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宋徽宗赵佶的生母及其后妃
阅读(2148)┊ 评论(0)
对该博文的评论(0条)
北宋政和五年(1115),34岁的宋徽宗可谓正值壮年,已经当皇帝16年了。宋徽宗名叫赵佶,徽宗是其庙号。据《宋史.徽宗本纪》记载,绍兴五年(1135)四月二十一日,赵佶在金国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逝世,终年五十四岁。但直到绍兴七年(1137),赵佶逝世的消息才传到南宋。这年九月初五,朝廷遥上谥号为圣文仁德显孝皇帝,庙号徽宗。宋徽宗死后被金熙宗葬于河南广宁(今河南洛阳附近),七年后的公元1142年8月,根据宋金《绍兴和议》安排,南宋将宋徽宗遗骸运回绍兴葬于永陵。
宋徽宗生于元丰五年(1082)农历五月初五,是宋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是宋哲宗的弟弟。
关于宋徽宗的生母,只知其姓陈,不知其名字,是开封人。一开始,她只是宫里的一名才人,因“颍悟庄重”,被选入宋神宗寝宫作御侍,后来偶然得到临幸。生下赵佶后,其地位由才人晋升为美人。
北宋后宫妃嫔地位等级很多,除了皇后外,其他有品级的嫔妃分为二十四等,最高等的叫贵妃,最低等的叫才人,美人是第二十三等级。
元丰八年(1085)正月,满怀雄心壮志的宋神宗,得知对西夏战争前线又获惨败,精神受到沉重打击,一病不起。同年三月,三十八岁的宋神宗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别了人世。
陈美人非常悲伤,日夜守护在宋神宗陵殿里,半步不离。她“思顾旧恩,毁瘠骨立”,不吃不喝。身边的人给她喂食粥药,她挥手推开,说:“得早侍先帝,愿足矣!”
不久,陈美人如愿以偿,年仅三十二岁。这一年,赵佶三岁。
十五年之后,赵佶继位,成为宋朝的第八位皇帝。继位的第二年,即建中靖国元年(1101),宋徽宗下诏,追封自己生母陈美人为皇太后,上谥号钦慈。对于这样的荣耀,陈美人生前恐怕是连做梦都不会梦到的。
三岁的赵佶,是被另一个女人抚养成人的,这个女人就是宋神宗皇后向氏。向氏不曾生育,所以对年幼的赵佶格外关爱。赵佶从小就很懂事,聪明好学,兴趣广泛,友善仁孝,很小就表现出超群的书法绘画天赋,还喜欢骑马、射箭、蹴鞠等各种运动项目。其优秀表现,深得向氏赞赏。
向氏是河内人(今河南沁阳),出身名门,是宋真宗朝代著名宰相向敏中的曾孙女,嫁给宋神宗后,夫妻感情一直很好。她正直贤淑,在朝野上下,在市民百姓中,都有很高的威望。
宋神宗共有十四个儿子,但从第一到第五,还有第七第八第十,这八个儿子都先后夭折。宋神宗去世后,排行第六的赵煦继位,即宋哲宗。
赵煦继位时年仅九岁,由奶奶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元佑八年(1093)高太皇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这年他才十七岁。不幸的是,元符三年(1100)正月,亲政仅仅七年的宋哲宗忽患重病,医治无效,英年早逝。
宋哲宗猝然驾崩,对于皇位继承人问题没留下任何遗言,他也没有子嗣,所以,皇位继承人只能在他的五个弟弟中选择。这五个人中,年龄最大的是九弟申王赵佖,可他眼睛有毛病。年龄排在第二位的是十一弟端王赵佶,然后依次是十二弟莘王赵俣,十三弟简王赵似,十四弟睦王赵偲。其中,赵俣与赵偲一母同胞,母亲是林贤妃。赵似与宋哲宗一母同胞,母亲是朱太妃。
国不可一日无君。向太后紧急召集宰辅大臣们开会商量,决定继位人选。参与决策的大臣有四个人,即宰相章惇、枢密使曾布、尚书左丞蔡卞和中书侍郎许将。
向太后流着泪,说:“国家不幸,大行皇帝没有儿子。天下出现这样的变故,应早做决定。”宰相章惇首先明确表态:“按照礼律,应该立同母弟简王。”
向太后也毫不妥协地表明了立场:“神宗皇帝诸子,申王年龄虽长,因有目疾,不能立。其次即端王,端王当立。”
宋徽宗生于元丰五年(1082)农历五月初五,是宋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是宋哲宗的弟弟。
关于宋徽宗的生母,只知其姓陈,不知其名字,是开封人。一开始,她只是宫里的一名才人,因“颍悟庄重”,被选入宋神宗寝宫作御侍,后来偶然得到临幸。生下赵佶后,其地位由才人晋升为美人。
北宋后宫妃嫔地位等级很多,除了皇后外,其他有品级的嫔妃分为二十四等,最高等的叫贵妃,最低等的叫才人,美人是第二十三等级。
元丰八年(1085)正月,满怀雄心壮志的宋神宗,得知对西夏战争前线又获惨败,精神受到沉重打击,一病不起。同年三月,三十八岁的宋神宗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别了人世。
陈美人非常悲伤,日夜守护在宋神宗陵殿里,半步不离。她“思顾旧恩,毁瘠骨立”,不吃不喝。身边的人给她喂食粥药,她挥手推开,说:“得早侍先帝,愿足矣!”
不久,陈美人如愿以偿,年仅三十二岁。这一年,赵佶三岁。
十五年之后,赵佶继位,成为宋朝的第八位皇帝。继位的第二年,即建中靖国元年(1101),宋徽宗下诏,追封自己生母陈美人为皇太后,上谥号钦慈。对于这样的荣耀,陈美人生前恐怕是连做梦都不会梦到的。
三岁的赵佶,是被另一个女人抚养成人的,这个女人就是宋神宗皇后向氏。向氏不曾生育,所以对年幼的赵佶格外关爱。赵佶从小就很懂事,聪明好学,兴趣广泛,友善仁孝,很小就表现出超群的书法绘画天赋,还喜欢骑马、射箭、蹴鞠等各种运动项目。其优秀表现,深得向氏赞赏。
向氏是河内人(今河南沁阳),出身名门,是宋真宗朝代著名宰相向敏中的曾孙女,嫁给宋神宗后,夫妻感情一直很好。她正直贤淑,在朝野上下,在市民百姓中,都有很高的威望。
宋神宗共有十四个儿子,但从第一到第五,还有第七第八第十,这八个儿子都先后夭折。宋神宗去世后,排行第六的赵煦继位,即宋哲宗。
赵煦继位时年仅九岁,由奶奶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元佑八年(1093)高太皇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这年他才十七岁。不幸的是,元符三年(1100)正月,亲政仅仅七年的宋哲宗忽患重病,医治无效,英年早逝。
宋哲宗猝然驾崩,对于皇位继承人问题没留下任何遗言,他也没有子嗣,所以,皇位继承人只能在他的五个弟弟中选择。这五个人中,年龄最大的是九弟申王赵佖,可他眼睛有毛病。年龄排在第二位的是十一弟端王赵佶,然后依次是十二弟莘王赵俣,十三弟简王赵似,十四弟睦王赵偲。其中,赵俣与赵偲一母同胞,母亲是林贤妃。赵似与宋哲宗一母同胞,母亲是朱太妃。
国不可一日无君。向太后紧急召集宰辅大臣们开会商量,决定继位人选。参与决策的大臣有四个人,即宰相章惇、枢密使曾布、尚书左丞蔡卞和中书侍郎许将。
向太后流着泪,说:“国家不幸,大行皇帝没有儿子。天下出现这样的变故,应早做决定。”宰相章惇首先明确表态:“按照礼律,应该立同母弟简王。”
向太后也毫不妥协地表明了立场:“神宗皇帝诸子,申王年龄虽长,因有目疾,不能立。其次即端王,端王当立。”
章惇反驳道:“如果按照年龄,申王年长,应该继位。但按照礼制,同母之弟简王应该继位。”
听了这话,向太后脸色一沉,语气严厉地说:“俱是神宗之子,岂容如此分别?按年龄,端王其次,应当继位!”
很明显,向太后与章惇宰相在皇位继承人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展开了激烈斗争。
章惇是位老臣,这年已六十五岁,参与过王安石变法,属于改革派新党人物。自元祐八年(1093)担任宰相以来,极力恢复新法,清算旧党,主张向西部拓边,其军政外交政策以及本人个性都十分强硬。
在这个关键时刻,枢密使曾布开始站队了,他厉声说道:“皇太后圣谕极允当。章惇并不曾与众人商量,所发议论令人惊骇,不知居心何在!”
尚书左丞蔡卞也支持向太后,说:“皇太后为宗庙社稷大计诚是,当依圣旨。”
中书侍郎许将也紧跟着赞成:“合依圣旨。”
听了这三个大臣的表态,向太后脸色这才有些和悦,解释说:“神宗尝有圣语云:端王有福寿,又仁孝,不同诸王。”
章惇还是不死心,建议道:“且召五王来看看。”
蔡卞当即否定:“太后圣旨已定,更有何拟议?”
章惇轻轻叹了一口气,说了一句后来经常被人引用的话:“端王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
曾布厉声批驳道:“章惇,不要自以为是!且听皇太后安排!”
此时,五个亲王都已入宫,待在皇宫东华门内等候消息。不久,消息传来:端王继位。于是,十八岁的端王赵佶,在福宁殿宋哲宗灵前正式继位。
很显然,赵佶能够继位,是向太后与章惇公开斗争的结果,也是向太后与朱太妃暗中较量的结果,同时也是几个大臣之间勾心斗角的结果。
对于这一切,聪明的宋徽宗心里当然很有数。所以继位之后,他赶紧去泣拜向太后,请求向太后垂帘听政。
向太后推辞了一番,但最终还是答应助宋徽宗一臂之力。然而,向太后不是恋权之人,仅听政半年,便还政于宋徽宗。又过了半年,向太后便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六岁。
从宋徽宗独立执政到政和五年这十五年间,他已使用了四个年号。这些年号,反映出了宋徽宗的治国理念和当时的政局形势。他使用的第一个年号,叫“建中靖国”。“建中靖国”的意思是建立中正之道,使国家安定起来。他想以此表明,自己的治国理念是平息党争,共谋发展。但仅仅一年后,他便改年号为“崇宁”。“崇宁”的意思是崇奉熙宁新法。熙宁新法即王安石新法。在此期间,宋徽宗任用蔡京为宰相,积极推行变法改革,支持新党,打压旧党,这个年号用了五年。第三个年号叫“大观”,取自《易经》:“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意思是用中正的态度,来看待并治理国家,意在纠正崇宁期间的一些错误做法,这个年号使用了四年。第四个年号叫“政和”,从1111年开始使用,取自《尚书》:“庶政惟和,万国咸宁”。这个时期,北宋社会经济比较富足,人们安居乐业,可谓天下太平,政通人和。
宋徽宗现任皇后姓郑,开封人,生于普通官宦家庭,这年三十七岁,比宋徽宗大三岁,她并不是宋徽宗的原配夫人。郑氏十二岁入宫,在向太后身边当侍女,儒雅秀丽,聪慧端庄,很得向太后喜欢,后来晋升为钦圣殿押班。钦圣殿就是向太后居住的宫殿。钦圣宪肃皇后,是向皇后的谥号。那时候,端王赵佶每次下朝,都要来到向太后居住的慈德宫进行叩拜。向太后总是令侍女郑氏和王氏两人陪侍赵佶。赵佶继位后,向太后便将郑氏和王氏一并赐给他作了嫔妃。
听了这话,向太后脸色一沉,语气严厉地说:“俱是神宗之子,岂容如此分别?按年龄,端王其次,应当继位!”
很明显,向太后与章惇宰相在皇位继承人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展开了激烈斗争。
章惇是位老臣,这年已六十五岁,参与过王安石变法,属于改革派新党人物。自元祐八年(1093)担任宰相以来,极力恢复新法,清算旧党,主张向西部拓边,其军政外交政策以及本人个性都十分强硬。
在这个关键时刻,枢密使曾布开始站队了,他厉声说道:“皇太后圣谕极允当。章惇并不曾与众人商量,所发议论令人惊骇,不知居心何在!”
尚书左丞蔡卞也支持向太后,说:“皇太后为宗庙社稷大计诚是,当依圣旨。”
中书侍郎许将也紧跟着赞成:“合依圣旨。”
听了这三个大臣的表态,向太后脸色这才有些和悦,解释说:“神宗尝有圣语云:端王有福寿,又仁孝,不同诸王。”
章惇还是不死心,建议道:“且召五王来看看。”
蔡卞当即否定:“太后圣旨已定,更有何拟议?”
章惇轻轻叹了一口气,说了一句后来经常被人引用的话:“端王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
曾布厉声批驳道:“章惇,不要自以为是!且听皇太后安排!”
此时,五个亲王都已入宫,待在皇宫东华门内等候消息。不久,消息传来:端王继位。于是,十八岁的端王赵佶,在福宁殿宋哲宗灵前正式继位。
很显然,赵佶能够继位,是向太后与章惇公开斗争的结果,也是向太后与朱太妃暗中较量的结果,同时也是几个大臣之间勾心斗角的结果。
对于这一切,聪明的宋徽宗心里当然很有数。所以继位之后,他赶紧去泣拜向太后,请求向太后垂帘听政。
向太后推辞了一番,但最终还是答应助宋徽宗一臂之力。然而,向太后不是恋权之人,仅听政半年,便还政于宋徽宗。又过了半年,向太后便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六岁。
从宋徽宗独立执政到政和五年这十五年间,他已使用了四个年号。这些年号,反映出了宋徽宗的治国理念和当时的政局形势。他使用的第一个年号,叫“建中靖国”。“建中靖国”的意思是建立中正之道,使国家安定起来。他想以此表明,自己的治国理念是平息党争,共谋发展。但仅仅一年后,他便改年号为“崇宁”。“崇宁”的意思是崇奉熙宁新法。熙宁新法即王安石新法。在此期间,宋徽宗任用蔡京为宰相,积极推行变法改革,支持新党,打压旧党,这个年号用了五年。第三个年号叫“大观”,取自《易经》:“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意思是用中正的态度,来看待并治理国家,意在纠正崇宁期间的一些错误做法,这个年号使用了四年。第四个年号叫“政和”,从1111年开始使用,取自《尚书》:“庶政惟和,万国咸宁”。这个时期,北宋社会经济比较富足,人们安居乐业,可谓天下太平,政通人和。
宋徽宗现任皇后姓郑,开封人,生于普通官宦家庭,这年三十七岁,比宋徽宗大三岁,她并不是宋徽宗的原配夫人。郑氏十二岁入宫,在向太后身边当侍女,儒雅秀丽,聪慧端庄,很得向太后喜欢,后来晋升为钦圣殿押班。钦圣殿就是向太后居住的宫殿。钦圣宪肃皇后,是向皇后的谥号。那时候,端王赵佶每次下朝,都要来到向太后居住的慈德宫进行叩拜。向太后总是令侍女郑氏和王氏两人陪侍赵佶。赵佶继位后,向太后便将郑氏和王氏一并赐给他作了嫔妃。
宋徽宗原配夫人姓王,是太子赵桓的生母。王氏也是开封人,也出生于普通官宦家庭。王氏比郑氏小五岁,十六岁时嫁给赵佶。赵佶继位后,册立她为皇后,同年四月生下皇子赵桓。崇宁二年(1103)又生下一个女儿赵金奴。王皇后姿色一般,不善言辞,也不会取悦于人,生活落寞孤单。后来,有个宦官举报她行为不检点。宋徽宗很生气,令刑部进行调查,可查来查去并不属实,是那个宦官的诬陷。宋徽宗知道王皇后受了一些委屈,于是对她也萌生了一些爱怜之心。但这件事对王皇后精神打击太大,她变得更加郁郁寡欢。大观二年(1108)九月,她在孤独与抑郁中去世,年仅二十五岁。
三年后,即政和元年(1111),郑氏被册封为皇后。
郑皇后为人低调,生活节俭。据说,在制作皇后冠服时,她叮嘱有关人员道:“现在朝廷财力不足,不要制作新的了,就用我原来那件贵妃服改制一下即可。”
宋徽宗对郑皇后很了解,对她的评价是:“柔明婉淑,谦慎持身”。宋徽宗虽然很尊重郑皇后,但早在十年前就不再宠她了,那时最受宠的是出身寒微的刘贵妃。前年,刘贵妃因病去世了。接下来受宠的一个女孩也姓刘,出身也很寒微,父亲是个酒保。她现年二十五六岁,已晋升为婕妤。刘婕妤年龄虽然不大,可在宫中生活的时间却不算短。她十岁选美入宫,给崇恩宫刘太后即宋哲宗皇后当侍女。刘太后去世后,身边侍女都被放出宫去,可以回家了。但她不愿回家,因为她那个家太寒酸,她希望找到机会重新回宫。后来,经内侍总管杨戬推荐,她如愿以偿来到宋徽宗身边。她年轻漂亮,工于心计,甜言蜜语,眉目传情,很受宋徽宗喜爱。因此,她现在几乎夜夜陪在宋徽宗身旁。
这天,宋徽宗在看了李良嗣的蜡丸密信后,对于是否准其入境,并未作出决断,而是派内侍将密信送到太师府,请蔡京太师与童贯太尉共议。
其实,类似事件在宋仁宗朝代曾经发生过一次。庆历四年(1044)秋,有个辽国驸马,名叫刘三嘏,偷偷跑到河北广信军(今河北徐水西)寻求庇护。刘三嘏也是汉人,他在写给宋朝皇帝的秘信中说,自己是为燕云百姓重返中原而来,请大宋发兵,进攻辽国,收复燕云失地,燕京民众一定会夹道欢迎。
宋仁宗阅信后立即召集大臣开会商议。有的大臣建议接纳,理由是,通过刘三嘏或许可以了解辽国上层的一些秘密。但是,枢密使杜衍坚决反对,他说:“我们大宋一向信守承诺,如果接纳叛臣,那我们便理亏。况且,此人乃辽国驸马,这样的人,我们怎能与之商讨国家大事?不如将其送回。”
最后,宋仁宗采纳了杜衍的建议,令广信军守臣将刘三嘏遣送回辽国。
三年后,即政和元年(1111),郑氏被册封为皇后。
郑皇后为人低调,生活节俭。据说,在制作皇后冠服时,她叮嘱有关人员道:“现在朝廷财力不足,不要制作新的了,就用我原来那件贵妃服改制一下即可。”
宋徽宗对郑皇后很了解,对她的评价是:“柔明婉淑,谦慎持身”。宋徽宗虽然很尊重郑皇后,但早在十年前就不再宠她了,那时最受宠的是出身寒微的刘贵妃。前年,刘贵妃因病去世了。接下来受宠的一个女孩也姓刘,出身也很寒微,父亲是个酒保。她现年二十五六岁,已晋升为婕妤。刘婕妤年龄虽然不大,可在宫中生活的时间却不算短。她十岁选美入宫,给崇恩宫刘太后即宋哲宗皇后当侍女。刘太后去世后,身边侍女都被放出宫去,可以回家了。但她不愿回家,因为她那个家太寒酸,她希望找到机会重新回宫。后来,经内侍总管杨戬推荐,她如愿以偿来到宋徽宗身边。她年轻漂亮,工于心计,甜言蜜语,眉目传情,很受宋徽宗喜爱。因此,她现在几乎夜夜陪在宋徽宗身旁。
这天,宋徽宗在看了李良嗣的蜡丸密信后,对于是否准其入境,并未作出决断,而是派内侍将密信送到太师府,请蔡京太师与童贯太尉共议。
其实,类似事件在宋仁宗朝代曾经发生过一次。庆历四年(1044)秋,有个辽国驸马,名叫刘三嘏,偷偷跑到河北广信军(今河北徐水西)寻求庇护。刘三嘏也是汉人,他在写给宋朝皇帝的秘信中说,自己是为燕云百姓重返中原而来,请大宋发兵,进攻辽国,收复燕云失地,燕京民众一定会夹道欢迎。
宋仁宗阅信后立即召集大臣开会商议。有的大臣建议接纳,理由是,通过刘三嘏或许可以了解辽国上层的一些秘密。但是,枢密使杜衍坚决反对,他说:“我们大宋一向信守承诺,如果接纳叛臣,那我们便理亏。况且,此人乃辽国驸马,这样的人,我们怎能与之商讨国家大事?不如将其送回。”
最后,宋仁宗采纳了杜衍的建议,令广信军守臣将刘三嘏遣送回辽国。
阅读(2148)┊ 评论(0)
消灭零回复,立刻抢沙发:)
共有0篇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