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蔡京出任宰相与第一次罢相
阅读(2071)┊ 评论(0)
对该博文的评论(0条)
建中靖国元年(1101)初秋,内供奉官童贯来到杭州开设明金局,专门为宋徽宗搜罗流散在民间的文玩字画。蔡京闻讯喜出望外,他感觉自己的终于机会来了。他立刻前去拜访童贯,两人言谈很投机,宴游不分昼夜。
蔡京是书法大家,也是鉴赏大家,他帮助童贯收集和鉴赏了许多名人字画,对童贯的工作支持很大。童贯对蔡京也有所回报,他将蔡京书写的屏障、扇带之类带回宫中,送给关系较好的内侍与嫔妃,并向宋徽宗说了不少蔡京的好话。
其实,宋徽宗对蔡京早就有所了解。他还是端王时,就曾花钱收藏过蔡京的书法作品。而且,宋徽宗与蔡京的大儿子蔡攸是好朋友。宋徽宗继位之初,蔡京曾利用起草文件的机会,向宋徽宗提出过建议,劝他继承父志,继续走变法改革、富国强兵之路。
当时,因为是向太后垂帘听政,宋徽宗急忙向蔡京摇摇手,示意他住口,不要说下去了。宋徽宗小声对蔡京说:“关于这些事,朕全知道。但目前不知太后之意如何,卿且耐心等待。”
蔡京这次被贬官来杭州,虽然很郁闷,但他觉得自己这一趟也很有收获,他认为发现了两个有超强能力的人才:一个是童贯,另一个是朱冲。
蔡京起初并不认识朱冲,两人相识纯是偶然。那还是蔡京在来杭州的路上,途经苏州时他到一座古寺参观,发现这座古寺的楼阁破旧不堪,急需维修。可是维修费用巨大,无法落实。这时,有个和尚提出一个建议:“可以找朱冲出钱。”
朱冲是苏州的一个暴发户,靠开药店发了财。这人性格豪爽,喜欢广交朋友,三教九流,无人不识,算是一个很活跃的地方名人。
通过苏州知州牵线,蔡京见到了朱冲。蔡京问他可否出资维修古寺,他表示没有问题。几天后,朱冲请蔡京到古寺去看看。蔡京来到古寺一看,大吃一惊:维修阁楼所需的几千根木料,竟然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古寺院子里。
朱冲的办事效率让蔡京很是欣赏。蔡京觉得,朱冲是个有本事且能办事的人。蔡京喜欢与有本事的人做朋友。
后来,蔡京重返朝廷任职时,就将朱冲和他儿子朱勔一起带回了京城。再后来,蔡京推荐童贯到西北军队担任监军时,顺便让童贯给朱冲父子俩入了军籍。这样,朱冲与朱勔就从一介平民摇身一变,变成了在籍的现役军官身份。
蔡京知道宋徽宗喜欢奇花异石,就让朱冲父子回到苏杭,密取浙中的珍异之物进贡。没过多久,朱勔将三棵奇异的黄杨树送进宫苑,宋徽宗一见大喜。蔡京顺势将朱勔引荐给了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十一月,宋徽宗下旨建立应奉局,职能是负责搜罗各种珍异之物,如奇花异石,珍禽异兽,适口之物等,宋徽宗指名让朱勔负责苏杭应奉局。此后,应奉局干了不少扰民的事,其中扰民最深、民怨最大的,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花石纲”。后来,宋徽宗与蔡京发现花石纲扰民,对朝廷有害,曾多次下令制止。但屡禁不止,以至后来酿成了大乱。
宋徽宗执政之初,大臣们对元祐与绍圣两个时期朝廷的施政措施,议论纷纷,各有不同看法。所谓元祐,即宋哲宗前期,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时期,这一时期全面否定变法。所谓绍圣,即宋哲宗亲政时期,又将前期政策全盘否定,全面恢复新法。这前后两个时期的施政纲领与措施,是尖锐对立的。支持变法的大臣,被称作新党;反对变法的大臣,被称作旧党。当时,两党大臣互相指责,党派斗争很是激烈。
面对这种复杂的政治局面,年轻的宋徽宗政治头脑还很天真。他以为,朝廷应该大公至正,应该消除朋党之争。于是,他既使用新党人物,也使用旧党人物,试图对两党进行政治调和。当时,旧党代表人物是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即左相韩忠彦,新党代表人物是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即右相曾布。然而,他们之间的矛盾斗争,不仅没得到缓和平衡,反而日益加深。
蔡京是书法大家,也是鉴赏大家,他帮助童贯收集和鉴赏了许多名人字画,对童贯的工作支持很大。童贯对蔡京也有所回报,他将蔡京书写的屏障、扇带之类带回宫中,送给关系较好的内侍与嫔妃,并向宋徽宗说了不少蔡京的好话。
其实,宋徽宗对蔡京早就有所了解。他还是端王时,就曾花钱收藏过蔡京的书法作品。而且,宋徽宗与蔡京的大儿子蔡攸是好朋友。宋徽宗继位之初,蔡京曾利用起草文件的机会,向宋徽宗提出过建议,劝他继承父志,继续走变法改革、富国强兵之路。
当时,因为是向太后垂帘听政,宋徽宗急忙向蔡京摇摇手,示意他住口,不要说下去了。宋徽宗小声对蔡京说:“关于这些事,朕全知道。但目前不知太后之意如何,卿且耐心等待。”
蔡京这次被贬官来杭州,虽然很郁闷,但他觉得自己这一趟也很有收获,他认为发现了两个有超强能力的人才:一个是童贯,另一个是朱冲。
蔡京起初并不认识朱冲,两人相识纯是偶然。那还是蔡京在来杭州的路上,途经苏州时他到一座古寺参观,发现这座古寺的楼阁破旧不堪,急需维修。可是维修费用巨大,无法落实。这时,有个和尚提出一个建议:“可以找朱冲出钱。”
朱冲是苏州的一个暴发户,靠开药店发了财。这人性格豪爽,喜欢广交朋友,三教九流,无人不识,算是一个很活跃的地方名人。
通过苏州知州牵线,蔡京见到了朱冲。蔡京问他可否出资维修古寺,他表示没有问题。几天后,朱冲请蔡京到古寺去看看。蔡京来到古寺一看,大吃一惊:维修阁楼所需的几千根木料,竟然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古寺院子里。
朱冲的办事效率让蔡京很是欣赏。蔡京觉得,朱冲是个有本事且能办事的人。蔡京喜欢与有本事的人做朋友。
后来,蔡京重返朝廷任职时,就将朱冲和他儿子朱勔一起带回了京城。再后来,蔡京推荐童贯到西北军队担任监军时,顺便让童贯给朱冲父子俩入了军籍。这样,朱冲与朱勔就从一介平民摇身一变,变成了在籍的现役军官身份。
蔡京知道宋徽宗喜欢奇花异石,就让朱冲父子回到苏杭,密取浙中的珍异之物进贡。没过多久,朱勔将三棵奇异的黄杨树送进宫苑,宋徽宗一见大喜。蔡京顺势将朱勔引荐给了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十一月,宋徽宗下旨建立应奉局,职能是负责搜罗各种珍异之物,如奇花异石,珍禽异兽,适口之物等,宋徽宗指名让朱勔负责苏杭应奉局。此后,应奉局干了不少扰民的事,其中扰民最深、民怨最大的,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花石纲”。后来,宋徽宗与蔡京发现花石纲扰民,对朝廷有害,曾多次下令制止。但屡禁不止,以至后来酿成了大乱。
宋徽宗执政之初,大臣们对元祐与绍圣两个时期朝廷的施政措施,议论纷纷,各有不同看法。所谓元祐,即宋哲宗前期,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时期,这一时期全面否定变法。所谓绍圣,即宋哲宗亲政时期,又将前期政策全盘否定,全面恢复新法。这前后两个时期的施政纲领与措施,是尖锐对立的。支持变法的大臣,被称作新党;反对变法的大臣,被称作旧党。当时,两党大臣互相指责,党派斗争很是激烈。
面对这种复杂的政治局面,年轻的宋徽宗政治头脑还很天真。他以为,朝廷应该大公至正,应该消除朋党之争。于是,他既使用新党人物,也使用旧党人物,试图对两党进行政治调和。当时,旧党代表人物是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即左相韩忠彦,新党代表人物是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即右相曾布。然而,他们之间的矛盾斗争,不仅没得到缓和平衡,反而日益加深。
曾布长得又矮又瘦,韩忠彦则高大伟岸,两人一个右相,一个左相,常常并立于廷下,激烈地争论政治问题。由于他们高矮反差太大,时人戏称他们是“龟鹤宰相”。
韩忠彦虽然地位在曾布之上,但性格柔懦,所以,朝政大事多由曾布决定。韩忠彦对此很恼火,他向宋徽宗建议起用蔡京。他知道蔡京是被曾布排挤出去的,而蔡京性格张扬跋扈,说一不二,是个铁腕人物,他想让蔡京回朝来对付曾布。
这时,起居郎邓洵武也悄悄向宋徽宗进言:“陛下若想继承父兄之志,有所作为,那么非用蔡京为相不可。”
不久,起居郎邓洵武给宋徽宗献上一幅《爱莫助之图》。这是一张图表,上面记载了自宋神宗以来新旧两党大臣在朝廷的任职情况。图表共有七个类别,即宰相、执政、侍从、台谏、郎官、馆阁、学校等。分为左右两栏,左栏是新党人,右栏是旧党人。只见右栏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名字,而左栏名字则寥寥无几。
邓洵武想以此图表提醒宋徽宗,几十年来,朝政大权一直被旧党所控制。要想继承父兄之志,励精图治,完成未竟之变法大业,需要大量提拔使用新党人才。在图表的左上角,有一个人的名子,被邓洵武用纸贴盖住了。
这张图表,是经过曾布之手呈给宋徽宗的。曾布当时就对宋徽宗说:“盖住的这个人名,我猜测应该是蔡京。”
宋徽宗揭去纸贴一看,果然如此。
对于是否调蔡京回朝,宋徽宗向曾布征求看法。曾布过去暗中排挤过蔡京,从内心讲,他当然不想让蔡京重回朝廷。但是,他心里也清楚,蔡京回朝廷已经势不可挡了,所以只好点头表示支持。
当时,许多大臣都在私下议论蔡京,都看好蔡京的政治才干,认为蔡京出任宰相最适合。太学博士范致虚与宫中道士徐知常关系很好,二人私下议论朝政时,范致虚就多次表示:“蔡京是个能人,可以出任宰相,为皇上打开政治局面。”那时,元符皇后即宋哲宗皇后刘氏,即宋徽宗的嫂子,身体有病,宋徽宗很敬重她,经常令道士徐知常入宫给她用符水治病,据说效果很好。徐知常因此有机会面见宋徽宗,他就把范致虚的话传给了宋徽宗。
有人说,范致虚与徐知常之所以这样做,大概是受蔡京和童贯指使的。但这只是意测,缺乏证据支持。
与此同时,蔡京在皇宫内庭的口碑也很不错,“宫妾、宦官合词誉之。”蔡京心里明白,来自皇宫内庭的这些赞誉都与童贯有关。
朝中与宫内,赞扬支持蔡京的声音越来越高,宋徽宗终于下决心起用蔡京。但不能让他直接回京任职,需要有一个政治过渡。
建中靖国元年(1101)十二月,蔡京接到调令,担任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今河北定州)。两个月后,蔡京又被任命为端明殿学士、知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他皆未赴任。一个月后又接到调令,令他回朝担任翰林学士承旨兼修国史。翰林学士承旨是一个重要职务,相当于中央政府秘书长。
蔡京回京城这天,曾布派儿子出城门十里路迎接,而韩忠彦则派其兄弟出城门二十里路远迎。
崇宁元年(1102)五月,蔡京升任尚书右丞,接着担任尚书左丞,进入执政行列。北宋时候,尚书右丞是第四副宰相,尚书左丞是第三副宰相,第二副宰相是中书侍郎,第一副宰相是门下侍郞。宰相又分左右相,右相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左相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郞。
仅仅半年之内,蔡京职务连续升迁,很是引人注目。
不久,韩忠彦罢去左相,出任北京大名府知府。曾布罢去右相,出任润州知州(今江苏镇江)。这年七月,蔡京升任通议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即右相,左相空缺。
在这场政治权力角逐中,蔡京完全胜出。自尚书左丞,一跃为右相,这是破格提拔。蔡京短时间内的骤然升迁震惊朝廷内外,用史书的话说,叫做“中外大骇”。
崇宁元年(1102)七月的一天,宋徽宗在延和殿单独召见了蔡京。
韩忠彦虽然地位在曾布之上,但性格柔懦,所以,朝政大事多由曾布决定。韩忠彦对此很恼火,他向宋徽宗建议起用蔡京。他知道蔡京是被曾布排挤出去的,而蔡京性格张扬跋扈,说一不二,是个铁腕人物,他想让蔡京回朝来对付曾布。
这时,起居郎邓洵武也悄悄向宋徽宗进言:“陛下若想继承父兄之志,有所作为,那么非用蔡京为相不可。”
不久,起居郎邓洵武给宋徽宗献上一幅《爱莫助之图》。这是一张图表,上面记载了自宋神宗以来新旧两党大臣在朝廷的任职情况。图表共有七个类别,即宰相、执政、侍从、台谏、郎官、馆阁、学校等。分为左右两栏,左栏是新党人,右栏是旧党人。只见右栏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名字,而左栏名字则寥寥无几。
邓洵武想以此图表提醒宋徽宗,几十年来,朝政大权一直被旧党所控制。要想继承父兄之志,励精图治,完成未竟之变法大业,需要大量提拔使用新党人才。在图表的左上角,有一个人的名子,被邓洵武用纸贴盖住了。
这张图表,是经过曾布之手呈给宋徽宗的。曾布当时就对宋徽宗说:“盖住的这个人名,我猜测应该是蔡京。”
宋徽宗揭去纸贴一看,果然如此。
对于是否调蔡京回朝,宋徽宗向曾布征求看法。曾布过去暗中排挤过蔡京,从内心讲,他当然不想让蔡京重回朝廷。但是,他心里也清楚,蔡京回朝廷已经势不可挡了,所以只好点头表示支持。
当时,许多大臣都在私下议论蔡京,都看好蔡京的政治才干,认为蔡京出任宰相最适合。太学博士范致虚与宫中道士徐知常关系很好,二人私下议论朝政时,范致虚就多次表示:“蔡京是个能人,可以出任宰相,为皇上打开政治局面。”那时,元符皇后即宋哲宗皇后刘氏,即宋徽宗的嫂子,身体有病,宋徽宗很敬重她,经常令道士徐知常入宫给她用符水治病,据说效果很好。徐知常因此有机会面见宋徽宗,他就把范致虚的话传给了宋徽宗。
有人说,范致虚与徐知常之所以这样做,大概是受蔡京和童贯指使的。但这只是意测,缺乏证据支持。
与此同时,蔡京在皇宫内庭的口碑也很不错,“宫妾、宦官合词誉之。”蔡京心里明白,来自皇宫内庭的这些赞誉都与童贯有关。
朝中与宫内,赞扬支持蔡京的声音越来越高,宋徽宗终于下决心起用蔡京。但不能让他直接回京任职,需要有一个政治过渡。
建中靖国元年(1101)十二月,蔡京接到调令,担任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今河北定州)。两个月后,蔡京又被任命为端明殿学士、知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他皆未赴任。一个月后又接到调令,令他回朝担任翰林学士承旨兼修国史。翰林学士承旨是一个重要职务,相当于中央政府秘书长。
蔡京回京城这天,曾布派儿子出城门十里路迎接,而韩忠彦则派其兄弟出城门二十里路远迎。
崇宁元年(1102)五月,蔡京升任尚书右丞,接着担任尚书左丞,进入执政行列。北宋时候,尚书右丞是第四副宰相,尚书左丞是第三副宰相,第二副宰相是中书侍郎,第一副宰相是门下侍郞。宰相又分左右相,右相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左相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郞。
仅仅半年之内,蔡京职务连续升迁,很是引人注目。
不久,韩忠彦罢去左相,出任北京大名府知府。曾布罢去右相,出任润州知州(今江苏镇江)。这年七月,蔡京升任通议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即右相,左相空缺。
在这场政治权力角逐中,蔡京完全胜出。自尚书左丞,一跃为右相,这是破格提拔。蔡京短时间内的骤然升迁震惊朝廷内外,用史书的话说,叫做“中外大骇”。
崇宁元年(1102)七月的一天,宋徽宗在延和殿单独召见了蔡京。
宋徽宗说:“昔日神宗创法立制,未尽施行。先帝继位,两遭帘帷变更,国是未定。朕欲继承父兄之志,可是历观在朝诸臣,无人能帮朕实现这一目标。今日朕拜卿为相,不知卿将如何作为?”
蔡京对宋徽宗的知遇之恩万分感激,他急忙顿首谢恩,说:“臣愿尽死!”
宋徽宗于是下诏书,在都省即宰相府设置讲议司并命蔡京提举,选天下之英才,设官分职,参议其事,兴利除弊。
讲议司的设置,表明宋徽宗决心继承父志变法改革。同时,也给予蔡京一个实现其政治抱负的机会与舞台。
随后,蔡京大刀阔斧地开始推行各项改革。这一年,蔡京五十六岁,踏入仕途已整整三十二年。从崇宁元年七月(1102)蔡京任宰相,到宣和二年六月(1120)蔡京再次致仕,这十八年期间是蔡京真正主政的时代。虽然这期间蔡京经历了几上几下,朝廷方针政策也作出了一些调整,但从根本上看,还是没脱离蔡京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框架。这一时期,北宋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应该说,这是宋徽宗朝代最为辉煌的时期。
讲议司是一个推行变法改革的权威机构,类似于当年王安石变法时设置的三司条例司。这是一个有几百名官员组成的庞大团队,在蔡京统一指挥下,高速运转起来了。
简单来说,蔡京变法主要围绕着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在经济体制方面,推行市易法、方田均税法,改变盐业、茶叶专卖制度,改革币制,完善市舶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二是在教育体制方面,要求在全国普遍设立国办学校,建立县学、州学和太学三级教育体制,同时在国家层面设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三是在民生社会保障体制方面,设立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将社会救济政策制度化、规模化,对于穷苦百姓弱势群体进行国家救助。
蔡京踌躇满志,信心满怀,他对各项变法事业成竹在胸,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变法面临阻力依然很大,他要吸取当年王安石变法的经验教训。他认为,要想变法成功,必须从政治入手,必须首先彻底清除反对变法的元祐党人政治势力。
元祐是宋哲宗亲政之前的一个年号(1086----1094)。所谓元祐党,就是旧党,是反对变法的政治势力。具体来说,就是指元祐年间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时任用的一批大臣。他们以司马光为首,主张全面废除王安石变法。与元祐党相对立的,是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支持变法的一派,时人称他们为元丰党,也就是新党。宋哲宗亲政后,用元丰党人章惇为宰相,全面恢复变法新政,严酷打击元祐党人,苏轼、苏辙、黄庭坚等人皆属元祐党,此时皆遭流放。
宋徽宗继位之初,向太后垂帘听政时,曾启用过元祐党人。向太后去世后,元丰与元祐两党即新旧两党斗争十分激烈,朝廷面临着走什么道路的严峻政治问题。宋徽宗本想调和两派,走中间道路,但很快就发现此路不通。
宋徽宗将1102年年号定为“崇宁”,意思就是推崇熙宁,其释放出的政治信号很明显,就是推崇变法改革。熙宁,是宋神宗用了十年的一个年号(1068---1077),这十年正是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时期,所以也称熙宁变法。同时,熙宁这十年,也是宋神宗向西部开边的十年,宋神宗虽然壮志未酬,但他还是将宋朝边境向西推进了幅员两千多里。
宋徽宗使用这样一个年号,意在表明心志、表明立场,即决心走父皇开创的变法开边之路。
其实,曾布作为新党领袖,他在担任右相期间,就已经开始动手清算元祐旧党了。与曾布相比,蔡京对元祐党人和政治对手的打击力度更大,态度更坚决,手段更狠辣。他甚至连那些弹劾过自己的台谏官员也不放过,有十几个人遭到了除名勒停等严厉惩处。
蔡京对宋徽宗的知遇之恩万分感激,他急忙顿首谢恩,说:“臣愿尽死!”
宋徽宗于是下诏书,在都省即宰相府设置讲议司并命蔡京提举,选天下之英才,设官分职,参议其事,兴利除弊。
讲议司的设置,表明宋徽宗决心继承父志变法改革。同时,也给予蔡京一个实现其政治抱负的机会与舞台。
随后,蔡京大刀阔斧地开始推行各项改革。这一年,蔡京五十六岁,踏入仕途已整整三十二年。从崇宁元年七月(1102)蔡京任宰相,到宣和二年六月(1120)蔡京再次致仕,这十八年期间是蔡京真正主政的时代。虽然这期间蔡京经历了几上几下,朝廷方针政策也作出了一些调整,但从根本上看,还是没脱离蔡京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框架。这一时期,北宋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应该说,这是宋徽宗朝代最为辉煌的时期。
讲议司是一个推行变法改革的权威机构,类似于当年王安石变法时设置的三司条例司。这是一个有几百名官员组成的庞大团队,在蔡京统一指挥下,高速运转起来了。
简单来说,蔡京变法主要围绕着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在经济体制方面,推行市易法、方田均税法,改变盐业、茶叶专卖制度,改革币制,完善市舶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二是在教育体制方面,要求在全国普遍设立国办学校,建立县学、州学和太学三级教育体制,同时在国家层面设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三是在民生社会保障体制方面,设立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将社会救济政策制度化、规模化,对于穷苦百姓弱势群体进行国家救助。
蔡京踌躇满志,信心满怀,他对各项变法事业成竹在胸,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变法面临阻力依然很大,他要吸取当年王安石变法的经验教训。他认为,要想变法成功,必须从政治入手,必须首先彻底清除反对变法的元祐党人政治势力。
元祐是宋哲宗亲政之前的一个年号(1086----1094)。所谓元祐党,就是旧党,是反对变法的政治势力。具体来说,就是指元祐年间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时任用的一批大臣。他们以司马光为首,主张全面废除王安石变法。与元祐党相对立的,是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支持变法的一派,时人称他们为元丰党,也就是新党。宋哲宗亲政后,用元丰党人章惇为宰相,全面恢复变法新政,严酷打击元祐党人,苏轼、苏辙、黄庭坚等人皆属元祐党,此时皆遭流放。
宋徽宗继位之初,向太后垂帘听政时,曾启用过元祐党人。向太后去世后,元丰与元祐两党即新旧两党斗争十分激烈,朝廷面临着走什么道路的严峻政治问题。宋徽宗本想调和两派,走中间道路,但很快就发现此路不通。
宋徽宗将1102年年号定为“崇宁”,意思就是推崇熙宁,其释放出的政治信号很明显,就是推崇变法改革。熙宁,是宋神宗用了十年的一个年号(1068---1077),这十年正是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时期,所以也称熙宁变法。同时,熙宁这十年,也是宋神宗向西部开边的十年,宋神宗虽然壮志未酬,但他还是将宋朝边境向西推进了幅员两千多里。
宋徽宗使用这样一个年号,意在表明心志、表明立场,即决心走父皇开创的变法开边之路。
其实,曾布作为新党领袖,他在担任右相期间,就已经开始动手清算元祐旧党了。与曾布相比,蔡京对元祐党人和政治对手的打击力度更大,态度更坚决,手段更狠辣。他甚至连那些弹劾过自己的台谏官员也不放过,有十几个人遭到了除名勒停等严厉惩处。
从崇宁元年(1102)夏天,到崇宁三年(1104)夏天,蔡京组织专门班子,花了两年多时间,对元祐党人进行了一次彻底地系统地政治大清点,总共清点出三百零九人,被认定为元祐党人。
宋徽宗颁布诏令:凡是属于元祐党籍之官员,活着的,一律降职流放;死去的,一律削去官衔。而且,不许元祐党人子孙留在京师,不许参加科举。在蔡京请求下,宋徽宗批准:将这三百零九人的姓名御书刊石,置于皇宫文德殿端礼门外的东壁之上,播告天下,“永为万世臣子之戒”,碑上所列之人“永不录用”。这就是所谓的“元佑党人碑”。
蔡京还遵照宋徽宗旨意,手书元祐党人姓名,发至全国各州县,要求各地仿照京师,“立碑扬恶”。
蔡京对元祐党人及其政敌的无情打击,可能也包含有泄私愤的成分,但主要的本质的目的,大概还是为了变法改革,为了国家利益。蔡京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招致了很多骂名。
其实,蔡京最大的擅长是理财。他思路开阔,并且很有创新。在他拜相之初,曾有六七个巨商上门讨债。他们拿出朝廷开列的借条,说:“哲宗朝时,朝廷出兵攻打西夏,曾向我们借钱三百多万缗,至今未还。”
蔡京如实向宋徽宗做了汇报。
宋徽宗感到很丢面子:“辱国!且奈何?”
蔡京很有信心地回答:“臣请尝之。”
随后,蔡京下令盘点皇城诸司库藏,将那些多余而无用的东西,打包作价抵债。不出半年,欠款全部还清。
蔡京在经济体制方面的变法,尤其是茶法盐法的变革,对于探索国家专卖制度,推动民营经济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后源源不断的税收财富汇集到京师,改革很快就见到了成效。蔡京洋洋得意地向宋徽宗报告说:“今内外泉货所积为五千万,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
宋徽宗很高兴,对蔡京的改革成就很满意。
然而,蔡京政治上太强势,其雷厉风行的作风与咄咄逼人的气势,不仅让大臣们很不满,有时也让宋徽宗感到很不舒服。有时,宋徽宗甚至怀疑蔡京有专权之意向。一些大臣也开始在暗中摩拳擦掌,努力寻找着攻击蔡京的把柄与机会。
攻击蔡京的机会,终于等来了。
崇宁五年(1106)正月,西方天空上突然出现一颗彗星,尾巴很长,横亘于天际,每天夜里,照得皇城宫殿窗户一片明亮。古代人对于天象非常敏感。宋徽宗夜不成寐,有些惊慌不安。一些大臣于是借机上书说,这是上天在暗示朝廷政策有阙失,必须改变政策才行。这其中最活跃的人物,是中书侍郎刘逵。他劝宋徽宗毁掉元祐党籍碑,停止蔡京搞得那些变法举措。这样天象就会正常,人间就会太平。
宋徽宗正想打击一下蔡京咄咄逼人的气焰,显示一下皇权的威力,于是采纳了刘逵的建议。
这天半夜,宋徽宗令宦官组织一些人到文德殿去,将东壁上的石刻名字全部毁掉。
第二天早晨上朝时,蔡京走到文德殿旁,突然发现石刻被毁。他明知这是皇上下令干的,但仍然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厉声说道:“石可毁,名不可灭!”
蔡京的激烈对抗态度,让宋徽宗无法容忍。这年二月,蔡京被宋徽宗罢相,担任中太乙宫使闲职,留居京城。
宋徽宗颁布诏令:凡是属于元祐党籍之官员,活着的,一律降职流放;死去的,一律削去官衔。而且,不许元祐党人子孙留在京师,不许参加科举。在蔡京请求下,宋徽宗批准:将这三百零九人的姓名御书刊石,置于皇宫文德殿端礼门外的东壁之上,播告天下,“永为万世臣子之戒”,碑上所列之人“永不录用”。这就是所谓的“元佑党人碑”。
蔡京还遵照宋徽宗旨意,手书元祐党人姓名,发至全国各州县,要求各地仿照京师,“立碑扬恶”。
蔡京对元祐党人及其政敌的无情打击,可能也包含有泄私愤的成分,但主要的本质的目的,大概还是为了变法改革,为了国家利益。蔡京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招致了很多骂名。
其实,蔡京最大的擅长是理财。他思路开阔,并且很有创新。在他拜相之初,曾有六七个巨商上门讨债。他们拿出朝廷开列的借条,说:“哲宗朝时,朝廷出兵攻打西夏,曾向我们借钱三百多万缗,至今未还。”
蔡京如实向宋徽宗做了汇报。
宋徽宗感到很丢面子:“辱国!且奈何?”
蔡京很有信心地回答:“臣请尝之。”
随后,蔡京下令盘点皇城诸司库藏,将那些多余而无用的东西,打包作价抵债。不出半年,欠款全部还清。
蔡京在经济体制方面的变法,尤其是茶法盐法的变革,对于探索国家专卖制度,推动民营经济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后源源不断的税收财富汇集到京师,改革很快就见到了成效。蔡京洋洋得意地向宋徽宗报告说:“今内外泉货所积为五千万,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
宋徽宗很高兴,对蔡京的改革成就很满意。
然而,蔡京政治上太强势,其雷厉风行的作风与咄咄逼人的气势,不仅让大臣们很不满,有时也让宋徽宗感到很不舒服。有时,宋徽宗甚至怀疑蔡京有专权之意向。一些大臣也开始在暗中摩拳擦掌,努力寻找着攻击蔡京的把柄与机会。
攻击蔡京的机会,终于等来了。
崇宁五年(1106)正月,西方天空上突然出现一颗彗星,尾巴很长,横亘于天际,每天夜里,照得皇城宫殿窗户一片明亮。古代人对于天象非常敏感。宋徽宗夜不成寐,有些惊慌不安。一些大臣于是借机上书说,这是上天在暗示朝廷政策有阙失,必须改变政策才行。这其中最活跃的人物,是中书侍郎刘逵。他劝宋徽宗毁掉元祐党籍碑,停止蔡京搞得那些变法举措。这样天象就会正常,人间就会太平。
宋徽宗正想打击一下蔡京咄咄逼人的气焰,显示一下皇权的威力,于是采纳了刘逵的建议。
这天半夜,宋徽宗令宦官组织一些人到文德殿去,将东壁上的石刻名字全部毁掉。
第二天早晨上朝时,蔡京走到文德殿旁,突然发现石刻被毁。他明知这是皇上下令干的,但仍然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厉声说道:“石可毁,名不可灭!”
蔡京的激烈对抗态度,让宋徽宗无法容忍。这年二月,蔡京被宋徽宗罢相,担任中太乙宫使闲职,留居京城。
阅读(2071)┊ 评论(0)
消灭零回复,立刻抢沙发:)
共有0篇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