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晨金……


博文列表 ( 最新 | 全部

10.“社稷亦为民而立”(来源:南方报网 作者:邵建(南京晓庄学院教授) 发表时间:2010年02月20日 这也是一篇学者级别的评论,但已完全脱离《孔子》而成为讨论“儒学”与“专制”的政论了。原文摘录如下: 【《孔子》上映,引来对孔子的热议。朋友应约写过评论,电话聊及时,彼此有差异。于是建议我看电影,也写下自己的看法。不过,看《孔子》不若看孔子,《论语》可以读,电影就不必了。去年暑假,也的确把以前翻过的《论语》通读一过,所谓“读新书不如温旧业”,尽管未必常温。半年过去,我犹记当时读书的感觉,如借用太史公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和朋友通电话时涉及这样一个问题,为何历代帝王总是尊孔?朋友自有他的解释,我很认同;但尊孔原因非一,在我看来,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孔子即儒家学说中的民本主义。当然,如果细绎,孔子本人“人本”倾向大于
9.《孔子》:圣人?凡人? (王立群/文.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12日13:00 来自新浪娱乐) 这是一篇教授级别的评论,学者烙印显现,大雅风采蛮足。原文摘录如下: [最近热议的电影《孔子》和《阿凡达》我只看了前者,这倒不是偏见,完全是因为偶然。我看后感到很不错。胡玫导演用自己的理解解读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圣人”孔子。 了解孔子,大致有三类材料:第一是《论语》;第二是《史记·孔子世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三是有关文献中的孔子,如《孔子家语》《孟子》《荀子》等等。 第一类材料在这三类资料中最为重要,因为它是孔门弟子及后学记录下来的,比较可靠。但是,这些资料既然是后人所记,记录的过程就会有选择,有舍弃。如果不这样理解,我们会问:孔子一生就讲了这么多话吗?显然不是。一个人一生就讲了这些话,那几乎是哑巴;再说,一个人一张口
8.《孔子》:游离、迷乱、粗糙 ( 发表时间:2010年01月23日 23:28 本文地址:http://qzone.qq.com/blog/5451474-1264260535) 这又是一篇杂谈,“杂念”有一定深度,讨论目标以剧本为主,味道蛮足。原文摘录如下: [《十月围城》的开场,杨衢云面对学生关于民主未来之问,愣了半晌,这一停的思绪万千竟逼人泪涌。《孔子》的后段,孔子对子路急于以仕途之利推行仁爱的做法,也呆了一刻,这一呆倒显出了故事后半段莫名其妙丢弃的剧力正缓缓落入冰河。 别国数十载的孔子帮在交叉淡化的地图上奔波,编导既没能真正展示出内心“孤寂”之苦,也不打算花笔墨刻画“理想”之毅,甚至马马虎虎只带了几句“游说”之法。连矛盾都荡然无存,只剩下丧家犬“谁敢比我惨”的煽情哀嚎,这到底是打算要观众看什么? 《孔子》的旅程需要太多的假定才能继续畅通
7.《孔子》:圣人在烂片中跌落神坛 ( 发表时间:2010.1.25..本文地址:http://qzone.qq.com/blog/565130052-1264415681). 这又是一篇杂谈,“杂念”产生的两个角度很有意思,讨论的味道就足多了。原文摘录如下: [ 当你在电影里看到一个年迈苍苍的老者再跟一个打扮妖艳的少女大摆龙门阵,整天满腹经纶的人突然抄起了弓箭,外加满口文绉绉的古文后面跟着一句颇为时髦的段子, 这部叫做《孔子》的电影严肃的拍出以上故事的时候,你可千万别太认真,因为它只是一部电影。 其实按照中国电影的传统制作方式,有了以前《荆轲刺秦王》、《英雄》、《秦颂》等描写春秋战国时期的史诗级别电影的制作经验,要将本片拍成一部史诗级别的传记电影并不是难事,因为我们有这个能力和制作班底,耗资1亿元,鲍德熹的亲自掌镜,奚仲文的服装设计,赵季平的震撼音乐
5.郑渊洁:我没看《孔子》先哭了(2010.1.24.). 这是一篇杂谈,蛮有趣,摘录如下: 【——地球日记·2010年1月23日 郑渊洁 今天中国不少媒体在谈论电影《孔子》。听说电影《孔子》的某主创人员说,观众看电影《孔子》,如果不哭,就不是人。 原准备下周二电影院半价时去看《孔子》的。看到“看《孔子》不哭不是人”的试金石话后,笔者赶紧恶补孔子,生怕由于了解孔子不全面导致看电影时没哭从而变成狗。 再次研究孔子后,我对孔子下面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再次颇费踌躇。那句话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从字面上理解,意思应该是:第一个制作俑的人,断子绝孙。 孔子所处的时代,死了人,都是土葬。埋葬者显赫者时,会让活人陪葬。孔子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有人发明了假人(俑),用假人代替真人陪葬。“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4.带着老娘和女儿看《孔子》(2010.1.25.) ----这是一篇观众感言录,历史记印朴实真切,文摘如下: 【我对《孔子》电影一直非常期待,周六老婆出去开会,就带着老娘和女儿到龙德广场看《孔子》。 老娘是个文盲村妇,经常被动地去看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电影,因为有时她需要陪孙女多多看一些动漫片。女儿还不知道孔子是谁,所以还是嚷嚷着要看《阿凡达》。爸爸严肃的说:“不行,你必须得先看《孔子》,因为爸爸将来还要你背诵《论语》,《论语》就是记载孔子说的话和他做的事。”老娘不一样,一听是孔子,至少她有兴趣去了解孔子的事情。 我和老娘无法就孔子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但我知道老娘朴素的情感里,孔子的形象经历过从神、圣到鬼的运动,所以肯定好奇;而我一开始所接触的孔子,当时叫孔老二,是牛鬼蛇神的同类。 我认知孔老二是从“批林批孔”运动时开始的,所以孔老二在我深刻的记
3. 拍《孔子》,我妈说,你疯了--胡玫专访 来源于:2010年01月22日新京报. 来源文摘如下: [拍摄《孔子》让胡玫学会了一件事,那就是坦然面对很多事。 在影片《孔子》公映前夜,刚刚返京的导演胡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这也是该片开拍以来,胡玫接受的唯一一家平媒专访。........ 辟谣言 我不是在拍“命题作文” 新京报:很多人都说这次拍《孔子》是“命题作文”? 胡玫:不是“命题作文”,没有人强迫我,完全是因为我自己想拍。为了这个题材我不断地在找投资,向投资商阐述我的理想,筹备了很多年。开始我是想拍成电视剧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拍成。我确实是因为带着对孔子的热爱、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家的崇敬心情来创作这部片子的,从筹备、开拍到现在游走全国各地马不停蹄地宣传,我都是带着极大的热情的。 新京报
.随机参评《孔子》前后其他展台上的20篇文例 文例1.《孔子》:刻画入世的孔子 充满悲剧魅力 来源于 2010年01月27日 新浪娱乐 来源文摘如下: 按照电影《孔子》的表述,我们的孔圣人其实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失败的政治家,当他如丧家犬般流浪了列国之后,面对前来诚邀其回故乡鲁国的宿敌季桓子之子季孙肥,只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从此不问政事。回想影片前半部孔子挫败季桓子,任代相国时的意气风发和雄心壮志,这句话听来是何等之悲凉。 电影《孔子》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上半部是孔子治国,下半部是孔子放逐,治国败而放逐,上下互为因果。有人认为《孔子》是“一出早已失败的说教”,认为“胡玫沿着《雍正王朝》、《汉武大帝》,踏进了张艺谋在《英雄》中的陈词滥调。”可是请问,中国至帝制退出历史舞台,哪位伟大而流芳百世或失败而血洒断头台的政治家,又何尝不是需要将梦想寄托于“王”的?即使圣贤
我的感言: 哈哈哈哈哈哈......先要肯定,这绝对可算得上是一场很精彩的PK,现代砖家或专家级水平总算见识一斑了!现代砖家或专家们的学识和风采也领教一番了!故至应该先为他仙辣辣地拍拍手,欢迎下回再多多见教! 拍完手,搞一下清洁卫生,再记点观战心得。 显然,上面该场PK,顶精彩、顶有意义、也顶与现实有延伸关系的当然是有关“言必信、行必果”是否是“小人”行径的一场论战。 首先,照我平头百姓的看法,小何编辑和鲍鹏山教授先是把“小人”与“大人”之说看得错向了。以为“小人”就是那种应该受全社会鄙视、斥弃的人,这本身就很有问题。 因为没为“小人”的定义设置边界范围,故这种看法就显得太不“专业”和很搞笑,就可能正好象是以自身的头脑去鄙视斥弃自己的四肢和躯干,更可疑的是,可能是用孟子的己有变化的“大人”理念去冲塞孔丘原版的“大人”观念,开了一
3.由《孔子》引发的砖家或专家在网上的口水论战 以下资料信息,是否真实,可信也可不信,不过绝对是先可一看: 其标题是:没想到把《孔子》编导伤得那么深 (2010-01-18 10:28:16),全文如下: 【 这几天去三亚给清华总裁班讲课,那边正是旅游旺季,热燥燥的。今天回来,才发现,这边更热燥燥的——我闯祸了。 一下飞机,先是我二哥从老家发来短信,问我是否批评了电影《孔子》,要我小心。 接着的是好几家媒体记者,说胡玫导演和几个编剧为我前天临行前在“上海青年报”上的一个采访很生气。我想,生气就生气吧,后果不会太严重。电影是公共产品,难道还不允许人家批评? 接下来又是几家报社记者打来电话,说看到了何燕江的文章,觉得过分。问我什么意见。我说,我不知道啊。我先看看吧。 恰巧我家订有《新闻晨报》,先看到了胡玫导演在《新闻晨报》上的大标题“专家?我看是
2024, LCREA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 版权政策 | 使用协议 | 不良举报