上有各种预期应是理所应当。“一败涂地”是一种预期,反应平静,也应是一种预期,只是这种预期被现实化了。现实说明:“孔子”又热了之说属过高诂计,片方对《孔子》文化的广普性认定准确,但对“认同感”的把握就有偏差,有被“忽悠”成份。
而“孔子”“圣说”又面临新挑战和升级要求,这才是真实现状。
面对“孔子”“圣说”要升级的挑战,《孔子》做了啥贡献?“恶意差评”肯定不足为奇而可一笑了之,热烈追捧也失之肉麻不恰合实际,“第一口吃螃蟹”才是比较中肯的定位评价。
面对“孔子”“圣说”要升级的挑战,《孔子》做了啥贡献?“恶意差评”肯定不足为奇而可一笑了之,热烈追捧也失之肉麻不恰合实际,“第一口吃螃蟹”才是比较中肯的定位评价。
阅读(5125)┊ 评论(0)
消灭零回复,立刻抢沙发:)
共有0篇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