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把燕云十六州这片汉唐故土割让给契丹的,是一个名叫石敬瑭的人。
阅读(801)┊ 评论(0)
对该博文的评论(0条)
后晋天福元年、契丹会同元年(938)十月,后晋太祖皇帝石敬瑭,建东京于汴州(今开封),以原京都洛阳为西京。十一月,他派遣使臣到契丹首都上京临潢府,将中原王朝北方十六个州的图籍,呈献给“父皇帝”耶律德光。从此,北方这十六个州便脱离了中原王朝,正式纳入契丹版图,变成了契丹王朝的行政区域。
石敬瑭的父亲名叫臬捩鸡(汉名石绍雍)。臬捩鸡善于骑马射箭,唐朝末年,跟随沙陀头领朱邪赤心归唐,自西夷(今新疆地区)内迁到阴山一带。后来,他又积极追随朱邪赤心的儿子晋王李克用,冲锋陷阵,征伐有功,官至洺州(今河北永年东南)刺史。据此来看,石敬瑭应该姓臬,应该是个沙陀人。
沙陀又名处月,是一个以朱邪为姓的突厥─回鹘民族的分支部落,游牧于新疆准葛尔盆地西南一带,因其地有大沙丘而得名。它属于西突厥“十姓部落”以外的一个部落。
突厥汗国成立于公元552年,其全盛时,疆域东至大兴安岭,西抵西海(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隋朝时,长孙晟(即唐太宗李世民的岳父)用离间之计,使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称雄于西域,后来被唐太宗所灭。东突厥控制蒙古高原,后来被唐高宗所灭。唐高宗末年,突厥人再度建立后突厥汗国,公元八世纪中期又被回纥所灭。
然而,石敬瑭自己并不认为是沙陀人。他不随父姓,也不随母姓(他母亲姓何),他选择姓石。这是为什么呢?《新五代史》主编欧阳修也很困惑:“不知其得姓之始也。”《旧五代史》主编薛居正则解释说,石敬瑭之所以选择姓石,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是石奋的后裔。石奋即“万石君”,是西汉时期一个很有名的大臣,汉景帝时曾位列九卿。据薛居正考证,石奋有一支后裔,因为避乱,从中原流落到了西夷,居住于甘州(今甘肃张掖)。石敬瑭认为,臬氏家族便是其后人。
现在,也有学者认为石敬瑭并非沙陀人,如岑仲勉先生在《隋唐史》中有一篇“辨石晋不是突厥族沙陀”。据说,在河南发现了一部石氏族谱,表明石敬瑭的确是石奋之后,是石奋第三十六世孙,其四世祖由济源流入西域沙沱部。这倒是与《旧五代史》的说法大体一致。
石敬瑭年轻时朴实稳重,沉默寡言,喜欢阅读兵书,崇拜战国名将李牧,和汉代名将周亚夫。在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与后梁太祖皇帝朱温争雄天下时,石敬瑭隶属于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他冲锋陷阵,战功卓著。李嗣源是后唐第二任皇帝即后唐明宗,他对石敬瑭很器重,视之为心腹,并将女儿永宁公主嫁给了他。
李嗣源死后,其子李从厚继位。李从厚对握有兵权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与凤翔节度使李从珂,很不放心,命令二人进行对调,想借此削弱他们的势力。
李从珂是李嗣源养子,本名王从珂。他拒不受命,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率兵攻入京师洛阳。李从厚在百名亲骑保护下狼狈出逃,在卫州(河南汲县),遇到了姐夫石敬瑭。石敬瑭将李从厚的随从全部杀死,然后把李从厚孤身一人留在驿馆里,自己则扬长而去。
李从珂在洛阳得知后,立即派人给李从厚送来一瓶毒酒,让其自尽。李从厚不肯喝,被来人用绳子活活勒死,年仅二十一岁。
李从珂称帝后,对石敬瑭也不放心。石敬瑭对李从珂也有所警惕,他一方面装病称弱,一方面暗中积蓄力量。他多次以防备契丹为由,要求朝廷增兵运粮。
后唐清泰三年(936)五月,石敬瑭以身体羸弱为由,上书请求解除兵权,调往其他地方。实际上,他这是在试探李从珂的态度。李从珂考虑再三,在明知道有可能招致变乱的情况下,仍然决定将石敬瑭调离晋阳(今山西太原)。
接到调任诏书后,石敬瑭在晋阳召集下属商议对策。心腹大将刘知远(即后来的后汉高祖)说:
石敬瑭的父亲名叫臬捩鸡(汉名石绍雍)。臬捩鸡善于骑马射箭,唐朝末年,跟随沙陀头领朱邪赤心归唐,自西夷(今新疆地区)内迁到阴山一带。后来,他又积极追随朱邪赤心的儿子晋王李克用,冲锋陷阵,征伐有功,官至洺州(今河北永年东南)刺史。据此来看,石敬瑭应该姓臬,应该是个沙陀人。
沙陀又名处月,是一个以朱邪为姓的突厥─回鹘民族的分支部落,游牧于新疆准葛尔盆地西南一带,因其地有大沙丘而得名。它属于西突厥“十姓部落”以外的一个部落。
突厥汗国成立于公元552年,其全盛时,疆域东至大兴安岭,西抵西海(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隋朝时,长孙晟(即唐太宗李世民的岳父)用离间之计,使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称雄于西域,后来被唐太宗所灭。东突厥控制蒙古高原,后来被唐高宗所灭。唐高宗末年,突厥人再度建立后突厥汗国,公元八世纪中期又被回纥所灭。
然而,石敬瑭自己并不认为是沙陀人。他不随父姓,也不随母姓(他母亲姓何),他选择姓石。这是为什么呢?《新五代史》主编欧阳修也很困惑:“不知其得姓之始也。”《旧五代史》主编薛居正则解释说,石敬瑭之所以选择姓石,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是石奋的后裔。石奋即“万石君”,是西汉时期一个很有名的大臣,汉景帝时曾位列九卿。据薛居正考证,石奋有一支后裔,因为避乱,从中原流落到了西夷,居住于甘州(今甘肃张掖)。石敬瑭认为,臬氏家族便是其后人。
现在,也有学者认为石敬瑭并非沙陀人,如岑仲勉先生在《隋唐史》中有一篇“辨石晋不是突厥族沙陀”。据说,在河南发现了一部石氏族谱,表明石敬瑭的确是石奋之后,是石奋第三十六世孙,其四世祖由济源流入西域沙沱部。这倒是与《旧五代史》的说法大体一致。
石敬瑭年轻时朴实稳重,沉默寡言,喜欢阅读兵书,崇拜战国名将李牧,和汉代名将周亚夫。在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与后梁太祖皇帝朱温争雄天下时,石敬瑭隶属于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他冲锋陷阵,战功卓著。李嗣源是后唐第二任皇帝即后唐明宗,他对石敬瑭很器重,视之为心腹,并将女儿永宁公主嫁给了他。
李嗣源死后,其子李从厚继位。李从厚对握有兵权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与凤翔节度使李从珂,很不放心,命令二人进行对调,想借此削弱他们的势力。
李从珂是李嗣源养子,本名王从珂。他拒不受命,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率兵攻入京师洛阳。李从厚在百名亲骑保护下狼狈出逃,在卫州(河南汲县),遇到了姐夫石敬瑭。石敬瑭将李从厚的随从全部杀死,然后把李从厚孤身一人留在驿馆里,自己则扬长而去。
李从珂在洛阳得知后,立即派人给李从厚送来一瓶毒酒,让其自尽。李从厚不肯喝,被来人用绳子活活勒死,年仅二十一岁。
李从珂称帝后,对石敬瑭也不放心。石敬瑭对李从珂也有所警惕,他一方面装病称弱,一方面暗中积蓄力量。他多次以防备契丹为由,要求朝廷增兵运粮。
后唐清泰三年(936)五月,石敬瑭以身体羸弱为由,上书请求解除兵权,调往其他地方。实际上,他这是在试探李从珂的态度。李从珂考虑再三,在明知道有可能招致变乱的情况下,仍然决定将石敬瑭调离晋阳(今山西太原)。
接到调任诏书后,石敬瑭在晋阳召集下属商议对策。心腹大将刘知远(即后来的后汉高祖)说:
“明公统军多年,众望所归,凭借晋阳的有利地势和精锐军队,一定可以成就霸业,怎么能受制于一纸诏书,而自投虎口呢?”
石敬瑭遂决意起兵,上书指责李从珂只是先帝养子,没有资格继位,要求他立即传位给明宗四子许王。
李从珂大怒,派出三万大军围攻晋阳。面对李从珂大兵压境,石敬瑭自感力量不足,难以抵挡,焦虑不安。这时,谋士桑维翰献策,建议向契丹求援。
契丹国,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公元916年创建的一个游牧民族国家(后改国号为辽)。当时,据有中国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幅员辽阔,兵强马壮。契丹人多次南下入侵,对中原一直虎视眈眈。契丹当时的皇帝是辽太宗耶律德光。
石敬瑭接受了桑维翰的建议,令桑维翰给辽太宗写信,向契丹称臣,以父子相称,以求得契丹出兵相救,并许诺事成之后,割让雁门关以北十六个州的土地作为酬谢。
刘知远觉得石敬瑭这样做有些过分,他劝说道:
“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
石敬瑭不听,一意孤行。
就在石敬瑭与李从珂激战两个多月,相持不下的时候,辽太宗亲率五万契丹骑兵,长驱直入三千里,直抵晋阳城北虎北口。当日即与后唐军队沿汾河展开激战,杀死后唐步骑兵近万人,后唐军队败退。
当天晚上,石敬瑭从晋阳北门出城,拜见辽太宗,两人握手言欢,相见恨晚。于是,三十五岁的辽太宗,册封四十五岁的石敬瑭为大晋皇帝。石敬瑭穿着辽太宗脱下的契丹皇袍,在晋阳城东南的柳林营地举行即位仪式,改元天福,国号晋,史称后晋。
提议向契丹求援的桑维翰,其人“为人丑怪,身短而面长”。其从小自命不凡,立志做公辅。有个成语叫“磨穿铁砚”,典故就出自桑维翰下定决心考取进士的真实事迹。
为获得契丹出兵支持,桑维翰曾亲自前往上京,求见辽太宗。他“跪于帐前,自旦至暮,涕泣争之”。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说:“灭唐而兴晋,维翰之力也。”
明代王夫之专门写了一篇《桑维翰论》,将桑维翰判为“万世之罪人”。他说:“谋国而贻天下之大患,斯为天下之罪人,而有差等焉。祸在一时之天下,则一时之罪人,卢杞是也。祸及一代则一代之罪人,李林甫是也。祸及万世则万世之罪人,自生民以来,唯桑维翰当之。”
石敬瑭作为一个可耻的“儿皇帝”,桑维翰作为一个“万世之罪人”,都是危害华夏民族的卖国贼,毫无疑问,他们都将永远被钉在华夏历史的耻辱柱上。
后晋因契丹而兴,后又被契丹所灭。石敬瑭创建的后晋,仅仅存活了十二年。可是,他割让燕云十六州对中原王朝造成的危害,却长达四百多年,并深深影响了中国历史政治的格局和走向。正如《辽史纪事本末》所说,燕云“实今古之大防,自晋失十六州,为中原之祸者数百年。”
石敬瑭遂决意起兵,上书指责李从珂只是先帝养子,没有资格继位,要求他立即传位给明宗四子许王。
李从珂大怒,派出三万大军围攻晋阳。面对李从珂大兵压境,石敬瑭自感力量不足,难以抵挡,焦虑不安。这时,谋士桑维翰献策,建议向契丹求援。
契丹国,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公元916年创建的一个游牧民族国家(后改国号为辽)。当时,据有中国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幅员辽阔,兵强马壮。契丹人多次南下入侵,对中原一直虎视眈眈。契丹当时的皇帝是辽太宗耶律德光。
石敬瑭接受了桑维翰的建议,令桑维翰给辽太宗写信,向契丹称臣,以父子相称,以求得契丹出兵相救,并许诺事成之后,割让雁门关以北十六个州的土地作为酬谢。
刘知远觉得石敬瑭这样做有些过分,他劝说道:
“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
石敬瑭不听,一意孤行。
就在石敬瑭与李从珂激战两个多月,相持不下的时候,辽太宗亲率五万契丹骑兵,长驱直入三千里,直抵晋阳城北虎北口。当日即与后唐军队沿汾河展开激战,杀死后唐步骑兵近万人,后唐军队败退。
当天晚上,石敬瑭从晋阳北门出城,拜见辽太宗,两人握手言欢,相见恨晚。于是,三十五岁的辽太宗,册封四十五岁的石敬瑭为大晋皇帝。石敬瑭穿着辽太宗脱下的契丹皇袍,在晋阳城东南的柳林营地举行即位仪式,改元天福,国号晋,史称后晋。
提议向契丹求援的桑维翰,其人“为人丑怪,身短而面长”。其从小自命不凡,立志做公辅。有个成语叫“磨穿铁砚”,典故就出自桑维翰下定决心考取进士的真实事迹。
为获得契丹出兵支持,桑维翰曾亲自前往上京,求见辽太宗。他“跪于帐前,自旦至暮,涕泣争之”。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说:“灭唐而兴晋,维翰之力也。”
明代王夫之专门写了一篇《桑维翰论》,将桑维翰判为“万世之罪人”。他说:“谋国而贻天下之大患,斯为天下之罪人,而有差等焉。祸在一时之天下,则一时之罪人,卢杞是也。祸及一代则一代之罪人,李林甫是也。祸及万世则万世之罪人,自生民以来,唯桑维翰当之。”
石敬瑭作为一个可耻的“儿皇帝”,桑维翰作为一个“万世之罪人”,都是危害华夏民族的卖国贼,毫无疑问,他们都将永远被钉在华夏历史的耻辱柱上。
后晋因契丹而兴,后又被契丹所灭。石敬瑭创建的后晋,仅仅存活了十二年。可是,他割让燕云十六州对中原王朝造成的危害,却长达四百多年,并深深影响了中国历史政治的格局和走向。正如《辽史纪事本末》所说,燕云“实今古之大防,自晋失十六州,为中原之祸者数百年。”
阅读(801)┊ 评论(0)
消灭零回复,立刻抢沙发:)
共有0篇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