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晨金……


博文列表 ( 最新 | 全部

三.幼时和少年的孔丘 听课笔记--据教授讲: 孔丘3岁时,也就是其母颜征在18岁时,其父叔梁纥死了。 此后,颜征在便带3岁的孔丘离开了本家,搬到曲阜城阙里(小巷里)居住。 有意思的是,教授有一推论:在艰难境遇里,颜征在亦没荒废孔丘的学业! 推论当时孔丘学业内容为:1.谋生。证据:“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论语-子罕》)。(注:鄙事=下层小人所从事之工作。)故后孔丘有“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情结。2.读书识字。学“谋仕之学”。关于后两点,还暂无具体证据。 直至孔丘17岁,据教授介绍,都是与母子相依为命、相濡以沫中艰难谋生。《史记》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俎豆:祭器),清《孔子世家考》记:“圣母豫市礼器以供嬉戏”。以至于日后其在卫国时,卫灵公问其如何布阵打仗,其答是:若问俎豆之礼事,我到是学过。而问如何布阵打仗,我没学过,所以不懂。-
透过鲍鹏山“炼成”的“孔子”验看原版孔丘真面貌 评论了好多篇《孔子》与“孔子”,还是不太知晓原版“孔丘”究竟是乍副模样,有点蛮不好意思的。不过,要想看到真正“孔丘”的原版模样,亦是有相当难度的。因为从“孔丘”已衍生出了“孔子”,还衍生出了“万世至圣”...... 前面文中议王立群教授的观点时,曾提到过王教授向我们介绍过的了解“孔子”的文献资料,即:“第一是《论语》;第二是《史记·孔子世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三是有关文献中的孔子,如《孔子家语》《孟子》《荀子》等等。” 显然,按王教授的“路线图”去看“孔丘”,准确性可能相当高。可惜还很可能就会“一子看罢头飞雪”了,况且对我们平民百姓来讲,原版资料、辅读资料浩繁难寻,故该种做法也只好让专门做研究做学问的人去做了。我们平民百姓,还是从大众化的普及资源里去寻究竟吧。比方讲中央电视台开讲的《百家讲坛
20.《电影《孔子》的忠君思想践踏中国文化》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0年03月12日 对话人物:徐友渔) 这是一文对话记录。全文摘录如下: [对话人物:徐友渔,197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导师为杜任之、洪谦(维也纳学派领导人石里克的学生)。获硕士学位后在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工作,1986—88年赴英国牛津大学进修,指导教师为当代语言分析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达梅特。 对话动机:徐友渔在中国知识分子出现思想分化和对立,在关于中国目前的社会性质、主要问题,以及有关市场经济、社会公正等问题方面出现分歧和争论时,他积极地投入论战。在启蒙和理性遭到质疑时,他毫无含煳地表明捍卫的立场。 主要观点:自从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出来以后,重新解释传统已经成了西方跟中国的思想的一个主流了。我觉得传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确实只能够靠重新解释传
19.《于丹学生出书《孔子很着急》质疑其误人子弟》(来源:广州日报2007年04月11日 记者 马多思 ) 这又是一文关于于丹在《百家讲坛》上讲《论语》心得后的反面回应文章。全文摘录如下: [于丹学生出书质疑老师 《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 2006年下半年,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凭借在《百家讲坛》对《论语》、《庄子》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精彩演讲,成为社会瞩目的文化明星。根据节目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上市后,一直占据全国各大书店图书畅销榜前列。不过人们无法忽视的是,在备受大众追捧的同时,于丹也受到了一些学术界人士的质疑甚至口诛笔伐。 近日记者获悉,“万博科”传媒集团旗下的科技文献出版社即将在本月推出两本批判《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的套书,书名分别叫《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而该书的作者有
18.《徐博士驳于丹《论语》心得不=孔子精神》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2007年03月13日) 这是一文关于于丹在《百家讲坛》上讲《论语》心得的反面回应文章。全文先摘录如下: 【近日网络上“十博士联名抵制于丹”反响热烈,引发了国学复兴、大众文化等问题的深层思考,事件发起者、中山大学古典文献专业博士徐晋如也备受关注。正在北京访学的徐晋如,日前就“倒于”事件进一步亮明观点。 “并不想攻击这个人” “当初发那个帖子,就是想告诉大家,《论语》绝对不是于丹所讲的那样。 ”徐晋如开诚不公,“这个帖子我写了20分钟。最开始的言辞更激烈。但我的好友朱崇科教授说,不要让人怀疑我们的诚意,因为我们并不想攻击这个人,我们更加关注的是民族文化的将来。” 徐晋如说:“那些说我们做这个事情是出于嫉妒的人,他们不能理解我们这些真正做学问的人,从学问中得到的快乐。
16.《孔子在中国地位达到百年来最高点》 (来源:新华网 .2007年09月29日) 这是一文叫我很不以为善的文章,全文摘录如下: 【新华网济南9月29日电(记者王海鹰刘宝森)提升官方祭孔规格,治国理念汲取“和为贵”思想,“孔子学院”走向全球,《论语》成为畅销书……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屡遭批判的孔子,现在已经达到他百年来声望的最高点。 在28日于山东曲阜举行的孔子诞辰2558周年盛大祭典上,走在祭祀队伍前面的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和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这是自2004年中国开始公祭孔子以来,出席祭祀仪式的最高级别官员。 备受瞩目的中共十七大将于下月举行,其主要任务之一是规划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人们普遍认为,这一执政新理念也借鉴和吸收了孔子“和为贵”的思想。 “孔子的思想适合治世,不适合乱世。”山东省社科院儒学研究所所长涂可国说。
15.《从儒家政治思想之局限浅析人大制度的完善》 (来源:人民网 中国人大新闻网 2008年10月30日 责任编辑:黄芳) 这是一文从体系上讨论儒家政见的文章,全文摘录并点评如下: [儒家政治思想是指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者”政治思想的总称。孔子是儒家政治思想的创始人,从他开始,中国政治思想进入了体系完备的时代。儒家政治思想在长达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主义统治中,发挥了重大影响,加之出现过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专制主张和后来程朱理学的文化专制主义,儒学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视。 儒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孔子创立的以仁礼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孔子的仁学,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学,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
12.儒家死亡观 (来源:搜狐读书频道. 发文日期: 2009年04月01日) 这是一文很“乌龙”的小品文,因“乌龙”得野蛮有趣,故也全文摘录如下: 【死亡,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来说,是道德的最高峰。孟子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其意不言自明,表明将舍身殉道,九死不悔。儒家认为人应当为“忠孝仁义礼智悌信”这八德而死,但这却回避了死亡的话题。因为多数人或死于战乱或死于疾病与衰老,他们的死并发不伴随生与义的决择。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他看来,人活在世上有高低贵贱,就是死也要分轻重凡俗的。可是“死去原知万事空。”人死不过是三尺黄土埋枯骨,千里孤坟百世哀,难道封建等级意识要从生延续到死吗?死亡对死者而言是相同的结局:死亡将记忆和生命一股脑儿抹掉。他生活的印迹将会被漫长的时间洗刷干净;他的喜怒哀乐将会消散在空中;也许他的作为
12.儒家文化在法治建设设中的积极作用 【 本文来源于:2009年07月08日的法制日报 作者:苗勇(浙江省的一位检察官)】 这是一位现今执法人员的趋势之作,其文中观点叫我很是担心。因为,他是现今之执法人员也!.......先摘录其全文如下: 【我们是在有着长期封建人治历史的基础上,开始法治国家建设历程的。尽管封建传统的包袱十分沉重,但是,我们也应当辩证地认识到,古代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对于法治国家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历史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谁都无法割断前后社会之间的联系。任何传统文化都有精华和糟粕之分,只能扬弃,而不能简单抛弃。倒洗澡水,只有傻瓜才会把孩子也一并倒掉的。彻底否定了历史文化,其实也就是否定了自己的民族,就会上演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文明中断的悲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充满着无数的至今依然散发着灿烂光辉的瑰宝。这些美好的东西,不仅对于科
11.帝王利用儒家还是儒家利用帝王 (作者:秋风 来源:南方报网 2010年02月20日) 这又是一篇学者级别的评论,也已完全脱离《孔子》,只是其讨论的主题是“为何历代帝王总是尊孔”。原文摘录如下: 【邵建先生针对他没有看的《孔子》电影写了篇文章,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儒学本身在先秦诸子中是最不专制的,专制帝王利用儒学并不等于儒学就鼓吹、支持专制。新文化运动的重大缺陷就是把专制政治与儒学混在一起,反而放过了专制及其真正的理论依据——— 法家(昨日本版)。笔者完全同意这个看法,但想补充一点,替邵建回答他在行文中提到的一个问题:为何历代帝王总是尊孔? 我首先想说,这样的提问法本身就带有偏见,它已经预设了儒家之原罪。照这样的提问法,仿佛儒家总是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掌握大权的帝王来认可、推广。那么,这样的儒家当然也就不会是什么好东西。因为,假设帝王总有专制倾向,那他们看得上的意
2024, LCREA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 版权政策 | 使用协议 | 不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