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孔子》评论及有关“孔子”的见闻录之三(续12)
2010-08-08 19:34:18 发表
16.《孔子在中国地位达到百年来最高点》 (来源:新华网 .2007年09月29日)
这是一文叫我很不以为善的文章,全文摘录如下:
【新华网济南9月29日电(记者王海鹰刘宝森)提升官方祭孔规格,治国理念汲取“和为贵”思想,“孔子学院”走向全球,《论语》成为畅销书……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屡遭批判的孔子,现在已经达到他百年来声望的最高点。
在28日于山东曲阜举行的孔子诞辰2558周年盛大祭典上,走在祭祀队伍前面的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和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这是自2004年中国开始公祭孔子以来,出席祭祀仪式的最高级别官员。
备受瞩目的中共十七大将于下月举行,其主要任务之一是规划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人们普遍认为,这一执政新理念也借鉴和吸收了孔子“和为贵”的思想。
“孔子的思想适合治世,不适合乱世。”山东省社科院儒学研究所所长涂可国说。
他说,在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孔子周游列国碰一鼻子灰回来一点也不奇怪。而现今,追求“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的中国,正需要孔子的道德理想和智慧。
自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以来,孔子思想在中国一直是国家的主流思想。19世纪末,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由盛转衰,中国一些学者反思后认为,是孔子思想造成了中国的落后。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更激烈地提出:“打倒孔家店”。
孔子的声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跌到了谷底。在“批林(彪)批孔(子)”运动中,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庙、孔府和孔林被打砸洗劫。
“文革”的结束,使沉寂已久的儒家思想在中国重新焕发生机。继九十年代学术界出现儒学热后,近年,孔子及其儒家经典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更加广泛深入,成为加速迈向国际化的中国的一大文化现象。
在中国的一些公办学校,教师和学生重新在孔子像前鞠躬,《论语》以及体现孔子思想的儿童启蒙读物《弟子规》《三字经》等甚至进入课堂,被小学生们诵读。许多家长认为,让孩子学好外语和接受儒家经典熏陶同样重要。
本月初,55名优秀贫困学子跨过长春文庙“状元门”,向孔子像行礼,这是长春文庙136年来首次为学子开启大门。
一位女学者帮助《论语》在当代中国人中间再度风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著的《〈论语〉心得》,去年推出后一直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销量超过《哈里·波特》。
“透过于丹现象,可以看到,中国人喜欢《论语》,中国人渴望了解孔子思想。”孔子第75代孙孔祥林说。
在明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孔子也很可能以某种方式发挥自己的影响。“我建议在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因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担任奥运会文化艺术顾问的国家大师季羡林说。
当然,有很多人反对这一创意。但尊崇孔子的人们仍然积极地进行公关活动。
此次祭孔大典向北京奥组委推荐了5句《论语》经典,希望能成为奥运会迎宾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
今日的中国越来越发现,自己虽然已跻身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却欠缺相应的“软实力”——与国家形象有关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影响力。孔子再次担当重任。
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鼓励在全世界建立“孔子学院”推广汉语及中国文化,迄今已经建成182所,到今年底预计将超过200所。
“不能只让外国人在孔子学院学习我们的汉字,还要让他们领会中国和谐文化的精髓。这是最主要的。”季羡林说。
这是一文叫我很不以为善的文章,全文摘录如下:
【新华网济南9月29日电(记者王海鹰刘宝森)提升官方祭孔规格,治国理念汲取“和为贵”思想,“孔子学院”走向全球,《论语》成为畅销书……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屡遭批判的孔子,现在已经达到他百年来声望的最高点。
在28日于山东曲阜举行的孔子诞辰2558周年盛大祭典上,走在祭祀队伍前面的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和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这是自2004年中国开始公祭孔子以来,出席祭祀仪式的最高级别官员。
备受瞩目的中共十七大将于下月举行,其主要任务之一是规划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人们普遍认为,这一执政新理念也借鉴和吸收了孔子“和为贵”的思想。
“孔子的思想适合治世,不适合乱世。”山东省社科院儒学研究所所长涂可国说。
他说,在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孔子周游列国碰一鼻子灰回来一点也不奇怪。而现今,追求“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的中国,正需要孔子的道德理想和智慧。
自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以来,孔子思想在中国一直是国家的主流思想。19世纪末,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由盛转衰,中国一些学者反思后认为,是孔子思想造成了中国的落后。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更激烈地提出:“打倒孔家店”。
孔子的声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跌到了谷底。在“批林(彪)批孔(子)”运动中,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庙、孔府和孔林被打砸洗劫。
“文革”的结束,使沉寂已久的儒家思想在中国重新焕发生机。继九十年代学术界出现儒学热后,近年,孔子及其儒家经典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更加广泛深入,成为加速迈向国际化的中国的一大文化现象。
在中国的一些公办学校,教师和学生重新在孔子像前鞠躬,《论语》以及体现孔子思想的儿童启蒙读物《弟子规》《三字经》等甚至进入课堂,被小学生们诵读。许多家长认为,让孩子学好外语和接受儒家经典熏陶同样重要。
本月初,55名优秀贫困学子跨过长春文庙“状元门”,向孔子像行礼,这是长春文庙136年来首次为学子开启大门。
一位女学者帮助《论语》在当代中国人中间再度风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著的《〈论语〉心得》,去年推出后一直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销量超过《哈里·波特》。
“透过于丹现象,可以看到,中国人喜欢《论语》,中国人渴望了解孔子思想。”孔子第75代孙孔祥林说。
在明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孔子也很可能以某种方式发挥自己的影响。“我建议在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因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担任奥运会文化艺术顾问的国家大师季羡林说。
当然,有很多人反对这一创意。但尊崇孔子的人们仍然积极地进行公关活动。
此次祭孔大典向北京奥组委推荐了5句《论语》经典,希望能成为奥运会迎宾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
今日的中国越来越发现,自己虽然已跻身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却欠缺相应的“软实力”——与国家形象有关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影响力。孔子再次担当重任。
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鼓励在全世界建立“孔子学院”推广汉语及中国文化,迄今已经建成182所,到今年底预计将超过200所。
“不能只让外国人在孔子学院学习我们的汉字,还要让他们领会中国和谐文化的精髓。这是最主要的。”季羡林说。
我的点评:一句话,通篇不合事实,除己被打倒很久的孔家店子孙和尊孔死党们的胡说八道和拼命炒作外,还有明显强奸民意的企图!
17.《季羡林建议奥运会开幕式抬出孔子引发激辩》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2007年08月30日)
该是一文鲜为人知的事记,全文摘录如下:
【北京奥组委刚刚成立时,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就来征求国学大师、北京奥运会艺术顾问季羡林的意见。季羡林说:“我建议在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因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到处都是你争我夺。而中国向来是一个追求和平、和谐的国度,奥运会正是一个展示我们国家和民族伟大形象的机遇。”
于是,这事惹得网络好一番争闹,国学者欣欣然,认为这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好点子;反儒者嗤嗤然,更有甚者用“腐儒”等字眼来形容“挺孔派”,双方“博”来“博”去,关注着孔子在奥运开幕式是否“有戏”?
抬还是不抬?抬龙抬凤但不能抬人
在媒体的报道中,季老平静中带着喜悦与自豪地诠释他的观点:“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送给世界的一个伟大的礼物,希望全世界能够接受我们这个‘和谐’的概念,那么,我们这个地球村就可以安静许多。”但不少网友似乎并没有沉浸在类似的喜悦中,网友“我的中国魂”说:“我在想象奥运会上孔夫子的形象,两只手背在后面么?那临风之态,深衣裙带飘飘然;或许一只手高悬前方,伟大领袖一样为全人类指出航程?”言语中颇有嘲讽意味。“连开一个奥运会都不会忘记要造一尊神。”已经让孔子走下神坛的国人似乎不愿意“重温”那样的景象。
对此,网友“思念远方的星”说得直截了当:“我认为,无论抬谁,都是丢中国人的脸,无论抬谁,那都是搞个人崇拜,都是落后思想的一套。我们中国人的奥运,可以抬龙,可以抬凤,但至于人,谁都不能抬,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凌驾于我们整个民族之上代替我们自己来思考。”
公投要抬谁?兵马俑秦始皇是人选
孔子已经走进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北京的108对夫妻在孔子像前宣誓“永不离婚”,重庆70名中学新教师在孔子像前进行入职宣誓,广东高考状元在德庆孔庙拜祭。所以,主张奥运会“抬”孔子出来的网友认为:孔子是全世界人民认同的文化偶像,奥运会是凝聚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最佳平台,当两者融合在一起时,那将不仅是一场体育的盛事,也将是文化的盛事。
不过也有网友另有主张,网友“梦想的彼岸”认为可以抬德国大胡子马克思出来,因为他可以作为中国人的思想象征。他说:“应该让全体中国人投票,让马克思和孔子进行PK吧!”
网友“吾独醒”的选择则更宽泛,他说:“从周口店猿人开始,兵马俑、屈原、秦始皇、陈胜、吴广……一直到康熙、雍正,再到新中国的缔造者等,一一都抬出来,那不把外国人全都给震惊了?”
博客中国有一个“奥运抬谁?”的公投活动,到2007年8月1日为止,得票最多的居然是芙蓉姐姐,真是一声苦笑,一声自嘲,由此可见网友的黑色幽默。
究竟如何抬?Q版孔子漫步开幕式
也有些网友不反对抬孔子,但反对一本正经地抬。在他们看来,如果克隆某些不伦不类的“公祭”排场,多半会大煞奥运开幕式的风景。网友“张弛11”称不妨“抬”一个Q版孔子出场:“我们不妨尝试反向而行,即脱下孔子‘文圣’、‘万世先师’等沉重的制服,向历史最深处还原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孔子形象,让他作为一个聪明的‘人’、而非‘神’,代表中国与世界对话,或许能达到既坚守民族文化特质,又照顾老外接受习惯的两全其美。
17.《季羡林建议奥运会开幕式抬出孔子引发激辩》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2007年08月30日)
该是一文鲜为人知的事记,全文摘录如下:
【北京奥组委刚刚成立时,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就来征求国学大师、北京奥运会艺术顾问季羡林的意见。季羡林说:“我建议在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因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到处都是你争我夺。而中国向来是一个追求和平、和谐的国度,奥运会正是一个展示我们国家和民族伟大形象的机遇。”
于是,这事惹得网络好一番争闹,国学者欣欣然,认为这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好点子;反儒者嗤嗤然,更有甚者用“腐儒”等字眼来形容“挺孔派”,双方“博”来“博”去,关注着孔子在奥运开幕式是否“有戏”?
抬还是不抬?抬龙抬凤但不能抬人
在媒体的报道中,季老平静中带着喜悦与自豪地诠释他的观点:“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送给世界的一个伟大的礼物,希望全世界能够接受我们这个‘和谐’的概念,那么,我们这个地球村就可以安静许多。”但不少网友似乎并没有沉浸在类似的喜悦中,网友“我的中国魂”说:“我在想象奥运会上孔夫子的形象,两只手背在后面么?那临风之态,深衣裙带飘飘然;或许一只手高悬前方,伟大领袖一样为全人类指出航程?”言语中颇有嘲讽意味。“连开一个奥运会都不会忘记要造一尊神。”已经让孔子走下神坛的国人似乎不愿意“重温”那样的景象。
对此,网友“思念远方的星”说得直截了当:“我认为,无论抬谁,都是丢中国人的脸,无论抬谁,那都是搞个人崇拜,都是落后思想的一套。我们中国人的奥运,可以抬龙,可以抬凤,但至于人,谁都不能抬,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凌驾于我们整个民族之上代替我们自己来思考。”
公投要抬谁?兵马俑秦始皇是人选
孔子已经走进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北京的108对夫妻在孔子像前宣誓“永不离婚”,重庆70名中学新教师在孔子像前进行入职宣誓,广东高考状元在德庆孔庙拜祭。所以,主张奥运会“抬”孔子出来的网友认为:孔子是全世界人民认同的文化偶像,奥运会是凝聚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最佳平台,当两者融合在一起时,那将不仅是一场体育的盛事,也将是文化的盛事。
不过也有网友另有主张,网友“梦想的彼岸”认为可以抬德国大胡子马克思出来,因为他可以作为中国人的思想象征。他说:“应该让全体中国人投票,让马克思和孔子进行PK吧!”
网友“吾独醒”的选择则更宽泛,他说:“从周口店猿人开始,兵马俑、屈原、秦始皇、陈胜、吴广……一直到康熙、雍正,再到新中国的缔造者等,一一都抬出来,那不把外国人全都给震惊了?”
博客中国有一个“奥运抬谁?”的公投活动,到2007年8月1日为止,得票最多的居然是芙蓉姐姐,真是一声苦笑,一声自嘲,由此可见网友的黑色幽默。
究竟如何抬?Q版孔子漫步开幕式
也有些网友不反对抬孔子,但反对一本正经地抬。在他们看来,如果克隆某些不伦不类的“公祭”排场,多半会大煞奥运开幕式的风景。网友“张弛11”称不妨“抬”一个Q版孔子出场:“我们不妨尝试反向而行,即脱下孔子‘文圣’、‘万世先师’等沉重的制服,向历史最深处还原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孔子形象,让他作为一个聪明的‘人’、而非‘神’,代表中国与世界对话,或许能达到既坚守民族文化特质,又照顾老外接受习惯的两全其美。
让我们来看看那个叫‘孔丘’的凡人吧——肉切得不方正,他就不吃;56岁那年终于当上了大司寇(大致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便喜形于色,对别人的质疑也毫不在乎;他曾说‘只要带了腊肉做见面礼,我都会教他学问’;当漂亮又擅风情的王妃南子与孔子‘幽会’后,学生子路不高兴,孔子连忙面红耳赤地发誓赌咒,证明自己没做亏心事……”
在网友眼中,孔子正是一个可爱的老头,再加上他的睿智、学识以及对理想的执著,就成了丰满的文化符号。网友“子路的爹”还建议:如果我们能再在上面添加些现代的元素和包装手法,比如重新设计孔子的卡通形象,以吸引观看奥运开幕式的中外小朋友;拍一部《“孔”翁情史》,以还原其人性等等,那么这个彩色的孔老头不仅不会给奥运开幕式丢脸,反能为中华文化添上无穷魅力。
这样看来,孔子在开幕式上就不是给“抬”出来的,而是像运动员进场一样,谈笑风生地漫步在跑道上,与他聊着天向我们走来的还有庄子、孟子、墨子等。
儒学功与过?抬30%孔子已足矣
这次奥运开幕式能否抬孔子的争议,其实与此前的奥运开幕式中国运动员究竟是穿西装还是汉服的问题,是类似的命题。
其争议的焦点在两方面。一是孔子儒学文化能否有代表性和涵盖面。网友“追求真理的人”认为“尊孔可以,但不宜过头,更不能晕头”。他说:“所谓的‘中国文化’包括了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以《四库全书》为据,把文化压缩在‘国学’范畴,也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所以,儒学不是中华文化的全部。”
二是孔子思想是否具有现代化和国际性。网友“一条小鱼”认为:“今日中国在形象上,应该更加强调自己‘现代’的一面,更容易引起外国人的共鸣;而如果过分依赖孔子、旗袍、汉服、大红灯笼、 四合院等文化符号,则一方面老外难以理解,另一方面极易给洋人造成‘老大中国’、暮气沉沉之类的不良印象……”
网友“铁血阿哥”调侃道:“若抬孔子,抬30%足矣。那是因为,老孔的说教,70%是祸国殃民的,只有30%是正确的。比如说,他鼓励人民勤奋学习、要讲礼貌、珍惜友谊、爱好音乐等,都是积极向上的;但当他维护皇权、压迫妇女、打压人权人欲、蔑视市场经济、反对平等,诸如此类,都是误国误民的。”】
我哈哈而后的点评:“博客中国有一个“奥运抬谁?”的公投活动,到2007年8月1日为止,得票最多的居然是芙蓉姐姐......”哈哈,亏得奥运会上没让季羡林等如意而抬出孔子,不然可就太黑色幽默了。更叫我想不到的是:这场公投的祸源--始作俑者--竟是我们的国学大师--季羡林也!
我们的国学、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时侯起被孔门儒学垄断了?从季羡林开始的?还是从什么人开始的?哀呵——没见过这么明目张胆地强奸民意、强奸传统、强奸国学的!这倒是世无前例的!哀......
在网友眼中,孔子正是一个可爱的老头,再加上他的睿智、学识以及对理想的执著,就成了丰满的文化符号。网友“子路的爹”还建议:如果我们能再在上面添加些现代的元素和包装手法,比如重新设计孔子的卡通形象,以吸引观看奥运开幕式的中外小朋友;拍一部《“孔”翁情史》,以还原其人性等等,那么这个彩色的孔老头不仅不会给奥运开幕式丢脸,反能为中华文化添上无穷魅力。
这样看来,孔子在开幕式上就不是给“抬”出来的,而是像运动员进场一样,谈笑风生地漫步在跑道上,与他聊着天向我们走来的还有庄子、孟子、墨子等。
儒学功与过?抬30%孔子已足矣
这次奥运开幕式能否抬孔子的争议,其实与此前的奥运开幕式中国运动员究竟是穿西装还是汉服的问题,是类似的命题。
其争议的焦点在两方面。一是孔子儒学文化能否有代表性和涵盖面。网友“追求真理的人”认为“尊孔可以,但不宜过头,更不能晕头”。他说:“所谓的‘中国文化’包括了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以《四库全书》为据,把文化压缩在‘国学’范畴,也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所以,儒学不是中华文化的全部。”
二是孔子思想是否具有现代化和国际性。网友“一条小鱼”认为:“今日中国在形象上,应该更加强调自己‘现代’的一面,更容易引起外国人的共鸣;而如果过分依赖孔子、旗袍、汉服、大红灯笼、 四合院等文化符号,则一方面老外难以理解,另一方面极易给洋人造成‘老大中国’、暮气沉沉之类的不良印象……”
网友“铁血阿哥”调侃道:“若抬孔子,抬30%足矣。那是因为,老孔的说教,70%是祸国殃民的,只有30%是正确的。比如说,他鼓励人民勤奋学习、要讲礼貌、珍惜友谊、爱好音乐等,都是积极向上的;但当他维护皇权、压迫妇女、打压人权人欲、蔑视市场经济、反对平等,诸如此类,都是误国误民的。”】
我哈哈而后的点评:“博客中国有一个“奥运抬谁?”的公投活动,到2007年8月1日为止,得票最多的居然是芙蓉姐姐......”哈哈,亏得奥运会上没让季羡林等如意而抬出孔子,不然可就太黑色幽默了。更叫我想不到的是:这场公投的祸源--始作俑者--竟是我们的国学大师--季羡林也!
我们的国学、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时侯起被孔门儒学垄断了?从季羡林开始的?还是从什么人开始的?哀呵——没见过这么明目张胆地强奸民意、强奸传统、强奸国学的!这倒是世无前例的!哀......
阅读(3961)┊ 评论(0)
消灭零回复,立刻抢沙发:)
共有0篇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